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那些白手起家、剧组齁穷,全靠口碑挣牌面的“小糊剧”。
出身名门的《在劫难逃》从上线起,就自带话题性——
继《隐秘的角落》《非常目击》之后,爱奇艺旗下 “迷雾剧场”又一接棒力作;
再者,是 王千源+ 鹿晗的双男主配置。
戏骨+流量,既有演技保障,又不愁谈资。
无论褒贬,总能激活路人和粉丝参与讨论的热情。
话题归话题,网友打分倒是毫不客气。
短短几天功夫,本剧的评分就从 8.0一路下滑到 6.9。
跌幅有点狠。
评论区里的差评如潮,该不会又是流量的演技拖了后腿?
难道,“迷雾剧场”的爆红注定是昙花一现?
抱着问号,我点开了这部剧。
0 1
谜团漩涡
6月初,是 “迷雾剧场”的高光时刻。
从观众、豆瓣评论区再到各路媒体,众人揪着《隐秘的角落》,整了一波脑力风暴。
不光是剧情,就连剧名、人名、片头动画都被挖掘出诸多解读空间。
同理,《在劫难逃》这颗洋葱也需要层层解剖。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多米诺骨牌效应。
它通常指只需一道施加的外力,就会造成大规模的连锁反应。
剧中这一幕,就完美对应了多米诺骨牌。
刑警 张海峰(王千源饰)的前妻 乔昕(吴越饰)被人绑架,绑匪要求他及时赶到和平大厦。
当他终于赶到,对方却甩出一个两难抉择:
保住前妻,or选择救下同事们的命。
张海峰还在犹豫,乔昕猛地撞击了身后的绑匪。
于是,在场所有人的命运都被这个微小举动,给推翻了。
飞速切换的镜头中,导演向我们展示了一场连环谋杀:
枪杀、坠楼、爆炸。
巨响过后,本剧创造了史上主角最速团灭的记录,耗时30分钟02秒。
当然了,纵使短剧的节奏再快,也不可能第一集就让进度条见底。
这场掐断主角生命线的爆炸,另有玄机。
它既是结束,也是开始。
听不懂?没关系。
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记住海报上的宣传语:
“过去就是现在,现在就是未来。”
下一秒,时间逆转。
张海峰喘着粗气,在自家河粉店内惊醒。
进度条,也被拉回原点。
他原先经历过的一切,逐一重演:
凶手偷刀、地下车库的命案、凶手跑路、前妻被人绑架。
是的,同样是线性叙事,本剧找到了另一种拆解方式——时间循环。
没过多久,追凶无果的张海峰再次身亡,只不过换了种死法。
等他睁眼醒来,进度条跳到了2017年——又一条全新的时间线。
前后历经多次重生,不止是梦境与现实的边界渐渐变得模糊。
过去、现在、未来,在时间轴上的相对位置亦被打乱。
他现在需要拯救的,不止是未来的自己,还有过去的家人。
我猜,首刷《信条》过后,大家都忙着研究时间线、钳形运动、逆熵。
万字小论文,估计也看了不少。
相比之下,《在劫难逃》中“时间把戏”的复杂程度顶多算是入门级。
至少,还没到需要思维导图来助攻的地步。
但有趣的是,故事营造的“跳跃感”与片头形成了照应——
扭曲又重合的街景、冷暖色调的碰撞、碎片化的镜头,还有重叠镜像。
有理由相信,这是主创透露的暗示:
《在劫难逃》将是个充斥着倒错、扭转以及碎片重组的故事。
下一步,再拿英文剧名开刀:
Sisyphus(西西弗斯)。
希腊神话中,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
由于那巨石十分沉重,每次未上山顶就会滚下山去。
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这更为严厉的惩罚了。
西西弗斯的生命,便在这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只有读懂这一隐喻,才能揭晓张海峰的 底色——
人与命运的抗争。
他们都必须在无尽的消磨中实现自我超越,使尽浑身解数去挑战那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9年,张海峰首次进入时间循环。
虽然已经提前知晓了凶手的预谋,可依然没能阻止地下车库命案的发生。
这起命案,成了堵在面前的第一块巨石。
做好万全准备后,凶手 赵彬彬(鹿晗饰)成功被警方逮捕。
张海峰自认为改写了结局,躺在担架上的赵彬彬却忍不住哂笑:
“你觉得这一次,我还能再杀了你吗?”
