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制胜之路,就是突出“项目为王、质量至上”!
一是围绕落实国家战略谋划一批重大项目。
二是围绕重点产业发展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围绕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梳理产业链,有针对性地谋划实施一批“强链补链”重大项目,切实提升我市主导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是围绕民生改善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对照全面小康“全面性”“高水平”和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要求,谋划一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保障等社会事业补短板项目,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市商务局局长黄红旗认为,要由漫天撒网式的引资方式转到高水平的项目谋划上来。
目前已敲定:明年市级层面将在国内、国外分别组织2次招商引资活动,兼顾内外资、统筹境内外,突出大项目,强化外资项目招引,推动一批外资项目成功签约,着力推动招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比重。
综观我市现状,产业层次总体不高、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园区主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大项目好项目偏少,发展后劲不足。
大项目好项目的拼抢,离不开高质量的项目载体。
为进一步提升项目招引建设质效,泰州市12月17日印发重点开发园区高质量项目建设“三比一提升”行动方案,明确提出:
提升核心竞争力,把开发园区的转型升级、开放创新,作为做大经济总量、做强实体经济、做优项目载体的有效途径。每个园区都要选定一个国内对标找差的园区,细化量化追赶目标,每个重点园区要选取一个特色产业全力打造。
黄红旗认为,要推动园区在对接合作中融合发展,策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聚焦大飞机、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等产业,推动重点园区与上海、苏南等先进园区深入对接、产业合作,做好跨江共建、跨区联动文章,并积极推进有条件园区开展跨境合作;
针对土地资金要素紧张、能耗环保指标不足、审批核准时间较长等项目落地中的实际问题,又将如何破解?
市发改委主任祝光介绍:
在破解要素制约方面——
同时,市发改委将牵头推进与三峡集团、中节能等央企及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力争年内落实长江大保护和生态环保类投资资金50亿以上。
在破解指标制约方面——
市发改委会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强对口上争,推动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努力争取土地、能耗、环境等指标点供计划,年内全市省级重大项目土地点供指标3000亩以上,争取省发改委对我市重大产业项目能耗问题实行“一事一议”。
在破解审批制约上——
协助相关部门加大轨道交通、过江通道、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争力度,年内确保北沿江高铁、江阴第二过江通道开工建设,并推动阜兴泰高速二期、宁盐高速泰州段、宁通高速平湖至广陵段等项目及早实施。
市委把明年确定为“重大项目攻坚年”,并且明确了2020年目标:
全市力争新开工5亿元和3000万美元以上的产业项目150个以上,省重大项目15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以上。
商务系统将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活动,集中调研重点企业运行、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稳外资”政策举措,更好地稳定企业预期,坚定投资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