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钟哲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17日发布《关于武汉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确诊病例死亡数订正情况的通报》。通报说,武汉市截至4月16日24时,确诊病例核增325例,累计确诊病例数订正为50333例;确诊病例的死亡病例核增1290例,累计确诊病例的死亡数订正为3869例。
武汉市公布经过核查订正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死亡病例比原来报告的2579例增加了1290例,这就意味着中国内地的死亡人数也相应的有所增加,由此前报告的3342人增加同样的数据,上升为死亡4632人。通报把出现数据差异归结为四个原因:一是疫情早期病人激增,导致医疗资源挤兑,收治能力严重不足,有些患者没有入院治疗,在家中不幸病亡。二是在救治高峰期,医院超负荷运转,医务人员忙于救治,客观上存在迟报、漏报和误报现象。三是由于收治患者的定点医疗机构快速增加,既有部属、省属、市属和区属医院,也有企业、民营医院和方舱医院等,少数医疗机构未能及时与大疫情网对接、报送信息。四是有些死亡病例信息登记不全,存在重报、误报情况。只要对疫情暴发初期,疫魔带给武汉的至暗时光有所了解,就知道这是一个令人信服的原因。
中国人有“死者为大”的传统认知,体现的是对死亡的敬畏,对天理的尊从,对逝者的哀悼,对生命的虔诚。被新冠病毒肺炎褫夺生命的患者,不管病毒是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生命都有不可亵渎的尊严。死亡人数绝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每增加一个“1”,都代表一个生命的陨落,既是家庭之殇,更是城市之痛,人亡物在、刻骨铭心。对统计有误的数据进行订正,彰显生命至上理念,是对不幸罹难同胞的缅怀与悼念。
人类是这个星球最有智慧的生灵,但再怎么智慧,也并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新冠病毒就是一个规模最大的实证。新冠病毒是一种全新病毒,至今还未找到真正的源头。其传播路径、致病机理,还在研究探索之中,也没有手到病除的特效药物,疫苗尚在临床试验。当病毒突然袭来、快速蔓延以至肆虐夺命之时,引起慌乱在所难免。一方面床位不足、检测滞后,一方面施救紧急、忙于应对,与时间赛跑、同病魔抗争,加之上述客观因素,数据失真不难理解。
时间是公正的裁判,也是权威的见证。只要看一看中国抗疫斗争的“时间轴”,看一看世卫组织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行动“时间线”,就知道中国对疫情的公开与透明。这些时间刻度表明,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信息,同有关国家保持沟通;分享新冠病毒全基因序列;积极协调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来华考察。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中国的努力不但为其他国家争取了宝贵时间,还为国际科学界共同应对这一疫情铺平了道路。
事实证明中国是公开、透明的,有担当、负责的。有人非把疫情技术、组织和管理层面的问题说成是政治问题,臆想中国“瞒报”,跟事实南辕北辙。西方有人制造话题、大肆炒作,企图抹黑甩锅、转移视线,只能说明居心叵测。武汉为确保全市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公开透明、数据准确,专门成立涉疫大数据与流行病学调查组,线上比对、去重、补全,线下全覆盖、无遗漏,对所有涉疫地点数据进行全采集,最终予以订正,这种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逝者负责的担当与勇气,有助维护公信力,有助提高亲和度。(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