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烂"到"精英",李亭哲演出《激荡》人物的荒唐与精明

2019-10-16   杜娟

自从18年起,改革开放的题材不断被挖掘,它逐渐已经成为电视题材不可或缺的一个类型。它一方面关照了时代的变化,另一方面从这些人物的成长中看到了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近日在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热播的献礼剧《激荡》剧集播出接近尾声,收到广泛的好评。该剧以上个世纪90年代为背景,讲述上海弄堂三兄妹的人生起伏变化为主线,探讨了一代人的焦虑与拼搏。

《激荡》这个片名初听非常有感召力,但实际上所有关于奋斗的主题都是让观众认识到矛盾与挫折,并为此强大。从这个视角看,李亭哲饰演的冯力是最"接地气"的角色,他以现实为切入点,呈现了年代生存哲学中"得"与"失"。冯力这个人懂事的时候让人想鼓掌,犯起糊涂时想让人呼巴掌,是个分分钟让入戏的角色。

电视剧镜头一开始暗示了"破烂兄弟"陆涛和冯力的特征:没钱没文化却想发家的年轻人。同样是走街窜巷捡破烂的兄弟,他们一个务实,一个爱折腾。陆海涛是典型剧本开挂的男孩子,所有女主都喜欢桀骜不驯的他;陆海波是悲剧戏份的输出者,承揽了为弟弟擦屁股、女友被撬及原谅一切等各式包容。而冯力则是当代年轻人的写照,平时有哥们罩着玩,出事找不到人,喜欢的人不敢表白,不知道明天在哪。尤其是陆涛结婚的前夜,他求陆涛帮他把被吞掉的货偷回来,这段兄弟对戏的台词让人可恨又可气!李亭哲赋予这个人物饱满的小市民地痞气息,"喜是他,悲亦是他",他把悲剧感和被压迫感诠释的精确到位,增添了底层人物的揪心色彩。

再往后说,冯力突如其来横插一杠,导致了陆海涛从他与林霞的逃婚。从个人的意外到了四个人命运轨迹的改变。作为一个生存的弱者,冯力似乎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他有着明显的从属属性,他的苦闷和理想是绝大部分中国男人最敏感也是最普通的。同样,李亭哲所谓的关键时刻也让观众认识到了普通人的弱脆的一面,没有家庭背景资源做后盾,想发横财又被更坏人的欺负,他扎扎实实演出了人物的生活契合度。

从过去抱着铁饭碗活到老,到如今全民创业热潮,阶层的通道不断在变化。在《激荡》里,冯力和陆海涛是幸运的,他们抓住了当下的机会。这机会是时代给的,也是自己创造的。比如冯力与思齐的婚姻。思齐作为一个北京的大学生,在当时的年代是非常珍贵的。正是尊循着门这种固化思想,思齐一开始没有选择冯力。而她在民政局最无望的时候,冯力出现并保护了她。这个时候,思齐觉醒回望冯力以往种种无言的好,这种循环式的付出终于收到成本。

成长必然多灾多难,何况是市井人物出身。他总有有着难以描述的暗黑一面。在最近剧情中,陆海涛岳父不肯腾老屋,拆迁项目无法进行下去。拆迁队现场总调冯力以为巧言骗过老人家,最后会顺势而为。因此,他前脚扶走了老人,背后还是抢时间拆了老房。尽管这种处事方式在以往百试百灵,油嘴滑舌在某种情况下是一种高商的体现,但这也直接导致了温父的死亡。老屋对于温父是融入生命的风化记忆,之于项目是发展的阻力。温父之死看似意外,但却预示着一代人的退出。冯力为此自责,不知如何面对。换个角度想,就算是陆海涛,或是我们未见得处理的比他好,这是生活的特殊性。陆海涛或是冯力,你我总要是其中的一个。李亭哲这个人物形象,从情感冲突与客观现实来展现男性对于命运的理解,尤其是前后期的差异,一种生活态度两种人物形象,体现了具有穿透力的经历,让观众印象深刻。

如果从形象感来说,后期的精致更帖近李亭哲本色,之所以能呈现出不同差异化。这里有导演对演员的熟悉,也得益于演员在演技方面的驾驭能力,进可痞、退可斯文。值得一提的是,《激荡》是李亭哲与导演余丁的第四次合作,此前在《一代枭雄》、《潜伏在黎明之前》、《面向大海》都有过合作。由此可见,李亭哲的人格魅力和演技能力都是获得了高度认可。据悉,李亭哲未来还有多部作品主演如《海上繁华》、《秋蝉》、《第二次也很美》、《我的山河我的血》、《面向大海》等多部作品将与观众见面,究竟下一次会是哪一面他,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