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花在美好的事物上,是与自己焦虑和解的一节必修课

2019-10-07     手望Sowarm

曾看过沈从文先生的一段文字:

你们是城市中人。城市中人生活太匆忙,太杂乱,耳朵眼睛接触声音光色过分疲劳,加之多睡眠不足,营养不足,虽俨然事事神经异常尖锐敏感,其实除了色欲意识以外,别的感觉官能都有点麻木不仁。这并非你们的过失,只是你们的不幸,造成你们不幸的是这一个现代社会。

沈先生自认是乡下人,却将城市人、现代人看得透彻。


上周约见了两位做戳戳绣(俄罗斯刺绣)的手艺人——Pam和芮芝。这两位从中学时代就是上下铺的闺蜜一起在广州开工作室,每日与手作为伴,活得自在又愉快。在一整个下午轻松尽兴的聊天中,她们将自己从校园到职场,再到成为手艺人的经历与我们分享了一番。

晚上回家听录音整理时,发现整个音频充满了我们各种欢笑声——是很久没有遇到这么明媚又温暖的人,也很久没有如此轻松尽兴的经历了。


芮芝(左)与Pam(右) 一起去日本旅游的日子


这两位手艺人——Pam与芮芝,与我们一样是生活在都市中的万千普通人之一。她们也经历过工作的过大压力、生活的节奏失控等等,而这两个好友自我疗愈的故事,我想会对很多人有所启发。

见到她们第一眼时,感受到的是很多手艺人自带的那种轻松愉悦又亲和力十足的魅力。看着这样的两位,很难想象得到以前她们都是雷厉风行的一方职场精英。聊起之前的经历,两人也是时而停顿回想,时而沉吟着整理思绪,突然又毫无保留地讲出很多往事然后相视而笑起来。


两人互相为对方做的戳戳绣包包


Pam跟芮芝都是那种邻里眼中的榜样角色,芮芝从小就是一个“满分学生”,大学轻松考入了暨大,毕业后找工作也是顺风顺水;而Pam则是有着9年留学经历的双硕士学位获得者,回国后也进入了一家知名IT企业。

相比起Pam的“佛系”,曾经身为项目管理人的芮芝,在工作上事无巨细要求达到极致完美的最高标准,迫使自己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长期超负荷的状态,换来了得失心的失衡。

Pam提到当我们的生活被工作填满后,私人时间的缺失带来的严重问题:“如果没办法化解工作带来的压力,这份工作就会像一个癌细胞一样侵占你的私人空间跟个人时间,让你根本没有空去注意你身上到底发生着什么。”

逐日积压的情绪像火山内部的熔浆越烧越红,而身体与精神状态其实越来越差的我们却因为没时间关注自身而毫无察觉,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两人以前画下的“合影”


Pam与芮芝在向我们描述积压的情绪最终爆发的感受时,表情罕见地严肃起来:“是很沉重的话题。”原来做什么事情都胸有成竹的她们,会觉得整个生活都进入一个彻底失控的状态,自己什么也把握不住。

日复一日的焦虑、挫败感积压到后面,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让人瞬间崩溃。最严重时,芮芝不得不求助专业的医生并且听从建议暂停掉自己的工作。

“那就像是置身于一片极其浓稠的漆黑之中,外界的任何帮助都进不来。任何想要对你好的,五颜六色的激励话语,都只是加重了这一池漆黑的浑浊程度。”而在黑暗中芮芝摸索到的,她形容是宛如一根白色的细丝、一点点光的东西,除了丈夫默默的陪伴,还有就是自己的新兴趣——戳戳绣。


在一开始,她们都是被戳戳绣的质感吸引的。“可能金牛座天生就会被美的东西吸引吧。还有它那种软绵绵的很无害的感觉,真的是很治愈。”试图向我们描述这种美好时,芮芝的眼神总是特别认真。

不过尝试自己动手做起来之后,她们发现手作的过程其实是更加治愈内心的存在:“在做好准备之后开始认真地穿针,感受那个线穿过的触感。然后再到准备好的布面上开始一针一针地戳,你什么都不用想,就专注又放松地感受那个针戳过布面'噗呲噗呲'的声音,看着画面一点点被填充,直到最后完成一件自己的作品。”


十分疗愈的“戳”的过程


不管是过程还是成果,都是特别疗愈的。更重要的是,在做手作这个平静的状态下,我们往往更能注意到自身的一些负面状态,并及时加以调整。这种情绪的出口,以及对自身状态的自省觉察,对我们的身体精神健康来说无疑十分重要。

“对比起熬夜、游戏甚至酒精来说,手作是我最终找到的一个最真实的面对内在自我的方式。”打开话匣子之后,几乎无所不言的芮芝也回忆起自己曾经面对压力的种种尝试。

其实大家都一样,面对压力我们都会本能地做出反应进行调整。只不过很多时候总会选择更“简单粗暴”的方式:报复性熬夜、用游戏来逃避或者靠酒精来麻醉自己等等。


这些形式与手作有共通点,是它们都可以让我们脱离原来乱糟糟的状态。但区别就在于它们是通过更多的资讯输入、更大的刺激来让我们获得愉悦感或者转移注意力,但这种愉悦过后往往是更多的空虚或者混乱。

而手作、运动甚至打坐等等方式,其实是让我们以一个舒适的状态来重新整理我们的内心,它不是逃避,而是去面对内心真实的感受,并尝试与它们共处,接纳自己的种种情绪。

“手作是能够让浑浊的现实与精神,慢慢安静并且沉淀下来的东西。”


在聚精会神地穿针,再一下一下地填上布面的空白直至完整的过程中,积聚已久的情绪似乎被打开了一个久违的出口。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的宁静,以及创作过程中能发挥出的创意、完成时的满足感都成了她们最好的疗愈良方。


正在为学生上手作课的芮芝


而当我们问到Pam关于愉悦感的获得的看法时,她的一段话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

“现在很多人都像是吃惯了重口味的菜,而对平淡的生活难以提起兴趣。就像我老公其实是一个重度游戏爱好者(笑),我看着他从2D到3D,买各种耳机屏幕手柄设备,不断地追求更真实的画面更上一层的刺激。其实想要让游戏变得好玩,只需要拉他出去旅游一段时间就好了,回来的时候他玩什么都觉得好玩。人要学会归零,学会把自己的‘high’点下调的话,获得快乐与满足其实很简单。”


Pam(右)与学习戳戳绣的学员


手作,就是繁华都市生活中的一餐素菜。把我们从高刺激的环境中拉走,体验平静,单纯地用自己的双手去触碰、去创造美的那种快乐。

一直到现在,已经是芮芝与Pam一起玩手作开工作室的第二年了。她们不仅因为手作而走出情绪的困扰,渐渐有了知名度后甚至受到广州大剧院的邀请去开俄罗斯刺绣体验课。


芮芝在广州大剧院开课


从曾经的情绪深渊中一步步走出来的闺蜜二人组,最大的心愿是将手作的正能量带给更多的人。Pam反复跟我们强调的是,辞职从来都不是一个解决压力的方法。她们之所以状态变好,根本原因是找到了自我调节和与焦虑和解,化解压力的方法。

就像芮芝说的,“把时间花在做一件美好的事情上”,是我们与自己的焦虑和解过程中的一节必修课。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Uryp20BMH2_cNUgME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