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我和我的祖国》的印象,大部人第一反应是1985年李谷一唱的歌曲。而今天,我要聊的是国庆档大热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由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联合执导,葛优、黄渤、张译、吴京、马伊琍、杜江、刘昊然、陈飞宇、宋佳、佟丽娅等演员出演。作品光是名导阵容就已远超春晚规模,史无前例的豪华。不仅如此,所有演员都是零片酬演出。为何导演与演员的热情如此高涨,原因很简单,是他们对主旋律的致敬,对祖国的热爱。看完电影,我真的被片中的故事击中了灵魂,这种感觉叫自豪。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用不屈的灵魂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无论悲苦都没有放弃过“使命”二字。美好的丰碑铸就了大业,却不能模糊了他们的名字。电影里的七组人物都是根据真事改编的,它以质朴、动情的故事展现了各个时期的经历,有万人空巷的街坊邻居看女排比赛,也有隐姓埋名十几年的科研人员把青春献给祖国,还有人因神舟十一号改变了一生...这些故事不仅是小人物命运的书写,还连接民族的情感,展现新中国的前生今世重要历史时期。
这些故事往小了说,是见证时代的印记;往大了说,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崛起。比如,《北京你好》里的北京“的哥”张北京,他抽中了单位奖励的奥运会门票,本应是好事,但因为爱得瑟,被人强行买走。为了追回这张奥运开幕式门票,张北京追了他三条街。在我们看来,追十条街也有必要。这张门票不在于票价多少钱,而是象征着你参与了奥运会的大事,是人与祖国的亲密感;又如《白昼流星》里的两位少年,贫穷使他们没有好的衣服和好的品性,但是经过老旗手的帮助,他们见证了神舟十一号的落地,见证了伟大的时刻的瞬间,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决定要好好做出一番成绩来。陈凯歌用浪漫的表达,把庄严和神圣感留在了观众的脑海里。三个马背上的身影象征着少数民族的诗意。这些情感的汇集,正是让人热血的源泉。
《我和我的祖国》也有关于爱情的书写。如:张一白执导的《相遇》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解放之初,国家急需人才之际,上级将张译饰演的科研人员选入了秘密研制的工作小组,单位要求不能向任何人透露真实身份。三年过去了,他回到了家乡,在公交车上遇见了曾经的恋人,他们虽然心里爱着彼此,却不能相爱。一个问不到答案,一个不能说出答案。在宣布原子弹发射成功的那天,举国欢庆,她终于从报纸上知道了他的秘密。她用眼神问着他,他用眼神给出了答案,然而他却倒在了地上!命运的反差展现了巨大的感召力,不忘初心的情侣让人眼晴湿润。徐峥执导的《夺冠》故事取材于国家兵乓球教练小时候的经历。在建国之初,体育事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输出,虽有时代局限性,对运动员来说却急迫的使命,比赛只有一个目的:“升国旗、奏国歌”。奥运比赛那天,大街小巷的老百姓都死盯黑白电视机模糊的影子,随着比分的变化手舞足蹈或是打气呐喊。以客观的眼光来看,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是全世界任何民族都比不了的。
七个题材之中,最有节奏感的要数《回归》。而《回归》紧密的贴合国庆节阅兵礼仪。很多人知道香港倒计时,却不知道升旗手的练习过程。升旗时间一分一秒都不能差,把它作为一项肌肉记忆刻在骨子里,这是旗手对祖国最深的情感。印象中的最深刻的就是12秒倒计时,国歌响起那瞬间,艰苦的谈判与日夜的操练闪回在观众的脑海,我们有了更高级的概念:祖国的尊严,一分一秒都不能差。
《护航》和《前夜》都是有关科研人员的故事,它们抓住了核心的点:事业。在《护航》中,航天员为了展现我国航天事业的实力,练各种空中旋转的增压,对于女飞行员是高难度体能需求。这是一个能量的故事,支撑一个普通人用理想跑完使命,所有实现的途径都是从努力与失败中产生的,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重新定义了“今天,你的努力,就是祖国的明天”。而《前夜》击中我的是那句台词:“6分钟”,短短三个字犹如千金之重。为了实现电子升旗的技术,技术员爬到了十几米高的柱子上,不敢往向下看,一路恐惧一路壮志,当听到下面喊来“6分钟”的时候,凭借坚定的立场,他终于使命必达。
就私人情感而言,我认为国庆节必须要看《我爱我的祖国》。无论是主旋律大背景,还是内容的厚重度,它都超越了同期作品。通过这七组小人物,你能深深体会到祖国发展壮大的来之不易。不管让人流泪的瞬间,还是雀跃的闪光时刻,这些情节让人内心充盈,充满幸福的,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