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隐秘的角落》全民热议的福,最近国产悬疑推理剧集扎堆上。
有讲述婚姻谎言的《白色月光》,也有聚焦惊悚谋杀的《非常目击》和《摩天大楼》。
在多平台播放量的抢滩登陆中,要数最后一部评价最为两极——
《摩天大楼》
翻看它的豆瓣短评,不难发现追剧的观众自动站队成了两派:
一派在大方抛出四到五星的同时,会对看得过瘾、值回期待大表肯定。
另一派却是简单留下一星差评,还不忘再补充一句:完全看不下去。
而在诸多差评中,重音基本是围绕一个人名不断展开——
杨颖(angelababy/ab)。
可你要说这剧8.2的高分,全是粉丝灌水灌出来的吗?
也不是。
当你把目光从杨颖身上移开,单看看其他几位主创。
这好评又还挺有说服力的。
导演陈正道,曾拍过《记忆大师》《催眠大师》,剧本一向够烧脑,有口碑。
女主杨子姗,《致青春》郑薇出道,又和导演连着合作了四回,有默契。
男主郭涛,《父母爱情》《疯狂的石头》,从电视剧到电影,有演技。
再搭上倪虹洁、吕聿来、郑人硕等一众配角,基本都各自有作品。
这种演职人员名单口碑上的分化,让人忍不住带着怀疑点开了剧。
在聊这部剧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
争议焦点杨颖大宝贝,在《摩天大楼》里演得究竟如何?
个人感觉,虽然谈不上80分的好,但也不至于20分的差。
总的来说,就是及格线能交差的程度。
纵观杨颖过去的代表作,出现这样的观感还是头一次。
毕竟演戏多年,她凭本事拿下的响亮名声只一条——
“烂剧不一定有杨颖,但有杨颖一定是烂剧。”
这也使得以往观众都把她当避雷针,有她的戏统统不看。
然而《摩天大楼》中,这枚避雷针却意外地出了bug。
虽然谈不上什么专业的表演方法,也谈不上幽微的人性表达。
但是,这回杨颖的表演带出了一个明显的变化:
她不再刻意瞪大眼睛,360度找角度强调美颜。
也不再努力模仿,程式化输出该有的表情和动作。
而是以一种不加过多修饰,形容憔悴的状态出现。
在讲述伤心往事时,她罕见地流露出了内敛的情绪。
不再有失控的表情,看得出切身体味过的痕迹。
表演落地化,不尴尬,不出戏,不得不称之为一种20分到60分的跃进。
对于这点转变,相比承认某人突然演技开窍——
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出自导演团队的调教。
即便《摩天大楼》有杨颖贡献出个人从影生涯最大的进步。
但她的存在,还是没能打消众多观众的意难平。
这部剧播出之后,类似“要是没有杨颖就好了”的声音随处可见。
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偏偏非要选杨颖来演?
这是拍惯商业片的陈正道,在拍网剧时代入的逻辑。
用她参演作为噱头,又不是特别边缘化的角色,先拉一波关注。
至于怎么保证她在发挥赏心悦目功效的同时,还能稳定地做个摆设?
导演选择把戏份打碎,用不连贯的镜头去降低对演员的要求。
具体表现为——
杨颖饰演的钟美宝,第一集就死了,后面全靠回忆出现。
闪入闪出的片段 拼贴,配合几场 独立的哭戏,甚至都不需要前后剧情代入。
这种稍纵即逝的角色存在感,实则没有太多“演技”发挥的空间。
正所谓“好的演员会盘活角色,差的演员只能靠角色托着”。
我们不否认,如果钟美宝换一个实力派来演,会有更细腻的变化。
但杨颖也有她自己的优势,就是贴合角色。
按《摩天大楼》小说的描写,钟美宝是个美到让人无法拒绝的女人。
人群中第一眼,先瞧见的必然是她的颜值,然后才是其他的东西。
在那栋妖魔鬼怪穿墙赴会的公寓大楼里,众人口中的她——
可以那么温暖、体贴、纯净;
同时,又能够那么惹人怜爱,令人倾慕。
钟美宝身上,有诸多美好。
这股美好如梦幻般笼罩着她,让人一度很难相信她真实存在。
杨颖本人,很适合书中这种用语言堆砌的很华丽,实则很空乏的形象。
当然,我们不能说因为一个演员有匹配人物设定的气质,就夸她演得好。
这样的标准,降得未免过低。
但完成了剧本里的戏剧要求,仍被贬得一无是处的糟糕,这就有些矛盾了。
似乎很少会有一部剧,会像这样去纠结一个演员。
怪也只能怪刚开播时,一条#Angelababy 哭戏#的微博热搜过于抢占了视线。
现在回过头再看,前期宣发以这点做文章,实在算不上聪明。
它让人错以为,除了杨颖的演技,这部剧大概没有什么其他内容值得讨论了。
然而事实却是——
大宝贝一人的亮点,远没有《摩天大楼》剧情文本来得丰富。
一旦克服了演员的障碍,《摩天大楼》带给我们的便是人类永恒本质,真香。
要问这部剧和爆款《隐秘的角落》相比,哪一个更好看?