话音刚落,隐藏炸弹被引爆,game over。
看到这,你可能发现了,主角之间的博弈遵循着以下套路:
你以为我在第一层,其实我在第五层。
双方的信息量,根本不对等。
正面挑战失败了,战场转移到2017年。
这个时间段,妻子乔昕还没和他离婚,女儿朵朵也没有意外离世。
张海峰暗下决心,要趁着悲剧尚未酿成,尽可能地寻找补救机会。
只可惜,他的希望几乎次次落空
原本打算阻止朵朵去雾灵山,杜绝意外的发生。
没想到广场上的示威运动,再次使世界线跳回原位;
千叮咛万嘱咐让妻子看好朵朵,不要让她出事。
恰好是他的这通“夺命call”导致朵朵离开乔昕视线范围,差点失足摔下半山腰;
想方设法挽回家庭,结果以失败告终。
仿佛他越是使劲,母女俩就越是泥足深陷。
如你所见,命运的“必然性”,成了张海峰难以逃脱的“劫数”。
而他的终极目标,则是打破必然,推倒象征“命运”的巨石。
0 2
悬疑失格
扣题的精准性,充裕的解读空间,利用时间把戏来铺设悬念。
作为悬疑剧,《在劫难逃》披了一身好皮囊。
再加上“时间循环”的高概念设定,的的确确拔高了剧集的烧脑程度和可看性。
正因如此,我对本剧的期待值反而由高走低,产生了审美疲劳。
根据对话,我们能分析出主角二人的相遇,要远早于2019年的初次见面。
而赵彬彬之所以盯上对方,也极大概率是双方在不同时空中互相干涉的结果。
简单地讲,这就是条头尾相连、无限循环的 莫比乌斯环。
放在过去,我肯定会感到惊艳。
可现在都2020年了,这早就不是新鲜玩意儿了。
《恐怖游轮》《复仇者联盟》《前目的地》《环形使者》,能举的例子一抓一大把。
要怪,就怪好莱坞生产力过盛,把观众的胃口给养叼了。
当我往下看,就愈发觉得不对劲。
因为剧本结构和人设存在借鉴、拼接的痕迹。
尤其是看着双男主一边“死去活来”,一边在不同时间线里隔空斗法。
我的脑海里蹦出了大胆的推测:
编剧团队里,恐怕藏了个老二次元。
此话怎讲?
2016年,有部横空出世的霸权番,被无数观众冠以“神作”之名——《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一无金手指,二非龙傲天。
史上最弱男主菜月昴穿越后唯一能仰赖的,就是“死亡回归”的能力。
意思是,他经历死亡就会回溯到上个时间点,除他之外的人,也会随之被重置。
所以每闯一关,他都必须在不断的试错(送死)中,找到正确的攻略姿势。
换句话说,这就好比纯正的角色扮演游戏。
“死亡”等于“读档”,其它角色相当于NPC,只会不断重复对话和剧情。
而菜月昴就是那个预知未来的弱鸡玩家。
emmmm,是不是觉得即视感有点重?
