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句话说:中国人爱放鞭炮,日本人更爱烟花。这句话讲得不无道理,我们在日剧中经常看到的浪漫烟火场景,不仅仅是画面美丽才拍出来的,更因为日本人对于烟火特殊的情缘。
据记载,鞭炮和日本烟火同属源于中国唐代的爆竹工艺,这项技术流入日本后当地人通过不断改进内部制作物,逐渐发展并诞生出新的烟花。
“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用朱自清的话来形容日本烟火,也许更为贴切。
19世纪日本绘制的烟花插画
最初,烟花并不是作为庆祝的意义存在的。当时日本瘟疫流行,灾难频发,为了消除厄运,也为了让百姓心有寄托,于是日本幕府决定以放烟花的形式作为祭典,期待以声音和光赶走恶邪,所以烟花对于日本人而言,也象征着和平、光明和希望。
即使到了现代,日本依然保持着观赏烟花的传统爱好。
日本烟花大会
在日本,每年有近4500场烟花大会,在当晚绽放的上万朵烟花,不仅是送给观众的盛宴,更决定了谁才是全日本第一的烟花师。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曾经理所当然的以为烟花大会上的烟花和我们平时买的烟花一样,虽然可能会贵一些,也不过是跟着音乐节奏点燃更多流水线生产的烟花罢了。
但是烟花大会上的烟花,都是烟花师们用几乎一整年的时间,用生命与各种危险的可燃物打交道,精心设计和纯手工制作的艺术品。
手工烟花
对于游客而言,烟花大会是休闲娱乐的好机会,对于年轻的烟花师今野祥来说,这却是实现他作为一个手艺人的梦想的一刻,却也是极其危险的一刻。
日本许多手艺都是代代相传,今野祥却完全是被烟花俘虏了,才毅然成为烟花师。生于秋田的他,从小学开始学习滑雪,到中学的时候甚至参加了全国高等学校综合体育大会,是一名出色的滑雪运动员。但是某年夏天,一次制作烟花的打工经历改变了他。
今野祥
“让人欣赏烟花,和自己去看烟花的心情完全不同,我忘不了那种感觉。观众席里响起欢呼声的时候,觉得自己做的烟花仿佛触动了人心。烟花师,原来是这样有趣而伟大的职业。”
于是他的打工,变成了全职工作。20出头就入行的他,到现在做烟花已有7个年头。每一年的时光和汗水,都贡献给8月里天空中的一瞬。每一次绽放,都是他冒着生命危险,亲手创造的美丽。
制作烟花中的金野祥
制作烟花的第一步是设计配方,混合火药。木匠出错,也许会丢了手指;但是烟花师稍有差错,下场就是没命。不同的化学物质,燃烧时会有不同颜色的火焰,而一种颜色的火药配方,就需要不下13种化学成分。每一种化学成分单独存放都没有危险,但是混合起来便成为了威力巨大的武器。
烟花师在混合火药时,面前粉末的分量不过一脸盆的面粉,但是若有一点火星或者静电将其点燃,威力能够把山炸出一个洞。一旦悲剧发生,可没有山挡在烟花师和火药之间,一瞬间,也许连全尸都找不见。
混合火药的过程
1955年,一件烟花仓库爆炸的事故震惊了全日本。东京墨田区的一家玩具用烟花批发店“井上花火店”仓库猛然爆炸,16人当场死亡,2人不治身亡。18位死者中,有4位的遗体在爆发点两百米以外的地方找到残害,已经炸碎到无法复原的程度。
1989年,横滨山下公园的一次烟花大会上,原本应该在空中绽放的烟花点燃后却原地爆炸,引起了一系列的连爆,不过短短几十秒,就夺走了两位烟花师的生命。
当年的事故
就在去年的7月29日,大恒花火大会上就发生了烟花低空炸裂的事故,一枚直径60cm左右的烟花几乎在平地爆炸,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但若烟花发生炸裂事故,第一个遭殃的一定是守在边上的烟花师。
今野祥的同僚三浦隆平说:“一开始不懂才做这行的,知道了它的威力之后越来越觉得可怕。”为了创造出更美的花火,新火药配方的研发也是必要的,这就意味着烟花师要花更多时间和火药打交道,冒生命之险追求美。但是今野祥没有后悔过。
烟花大会,背后却是在“玩命”的男人
