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刚入学上一、二年级时很容易得高分,90分、100分轻轻松松可以拿到,可是到了三年级,成绩就突然降到70、80分了,而且很难再上90分,而且这样的现象不止一两个孩子会出现。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三年级是道坎”。
小学六年有三个阶段
朦胧阶段(1~2年级)
二年级刚入学的孩子,对上学和学习的概念还很模糊,相对来说的课本知识也相当的简单,孩子处于萌芽状态很容易接受。
在这个时期孩子还十分依赖父母,他们的自主意识还处于朦胧阶段。
过渡阶段(3~4年级)
到了三四年级孩子逐渐从萌芽状态,他们开始对学习有了具象化认识,这个时候他们还面临着心理的变化。三、四年级的孩子相比于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自立能力会有一定的增强,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处于蓬勃生长的阶段。
自主阶段(5~6年级)
在度过三四年级的过渡期后,孩子进入五六年级,这是一个完全自主吸收知识的时期,在这段期间候家长能做的不是干预控制,而是为他们提供充足空间,让孩子全面吸收知识。
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三个阶段中,三年级处于过渡阶段,是整个小学阶段相当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从萌芽期走向完全自立的桥梁,这个阶段中的孩子心里和生理都处于脆弱状态,如果家长不够重视,没有在这个阶段好好教育孩子,那么可能会毁掉孩子整个小学学习生活!
家长该怎么做?
国家教育研究院表明学习能力的三个要素包括: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
塑造孩子的学习态度
在一二年级学习成绩哪怕得100分也不能说明什么,到了三年级才是孩子真正理解学习的时期。
这个时候的孩子对学习有了完全的认知,他们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消极甚至不喜欢的情绪,认为学习太累、好难,在这种时候家长一定要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家长应该为孩子在过渡期期间塑造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明白学习不是他们不喜欢就可以不去学的。
初始阶段孩子对学习态度将会影响孩子在以后的所有学习生涯的态度,一旦孩子端正了对学习的态度,那么孩子就会学的比其他人快,从而引发他们对学习兴趣。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当孩子的可塑性处于最强时期的时候,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他们受益一生。
习惯并不是一两天可以养成的,如果说一二年级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可以适当在学习上放松一点,那么一旦到了三年级,不仅仅孩子需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家长也要开始有意识的形成自己对孩子的辅导习惯。
在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抓紧,孩子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那么往后家长也可以轻松些。
反之,如果将来孩子学习习惯上出现问题,那么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补。
锻炼孩子的学习方法
老师夸奖班级里的学习好的孩子,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他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学的很快,事半功倍。”
由此可以见,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是可以让孩子走捷径的。
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会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让学习变得轻松,同时还能达到让孩子爱上学习的目的,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学习从来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三年级是个坎,如果家长保驾护航让孩子迈过去,打一个良好的基础,那么会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游刃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