再来划下重点——
两者同样以男主为固定视点,以某个时间点为读档点,也同样以“死亡”为触发点。
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拯救挚爱之人。
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剧中的时空穿越会打乱原本的因果顺序。
由此产生蝴蝶效应,不可预测的未知数也更多。
除了“死亡回归”撞梗,不少观众指出赵彬彬和 孙晓萌(乔欣饰)的关系也很值得“玩味”。
根据片头的回忆,两人自幼就在福利院长大,关系密切。
赵彬彬习惯在犯案现场留下的玫瑰千纸鹤,也出自对方之手。
等到长大之后,两人却突然形同陌路。
当有人问起时,她只说赵彬彬是个买花的常客。
而赵彬彬呢,总是偷偷在远处观望,很少现身。
直到一通电话,才暴露了两人私下的联系。
既然孙晓萌明知对方犯下命案却不为所动,那极有可能对方的杀人意图和她有关。
或者,两人合谋已久。
一个纯洁如白雪、跻身上流,另一个行走于暗影、铲除威胁。
一明一暗,互相守护又不为人知。
《在劫难逃》的人设和《白夜行》的相似度,甚至高到难以忽视的地步。
往好听了说,这叫致敬经典。
往难听了说,这叫缝合。
说到这,肯定有人要搬出一堆理由,加以反驳。
例如,好梗不过时。
没错,《白夜行》拍的好,不代表后来者就没资格模仿。
前提是,你得学的到位。
暂且不说孙晓萌在整个故事里,基本没啥存在感。
作为主角,“赵彬彬”的完成度也挺堪忧。
故事开场,是他化名付吉亮跑来投案自首。
除了承认他是地下车库命案的凶手以外,还点名要见张海峰。
自投罗网?故意挑衅?都不是。
他很快推翻了原先的供词,声称是受到他人指使才来投案。
除了预先交代好的台本,他毫不知情。
紧接着,他又假装晕倒,被警方送往医院。
趁着护士不注意,他撬开手铐,溜之大吉。
“越狱”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推进犯罪计划,向张海峰下战书。
顺便,他也终于透露了自己的真实姓名。
短短几集,该角色就迎来了连环反转——
从唯唯诺诺的“付吉亮”,再到胜券在握的赵彬彬。
从态度强硬的嫌犯,再到无辜的小白兔,接着又摇身一变,成了恶意满满的反派。
落在粉丝眼里,这是自家爱豆秀演技的绝佳机会;
落在观众眼里, 这是角色被不断解构,却疏于建构。
除了最表层的“反派”标签,他始终缺乏实质性的人格。
再加上,剧情在关键线索上故布疑阵。
愣是拖到第八集,还迟迟没有揭开他的身世之谜。
背景身份不明,过往经历成谜,犯罪动机存疑,性格不甚鲜明。
试想,像这样的“神秘人”,怎么可能引发观众的共情?
如果硬要说,鹿晗没能表现出变态反派的质感,是演技欠佳,fine。
每到内心戏的环节,他就只顾着冷笑、歪嘴笑、舔嘴笑。
这种一味堆砌微表情的演绎法,确实有点尴尬。
然而,王千源饰演的张海峰,也照样没法让人入戏。
家庭分崩离析、只想浑浑噩噩度日,这是他最初的人设。
直到面对赵彬彬的多番挑衅,甚至面临生死威胁,昔日的落魄刑警才被迫重振旗鼓。
可从他的眼神中,你能感受到颓废和绝望吗?
我想,更多的还是懒散。
再拿这场排爆戏来说。
警方通过排查,找到了被绑架人的所在地,顺利拆除了他身上的炸弹。
接着摆在警方面前的,还有更艰难的任务:
如何妥善处理这枚即将引爆的炸弹。
队长还没来得及出手,真·行动派张海峰就抢先接过了这枚烫手山芋。
他独自带着拆弹专家,去附近的江边处理炸弹。
最后,张海峰几乎是掐着秒表,解决了这次炸弹危机。
过程中稍有不慎,他随时可能送命。
为了表现大开大合的紧绷情绪,演员可谓调动了每一块面部肌肉,一度显得狰狞和浮夸。
只是用力过猛,倒也罢了。
更惨的是,你连个名场面都找不出来。
万一有粉丝想用爱发电给他剪个剧情cut,估计得愁死。
因为仔细想想,剧本给张海峰安排的只有“动机”和“使命”:
从追查赵彬彬,再到化工厂污染事故、付吉亮的命案、杜朝阳遇刺案。
一环套一环,简直忙到停不下来。
说白了,无情的查案机器罢辽。
两大主演塑造角色时的疲软乏力,只是剧作层面的部分瑕疵。
更根本的弊病, 在于强行推进多线叙事。
剧情后期,牵涉到的人物和线索越铺越多。
为了填坑,只好紧赶慢赶,把时间匀给各条支线。
到头来,恰恰是出于追求高强度叙事的紧绷感,导致了整体的崩坏:
主线慢热,支线游离,越看越没劲。
顺着以上思路,我还想探讨另一个话题:
悬疑剧的内核,可以仅靠情节和逻辑来支撑吗?
换个说法,观众追剧难道就为了满足好奇心?
关于这点,业界早有讨论。
根据好莱坞的传统,制片人挑剧本时会有两个侧重点:
一是plot,二是story。
前者,指代的是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即剧情。
后者,指的则是角色间的互动和情感表达,即故事。
如果剧本中的角色毫无记忆点,无法触及观众的内心,说明story不合格。
为何有人调侃诺兰此次“跌下神坛”?
