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地方行看甘肃”东乡县: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

2019-09-19     陇上旅游君

9月19日:脱贫攻坚地方行看甘肃线下走访活动前往东乡县职业学校、东乡县布塄沟村、东乡县达板镇凤凰山联合扶贫车间采访

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批准成立于1987年,是东乡县唯一一所中等专业学校,由原县民族师范学校、东乡县职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占地总面积为13220平方米(约20亩),建有综合楼1栋(350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1栋(2100平方米),东乡美食实训室1座(840平方米),食品加工车间1座(8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440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职工54人,教师结构以中小学为主,管理人员3人,专业教师51人;正科行政人员1人,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31人,二级教师10人,三级及未评教师5人;本科学历16人,大专学历25人,中专学历8人,高中及以下4名。坚持“围绕市场办职教,办好职教为人民”的办学方向,以“育人为根本,教学为中心,服务为宗旨,质量为生命,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不断总结办学新经验,探索办学新路子,践行“做人要实,学艺要精”的工作准则,在“理论为基,技能精湛,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办学理念指引下,从严治校,面向市场,精准培训,服务群众。

学校紧紧围绕东乡县脱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培训为抓手,以全县农村年龄在18-45周岁,以建档立卡户、易地搬迁户为重点,兼顾全县其他有培训需求、身体健康的东乡籍青壮年劳动力,开设汽车驾驶B照、中式面点、中式烹饪、电工、美容美发、瓦工、装载机(挖掘机)、刺绣、汽车维修、塔吊、电焊、残疾人美容美发等12个培训工种,各工种实行免学费、伙食费、住宿费和证书费的全免费培训。

自2015年6月开展精准扶贫培训工作以来,组织全县18至60周岁(部分工种45周岁)劳动力完成各类培训共计13673人(其中2015年培训3041人,2016年培训2294人,2017年3456人,2018年3999人,2019年883人。

自2019年4月中旬开始至7月20日,由县教育局、县职校组织实施,通过“职普结合强化班”的形式,举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后劝返学生的教育培训工作。对全体学生实行寄宿制管理,免费提供食宿;配发统一的服装,购置体育活动器材,丰富学生课间生活;针对学生接受教育情况进行分班教学与管理。在职普结合强化班教学培训中,学校制定了《东乡县控辍保学职普结合强化班培训方案》,分四个教学班,采取基础文化课和专业技能课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集中军训与普法教育课(15天)、基础文化课教学(30天)、拉面与烹饪技能培训(40天)三个阶段对“职普结合强化班”学生进行教学培训。第一阶段组织学生开展了军事训练,增强了学生体能体质,举办禁毒教育、法制讲座,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结合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进行法律解读与警示教育,开展了耐心细致的谈心与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家长不送子女上学是违法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通过法制宣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第二阶段实施基础文化课教学,主要设置了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电子商务、体育、音乐等课程,以5至9年级课本为主,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选定内容进行讲课,讲解学习常用汉字、数学算法、地理历史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并实施了省定教材《放飞梦想》、《人生规划》的教学,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第三阶段联合海蓝月职业培训学校,分班进行拉面技术与理论、烹饪知识与实操教学,通过礼仪文化学习、烹饪理论学习、厨师讲解与示范、学生亲自实操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餐饮技能培训质量。

布楞沟村地处东乡县北部干旱山区,境内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年均降水量29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高达1485毫米,群众处于全县最偏僻、居住最分散、条件最恶劣的地方。布楞沟村现有五个社,62户,315人,建档立卡户25户125人,未脱贫户4户4人,均为兜底保障户。布楞沟,是东乡语“悬崖边”的意思。它的名称折射出了布楞沟村自然环境的严酷恶劣和群众生活的艰难。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扎实推进,布楞沟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修通了20公里的“石化路”、修整了梯田4100亩、自来水全部入户。二是推进公共服务优化人居环境:修建了56户新农村;建成了村级活动场所,配套了文化室、卫生室、便民超市等;建成了设施齐全的布楞沟小学。三是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工程并种植经济林,2013年以来累计完成造林5750亩。四是积极发展富民产业:修村上现有6家养殖合作社,最大的养殖合作社羊存栏规模达到了3000只;积极开展劳务技能培训,累计组织各类技能培训275人次,基本覆盖了全村18--55岁的劳动力;占地11亩,建设面积为2500平方米的黑木耳种植大棚已开始试运营;以生产油果果为主的巾帼扶贫车间吸纳了本村33名妇女打工,每人每月工资收入可达到1500元以上;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并鼓励村民开办了3家农家乐。折红二级公路通车后,在服务中心配套服务区超市,加油站,公共厕所,洗车行等周边附属设施,为下一步做好旅游产业提供便利

凤凰山扶贫车间位于达板镇达板村,占地4500平方,总投资700多万元,主要生产帽子、服装等,出售销路主要在东南亚地区和本地区。凤凰山扶贫车间自今年4月份投入使用,通过积极宣传动员,已报名就业人员38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6人,目前,已开始培训第一批就业人员13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55人),车间运转良好,就业人员工作积极,车间氛围良好。

凤凰山扶贫车间的建成使用,很好的推动了本地脱贫攻坚工作,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有效的带动了易地搬迁群众及本地妇女的就业问题,特别是方便了留守妇女就近就业,转变了妇女的固有思想,增加了妇女的务工收入,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对于我们发展各类产业、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tSkSm0BJleJMoPMNeQ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