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中山路的前世今生

2020-03-01   大潮汕湾视点

沉淀在中山路的古代公署

作者:彭妙艳


榕城中山路改造之前称为宣化街。这条街路从南宋绍兴十年(1140)起就是揭阳政治、商业中心。沉淀着许多至今都有开发价值的公署。

街尾的县署(县衙),是揭阳历史上最大型的建筑组群,其主要建筑有谯楼、牧爱堂、德威堂、凝香堂、赞政厅、架阁库、西圃书房等。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建设与重修,积累的人文资源十分丰富。

街中的布政分司馆,是招待省里前来揭阳考察、调研、办案公务人员的宾馆。为长方形平面,宽仅12米,但深达50余米,分三进,为仪门、正堂和后堂,各三间宽广,进间分别有左、右厢1间,川堂1间,左右庖湢各2间。其结构与揭西庙角三山国王祖庙仿似,进深过之。明朝时有多次重修。


明清嘉靖间县主簿季本创立,万历间知县潘应龙所建的乡约所,在分司馆的一旁。乡约所是官府与乡绅主持向群众宣讲乡约的地方,是道德、制度教育的场所。宣化街一名,正由之而来。显然,历史上那些张扬科举与文治武功的牌坊,也为助力宣化功能而建。

此外,就是作为揭阳铺递(邮政机构)的总机关的“县前总铺”也曾设置于此。明清时揭阳境内设有渔湖、官溪、桃山、登冈、凤翥、钱冈6个分铺以传递公文,分铺一般都设兵4名以处理业务,只有桃山铺递路较多设6名,县前总铺业务量大设8名。至于总铺的规模、结构等史志缺乏具体的记载,但是作为揭阳邮政的发祥地,它的存在形态却很值得发掘探讨。


还有从南宋建县之后就设立,延续到清朝中期还有存在的惠民药局,也是揭阳古城的重要公益机构与场所。这药局设在中山路南市巷口北侧,设有药井二,明天顺中毁于兵,旧址遂为民侵占。仅存北井址20米见方,南井址18米见方。惠民药局作为全国统一设立的医疗公益机构,自宋以降,史志屡见陈述。作为中国古代政府主办的医疗设施,它的历史价值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消褪。

宣化街改建为中山路之后,上述这些重要的历史建筑大多被拆除,有的仅仅留存一个残迹。如果中山路一旦有了改造的机会,再现积淀在路上的那些历史建筑,以其在中国文物、旅游版图上的稀有与罕见,也许就可以为这条古老的街道带来新的活力。因为想到这些,我写下这篇短文,让“有司”或当事而有话语权者参而考之。

来源:作家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