正是因为《信条》只强调plot,牺牲了stroy。
而《隐秘的角落》就不失为二者结合,近乎完美的正面教材。
剧集试图描摹的不止是泛指的社会现象、人性之恶,更是对欲望和情感的特写。
为此,剧中填充了大量细节。
丝袜破洞里透出的红色指甲油,指向周春红被压抑的隐秘欲望;
被苍蝇沾染的糖水,象征着朱朝阳被玷污的心灵;
强迫灌下的牛奶,则是母亲控制欲的具象化。
回过头来看《在劫难逃》。
从中,我捕捉不到任何关乎私人情感的表达。
而情感的匮乏,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生活细节的缺失。
讨论案情的饭桌戏、与亲友寒暄顺道打听线索、队友间插科打诨式的交流信息。
过去推理悬疑剧最常用的过渡场景,剧里一概pass。
取而代之的,是流水账式的查案过程。
情感的匮乏, 又间接导致了人物内核的薄弱。
就比如,乔昕母女俩。
由于抽不出时间,张海峰长期冷落家庭。
再加上朵朵的意外离世,承受不了丧女之痛的乔昕决定离开。
对话中,再度提起这段往事时,她痛哭流涕。
再回到2017年的时间线。
张海峰答应要多陪女儿,又屡屡爽约,结果害朵朵差点出事。
念及女儿的平安,乔昕含泪拥抱了张海峰。
表示虽然还爱着他,但她再也受不了这样的折磨。
追忆往事,哭;忍痛离别,哭。
“哭戏”代替“互动”,成了彰显夫妻俩情感纠葛的绳索。
更矛盾的是,剧中既需要强调这个破碎家庭的价值,为张海峰追查真相提供动力。
另一方面,剧集又吝于耗费笔墨去叙述母女俩在生活夹缝里的遭遇。
人物内心的痛苦挣扎、女性面对的婚姻困境、对家庭关系的深入探讨,被压缩得一干二净。
最后,只输出了“乔昕是哭包”、“朵朵是哑巴”的模糊印象。
就像《西部世界》里说的,每个人都是由一万行代码所构建的数据,随时可以被分析和研究。
而母女俩对张海峰而言,岂不正是两行象征着“亲情”的代码?
不少人指出,剧中几个演技派都有翻车的迹象。
问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角色单薄如纸片人,剧情关联之外的心理描写一概没有。
全凭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来吸引观众。
在这种“化繁为简”的叙事手法支配下,又有哪个演技派能得到发挥的余地?
就算你集结一票影帝影后,再把他们打包塞进《小时代》剧组。
最终的成品,也不过是高配版《小时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本剧更像幅半成品油画。
仅有鲜明的轮廓和线条,却丢失了斑斓色彩。
偶尔,还会出现一些涂歪的线条。
比如,警方为何会对莫名其妙掌握诸多线索,又和嫌犯关系匪浅的张海峰抱以百分百的信任?
如果换做是我,肯定先把他扣下。
然后仔仔细细审个一天一夜,直到他把隐瞒的真相都抖搂出来。
明面上,2017年的赵彬彬与付吉亮遇刺身亡的案件毫无瓜葛。
但深知对方凶残本性的张海峰,还是紧咬不放。
在证据不充足的情况下,他先是要求追查赵彬彬,又唐突地指出要派人保护李澜。
试想一下,你的上司总是天马行空,布置任务从不说前因后果。
正常人的第一反应难道不是:
哦豁,完蛋。
但剧中的手下毫无异议,事后不忘补句彩虹屁,“还真让张队给猜着了。”
除了“主角光环”,实在想不出别的合理解释。
抛开经不起推敲的细节,即视感浓重的俗套梗。
站在国产剧的审视维度上来说,《在劫难逃》构建出的故事框架称得上可圈可点。
可我总归说不出“满意”二字。
现在想想,或许是《隐秘的角落》珠玉在前,过度拔高了我们对“迷雾剧场”的期待值。
但愿,接下来《沉默的真相》《致命愿望》能有更好的表现。
就算到时候被打脸,那也值了。
你最近在追哪部剧?
wangxiaowo929@163.com
摩天大楼 丨白色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