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叔讲故事
前不久被一条新闻给惊到了。 成都一所小学给二年级学生开设了男女专属课:女生织毛衣,男生做飞机、造火箭、装汽车。 Excuse me ???都9012年了,这是什么样的偏见?凭什么男生就不能织毛衣?女生就不能造火箭呢?为什么男孩一定要豪气勃发,女孩一定要宁静温婉呢?
有哪个行业规定,只能由男孩或女孩来做吗?并没有。
不由想起一个男孩学编织的故事。
美国有一个11岁的小男孩Jonah Larson,正是因为对编织情有独钟,成为了“全民偶像”。
看看这出神入化的飞针绝技:
他可以在8个小时内,编织完一条毯子。还会自己设计图案,拆分解构,创造新的图案和样式。
人们惊讶于他对钩织的天赋。但其实,如果没有妈妈的支持,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
5岁的时候,他第一次见到钩针,很好奇,就去找妈妈询问它的用途。她耐心地告诉他,这是钩针,可以编织出好看的东西。看儿子不太理解,她找来家里多余的毛线,还在网上为他找到了编织教程,让Jonah自己观看,就走开去做饭了。没想到,等她做好了饭回来,惊喜地发现,Jonah居然跟着教程织好了一小块抹布。于是,妈妈将家里多出来的毛线统统送给他,让他自己编着玩。从此,Jonah一发不可收拾,全凭自学,织出了越来越多令人惊艳的作品。
编织爱好并没有耽误Jonah的学习,相反,他成绩优异。原本在学校常被欺负、受排挤的Jonah,自从爱上了编织,人生就仿佛开了挂。他不仅收获了一大批崇拜者,在INS上有了近19万的粉丝,还影响了学校很多学生纷纷拿起钩针和纱线,拜他为师。其中,有男孩,也有女孩。
Jonah还有着超强的经济头脑。他将编织出来的作品利用网络卖出去,再用赚到的钱购买更多的毛线。Jonah赚到的钱,父母从不过问。他将一部分收入捐给了埃塞俄比亚孤儿院。这一事迹被当地媒体报道之后,一时间,全美国都知道了这个心灵手巧、心地善良的小男孩。随着Jonah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有纱线公司对他提供了赞助,他的网店订单更是如雪片般飞来,3周就收到了3000多份订单。以至于父母不得不让他暂停接单。
这是一个男孩通过编织改变人生轨迹的故事。如果Jonah的妈妈当初没有支持他,很有可能,他还是那个在学校因为肤色常被欺负的孩子。写这个的故事,是想说明,千万不要让性别偏见扼杀了孩子的天赋。也许仍然有很多家长,发现男孩表现出对编织的兴趣,会第一时间冲他喊:“这是女孩玩的东西,快走开!”发现女孩表现出对火箭的喜欢,很可能会跳出来说:“你是女孩,应该去喜欢洋娃娃呀!”
《哪吒》里有句经典台词:“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一旦人有了偏见,就会不自觉地被偏见所控制。而性别偏见的受害者,最终还是孩子。
在一个TED 演讲中,一位美国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行为实验:分别给男生和女生发送了一则招聘信息,里面列出了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要求。 结果显示,女生只有在满足100%的要求时,才会投递简历。而男生呢,满足60%的要求,就敢递出简历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因为男女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别。我们听到的关于男孩女孩性格的塑造,多半是这样的:世界很精彩,男孩子要勇于探索,要充满好奇心;世界很危险,女孩子要温柔娴静,时刻保护自己。所以,才造就了男性天生就敢想敢闯,女性天生就容易焦虑,惧怕环境变化。
孩子的世界很纯净。很多时候,其实是教育者的偏见,影响了他们。
朋友的儿子今年10岁了,开朗大方,很爱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他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洋娃娃。
朋友没有刻意限制他,而是理解和支持他的爱好。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做家务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到达一定程度,就可以兑换一个娃娃。
每次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家里各个角落摆满了孩子心爱的娃娃时,都会由衷地感慨:
这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陈冠希曾经讲过一件事。他的女儿Alaia出生之后,妻子表示想让女儿以后学习芭蕾。但他说,Alaia不一定要学芭蕾,她也可以当个发明家,也可以领导世界变得更好。他常常会跟女儿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网上还看到过一个网友小时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妈妈,我要是个男孩子就好了,就可以保护妈妈了。”“你是女孩,一样可以保护妈妈啊。”那一刻,她信心倍增,原来女孩子也可以很强大,很有力量的啊。
其实,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各行各业对性别的限制已经越来越少了。比如,男性可以学化妆,学芭蕾,学园艺;女性也可以是总统,是科学家,是赛车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请摒除性别偏见,尊重他们的兴趣发展,这一点很有必要。柔美的男孩子,可以受到尊重,不被嘲讽;帅气的女孩子,也可以自信地走在大街上,不被质疑。从外表到内在,都请不要打上偏见的标签。所有为梦想努力的人,都值得被尊重。最后,希望无论男孩女孩,都可以改变世界。
-end-
Tips:喜欢请转发!如果想第一时间收到更多好内容,请把我们置顶/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