来源丨喜马拉雅APP《北大蒋文跃的中医养生课》
编辑丨乂柒
人们常常探讨中医养生的问题。可是在谈养生之前,却很少有人能意识到中医这个问题。首先在我们讨论养生的时候,在理念上一定要要有个清楚的判断,那就是去客观地看待中医。
中医不是“玄秘”的东西,也没有披着“神秘的外衣”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反而对治疗一些疑难杂症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中医被争议的独特现象
中医绝对是医学领域的奇葩。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传统的民间医学,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兴起,这些各国的传统医学基本就慢慢退出医疗领域。但唯独我们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学非但没有衰退,反而更加蓬勃发展,有庞大的中医教学、科研及医疗从业人员,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
对待这样一种非常有生命力的传统医学,有个非常奇特的现象,那就是人们会对它有截然相反的态度。没有一门学科能像中医这般受到如此激烈的争议。褒之者称之为“国粹”,贬之者称为“伪科学”。
第一个原因:个人经历。导致人们对中医有不同看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个人经历会深深影响一个人对中医的理性判断。有个小伙子想要治疗已歪的半边脸。这是病毒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炎引起的面瘫,过了一定的时间窗口很难治疗。
他不停在埋怨自己的妈妈,这位母亲年轻时也得过这个病,是一位针灸师治好的,所以建议儿子也针灸治疗,后来未见好转再找西医治疗,医生说太晚治不了了,所以儿子认为是中医延误了他的病,毁了他的容貌。
我想他可能会一辈子痛恨中医。但是曾遇到另一位患有同样疾病的小伙子,经一位民间医生外敷中药很快治好,他总是夸中医太神奇。
所以说,一个人经历会影响一个对中医的判断。
用现代科学评价中医
中医容易引起争议的第二个原因,许多人喜欢用今天自然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检验中医、评判中医,这就涉及到中医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关系。
有些概念很难用科学来论证的,或者至少目前暂时不能用科学来证明的。
中医重视人的整体性、重视形态功能的合一、重视疾病的动态变化与个体差异及自我愈合能力,而现代科技重视分子机制和局部定量方法。这种局部定量式的方法至少目前暂时不能恰当合理的来评价中医的整体动态的指标,也许将来某一天科技进步后能解决。
所以被科学证明了的不见得就是中医的全部或者是它的精髓,没被证明了的更不一定是错误的或者伪科学的。
传统医学的丰富与芜杂
这是第三个原因,传统医学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不同的人看到了传统医学中不同的内容,有的人盯着个别的愚昧荒唐,有人发现其超越时空的瑰宝。
历史上许多人为了治好疾病,作过无数次的真正意义上的人体试验,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当然,这其中夹杂着一些错误的或荒唐的东西,也是在所难免,不足为怪的。
第四个原因:中医哲学理论易被误读。小孩反复感冒发烧,同时有食欲差,大便稀,一位中医大夫在病历上写了培土生金的方法治,那个孩子的妈妈就问,什么是培土生金?医生解释这是用五行理论来解释病理和治疗,就是通过调补肠胃达到补肺的目的。
可能这个妈妈就会认为这是迷信算命才有的。但是五行理论中相生相克本来指自然界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整体平衡关系,中医用来帮助解释人体各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是用五行的基本精神。
阴阳五行这些理论有它产生的历史背景,但无限地放大去解释一切时,就会出现理论使用不当的问题。这给捧中医和贬低中医的人以依据,捧的人会说,你看,中医的理论多高明啊,它的理论可以解释宇宙间的一切,那么任何治疗成功的案例都要去从这些理论来套。
而贬低中医的人,可能会说,中医使用这些算命、风水、迷信等使用的工具,这样的医学能靠谱吗?我们在后面的中医常识中会详细讲解上述这些理论的来龙去脉,剥去它们的神秘外衣。
我们应该理性客观地来看待中医,承认中医有其独特性和生命力,但它并不玄秘,也不是某些人宣称的超现代的包治百病的完美的学科,当然也有其明显的缺陷。
不是专业从事中医的人很容易从自己的有限经历或道听途说来判断中医如何如何。所以想真正地理性判断中医,首先必须对中医有一个全面的学习和了解,那时再下结论比较好。相信只要你了解了中医,一定会在自己的心中给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合理的答案!
关于主播和课程:
蒋文跃,中西医结合硕士,中医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教研副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治疗病例愈数万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ujbEXEBfwtFQPkdUi5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