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的学习态度,为何会形成不一样的学习成绩?

2020-03-22     吴国平数学教育

如何学好数学?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所有学生和家长绕不开的问题。数学成绩好有多重要?从基本层面上来讲,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成绩,考一个好分数,最终考上重点大学,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学好数学可以为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等。

正因为数学的重要性,很多老师、家长和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努力提高数学成绩,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做了无数题,可考试还是那点分数。

通过多做题、刷题,甚至是进行题海战术,这是大部分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或许也是部分学生的唯一办法。要想提高数学成绩,确实离不开解题做题,这是一个必备的环节,因为通过解题可以帮助大家掌握和熟悉已学的知识定理和方法技巧,更可以帮助大家进行查漏补缺,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这给许多人的数学学习带来误导,认为只要努力拼命去刷题,最终肯定能考一个高分,可结果是造成学生学的又苦又累,成绩还得不到明显提升。

如果一个人的数学成绩不太理想,一般问题就出在这两个原因上面,一是基础不够扎实,如有些学生知识定理还记不住、计算经常出错等等;二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遇难题就不会,遇到压轴题就畏手畏脚等。

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一点,学习数学需要解题,但这并不是充分必要的条件,意味着你拼命多做题,并不一定就能学好数学,这是不等价,数学学习≠解题。因为在解题过程中,需要你具备一定的知识定理和方法技巧,及时进行解题反思,总结题型和解题方法等等,这样你或许才能通过刷题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为解题而解题,满足题目做对即可,至于从解题中可获得哪些启示,已经既无时间顾及也无此意识,因而缺乏对自身解题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难以获得题目已有信息之外的更多有意义信息,从而最终降低了解题的收益率。

毫不夸张地说解题反思这一环节是绝大部分学生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基本上是做一题扔一题,只在乎答案对不对,根本不在乎解题过程用了哪些方法技巧和考到哪些知识定理等,这样的解题完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解题反思是对整个解题过程的反思,包括对题干理解的反思、习题涉及知识点的反思、解题思维程序的反思、解题结果表述的反思、解题所用方法规律和技巧的反思以及解题失误的反思等。解题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解题学习的一般性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数学解题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从中达到解决一类问题。

很多人以为解题反思可以延后进行,这就大错特错,因为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反思是有时效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这种反思、学习经验就会消失,从而也就失去宝贵的思想方法的训练机会,失去从学习反思上升到学习方法、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机会,这是教学和学习上的一种最大浪费。

​对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这是一个活动主体对自己活动过程的自我意识问题,学会了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思维成熟的标志。

学习数学,我们一边要注重和掌握基础,同时更要关注知识的运用。如在一道题目当中,知识点在题目当中是怎么呈现出来的,知识点和问题之间是怎么建立起联系,在解决问题过程,运用哪些数学思想方法等等。我们逐一去进行分析,去理清每一个细节,这样就会慢慢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随着年级不断升高而变难,知识内容慢慢就体现容量大、方法多、多样化等特点。因此,学会总结反思才是数学学习的最关键地方,题目是永远做不完,如果做一道扔一道,数学成绩是很难取得很大进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tyy_3ABfwtFQPkdE_r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