烟花球
“任何一发烟花,只要有一点差池,我就不会在这里了。能够坚持到现在说不定只是运气好而已。但是哪怕有这样的风险,也想做出美丽的烟花。”
这种手作的烟花,尺寸和我们平时买到的烟花相差很大。全都是球体,大的能够有一个篮球那么大,小的也有铅球大小,内部则是同心圆一般层层叠叠的结构。
一层是黑色的小火药球,叫“星”,我们也称为亮珠,我们看烟花看的就是燃烧的亮珠;一层则是作为燃料用的“割药”,也就是把亮珠推到空中指定位置的开爆药。
燃料摆放的位置
烟花师的第二个工作,就是制作这些黑色的小球——“星”。
把直径只有2mm左右的陶瓷颗粒放在不停旋转的机器里,手工加入混合了水的火药浆,旋转过程中火药不断附着在陶瓷小球上,亮珠逐渐成型。然后根据干湿的程度,加入粉末状的火药,如此反复。成型后的亮珠放入盘中,利用日光晾晒干燥。
把亮珠晒干燥
为了让烟花更加炫目多彩,一颗亮珠点燃时往往会有多种颜色的变化。为了做到这一点,烟花师就需要按照层次和顺序加入不同配方的火药,做成的亮珠内部便会是同心圆般的多重结构。
亮珠的形状必须向完美的球形靠近,不然炸开的时候就会有图案不均匀的现象,烟花自然也就没那么好看了。
要做出完美的球形,只能靠烟花师反复的作业和练习,通过调整上火药的量和速度来决定。
均匀的球形
在火药弥漫的环境中工作,烟花师的脸和身体上都会沾满了灰灰的药粉,显得灰头土脸的。今野祥和同僚们就是这样每天带着“炸药面具”一起吃饭,但是他们都毫不在意。如果这是制作美丽烟花必须付出的代价,那脏就脏好了。
“组装”烟花球
想做出一个绽放出完美球形的烟花,不仅火药球“星”要够圆,拼成烟花球的时候也要圆,填充的开爆药也要圆,更要均匀。烟花师今野祥会按照自己设计的烟花样式,把点燃后会有不同颜色的亮珠一层一层地放入纸壳中,而每层亮珠之间需要均匀地填入碎石子状的开爆药。
开爆药决定了亮珠燃烧的位置,如果某侧开爆药不足,这个方向的亮珠就会提早点燃,烟花就变成了瘪了的足球形状。
不成功的烟花就像被吹歪的脸
分开两部分填充的烟花合并后,便成为了一个由各种球体组成的球。最外层包装所用的,是长条状的茶色和纸胶带,对于高温剧烈爆炸中的火药来说,如果烟花表面某处的胶带稍微缠薄了一些,火药就会从这里“逃跑”,让烟花变得奇形怪状,所以必须用一条条的胶带缠出接近完美球体的形状才行。
包裹好烟花之后,再次放到日光下进行晾晒,一只只浑圆如保龄球的烟花们静静等待着太阳下山,到晚上喧嚣地绽放。
包裹烟花
为了一年一度,一度又仅有不到一分钟出场时间的烟花大会,当然需要一次又一次地燃放和调试。试燃烟花的时候,今野祥和同僚会仔细观察烟花的声音,绽放后亮珠燃烧的速度和“开花”的时机并一一记录。
就算配方是一样的,火药的效果也会受到货源批次的影响,所以每周烟花师们都会测试一次新烟花的效果,保证在那个关键的时刻不会出任何差错。
测试烟花
经过将近一年的制作和反复调整,才能制作出确定将在大曲烟花大会上出场的烟花。而这个时候,今野祥却反常地坐在电脑前反复斟酌着。这是除了烟花本身的效果,不得不考虑的一个步骤——根据当晚播放的音乐,设计烟花点燃的时间。
就如为烟花编舞一般,每一个舞步都要踩着音乐,烟花师要以百分之一秒为单位,把数十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烟花安排到最合适的时间点。
调整烟花时间中的今野祥
烟花再美,如果因为时机不对杂乱无章地上场,一年的心血就会白白浪费。
这样反复的准备与制作,一直延续到烟花大会的那天。经过一整天的布置和晚上紧张的候场点火之后,今野祥坐在没有观众的角落里,和往年一样,他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抬头望天,等待着心中的那朵花。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apJ_W8Bgx9BqZZI-3u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