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喜马拉雅APP《北大金李的财富课》
编辑丨郭放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是充斥着这样的矛盾: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时间了又没钱。读书的时候,时间和精力都很充沛,想周游四海却没那么多钱?
工作以后赚钱了,却又要忙着养娃、带娃、赡养老人?到退休了,有钱也有闲了,却又有点力不从心?人生短短几十年,要过上随心所欲的生活,好像并不那么容易。
那是否有办法可以平衡矛盾呢?其实是有的。仔细想想,很多时候我们纠结的问题,实际上是在我们人生不同的阶段,对消费和收入做出合理的分配和平衡。
那如何做好平衡,过上尽可能随心所欲的生活呢?这里就要引入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美国经济学诺奖得主莫迪格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他提出以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来合理分配人一生的收入和消费,从而获得人生的最大满足。
如何正确理解生命周期理论?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人的一生可以划分为依赖、成熟和退休三个阶段。依赖期大致对应的是我们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大多数人处在成长阶段和求学阶段,一般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很少。
成熟期对应的是青年和中年时期,工作之后开始有收入,随着事业的进步和家庭的建立,财富积累越来越多,逐步达到顶峰。退休期,顾名思义,就是退休之后,开始靠此前的财富积累和退休金生活。
由此可见,一个人一生的收入,使得他的财富随时间积累的状况就像驼峰的形状。在年轻的时候很少甚至为负,赚钱之后开始成长累积,到退休之前财富积累达到高峰,退休之后开始降低。
而在另一方面,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的一生中,能带来最大的满足感的消费模式,是随着时间保持较为平缓且稍微上升的消费。忽上忽下,大起大落,“饥一顿、饱一顿”的消费模式,其满足感最低。
这也是符合一般人性的。如果消费水准越来越低的话,相信大多数人都受不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由此可见,在大多数人一生中,希望达到的消费水平,和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是不完全匹配的。好的财富管理,会使用各种金融手段和工具,尽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资源的挪移,使得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消费尽可能平滑。
比如年轻时借钱消费,工作以后再还钱。在成熟市场,往往可以有各种工具帮助实现这种挪移。比如年轻人可以借到钱来支撑年轻时的求学和消费开支。
但是,在金融体系不够发达的年代和地方,年轻人往往会陷入一个流动性陷阱。年轻的时候有强大的消费欲望,但是没有与之匹配的消费能力。
到年老了,有了一定的积蓄了,又受到精力和健康的限制,无法尽情地消费。往往被迫在人生最后几年把大部分积蓄花在医疗看病上。这种由于流动性限制带来的年轻时消费不足和年老时过度消费,会极大地降低我们的满足感。
如何提升我们的消费满足感?
财富的本质是对未来购买力的储存。我们得尽量用财富储值的各种工具来实现购买力的跨期转换。比如说我们读大学申请学生贷款,买房子做按揭贷款,都可以说是一种借贷行为。
在学术上,我们把借贷称为“反储蓄”。有反储蓄,自然就有储蓄。储蓄可以是存钱到银行,也可以是通过投资理财等获得更高的收益。
总之,我们可以利用储蓄和反储蓄的手段,在时间维度挪移消费能力,削峰填谷,让消费模式尽量呈现平缓略微向上的形态。在没钱的时候借钱花,在有钱的时候存钱理财,留钱给明天花。
财富管理带来资金在时间上的流进流出。这种流进流出可以有效地补充当期的工资性收入,支撑起当期的消费。
可以说,财富管理通过系统规划人一生中所有的有形和无形财富,或者说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最终提升消费能力,带来满足感的最大化。
所以说,财富管理是对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全面系统管理。现在人们常说,既要重视工资性收入,又要重视财产性收入。好的财富管理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妥善的进行平衡。
关于主播和课程:
《北大金李的财富课》由集信有道文化出品。财富的本质不止是有钱,更重要的是掌控未来的能力。财富课不止教你投资、理财,实现创富、守富,还会帮你用财富知识和工具,更好地管理人生。
北大金李老师首次公开在北大开设的高端核心课程精华,用财富生命周期、消费曲线等底层理论,讲透财富增长背后的本质原理,让你不再被金钱困扰。本课程适合对财富理解不透,还在为金钱所困的你;想获得一整套可操作财富方案的你;想一辈子都过得安稳富足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