论气氛渲染和演员张力,显然是 后者更好一些。
《隐秘》的剧情一上来,就借爬山明确指认了凶手。
后期的看点,基本就全在张东升与三个孩子博弈的过程里。
它聚焦的,是对谋杀案动机、手法和善后的叙述。
通过侧写案件当事人的心理,一步步推动剧情向外延伸。
而这期间裹挟着演员的表演,则需要观众时刻多带一个心眼。
像刘琳饰演的周春红,出场自带窒息父母的压迫。
她和马主任“恋情”曝光后,有一场戏是逼儿子喝牛奶。
朱朝阳一开始很抵触,后来勉强着喝完了。
当她回头再想伸手擦去儿子脸上的牛奶,却一把被躲开。
觉得自己遭到嫌弃,满心羞愤难掩,只能粗暴地抹干净儿子的嘴。
借此展现出单亲妈妈情绪的大起大落,让人可怜又可恨。
在《隐秘》中,有非常多类似的,极富张力的表演。
它们以一种高调张扬的姿态,大肆冲在情节之前。
演技成就情节,也成就了观众津津乐道的名场面。
在这点上,《摩天大楼》就显得没有那么亮眼。
因为它密切关注的,主要还是剧情上的推演。
29岁的钟美宝,既是高档小区摩天大楼的租户,也是一家咖啡店的店长。
某一天,大楼停电,电力恢复后她就被人发现死在家中。
穿着一身平时不常穿的白色蕾丝裙,像睡着了一样,半卧在床边;
旁边放着一个炭盆,看似是烧炭自杀,后脑却有重物撞击的伤痕;
房间里干净到没有任何线索,就连房主美宝的指纹也都被全部擦去…
一张美丽又脆弱的遗容下,暗示着一切另有隐情。
“蓝可儿”式的密室杀人案,使得同一栋楼的住户也被蒙上了阴影。
以刑警队长钟敬国 (郭涛 饰)与新手女警杨蕊森 (杨子姗 饰)为主视角,嫌疑人锁定在了物业保安、建筑设计师、中介、小说家、白领等人身上。
人物群像刻画,突出了《摩天大楼》胜于《隐秘》的点——
模糊剧情带来的参与感。
谋杀钟美宝的凶手是谁?
作案手法,作案动机,背后真相是什么?
编剧只搭建了凶案现场,摩天大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至于剩下的砖瓦和精装,则交由一个个角色来完成。
16集的体量,2集一个人物侧写。
他们同样 是重要的创作者,需要努力完善对应篇幅里的细节。
除了剧中角色的参与感,观众也有着自己的作用。
精装创作是否合理?演技是否带来说服力?
看嫌疑人们在各自空间尽情发挥,这些都需要场外的评判和验收。
举个具体例子,第一个单元的物业保安,谢保罗(吕聿来 饰)。
在他的口述中,围绕钟美宝之死的创作大抵可以分为上下两集。
上集,主要发生在美宝出现之前。
一位名校毕业的高材生,有前途的银行职员。
因为一场疏忽的车祸,生活巨变。
身为肇事者,他出于人性的良善,决定向遗属“捐赠”巨额赔款。
为此,不仅卖了婚房,丢了工作,最后还沦落为大楼保安。
不想让未婚妻跟着自己吃苦,他甚至主动提出分手。
寥寥数语间,一个有着社会责任感和高度同理心的形象,油然而立。
而到了谢保罗主笔的下集,故事开始转入和死者钟美宝的联系。
一场暗恋心事的分享,让钟谢二人得以走近。
谢保罗喜欢大楼里的住户,一个瘸腿的轮椅女孩。
在钟美宝的不断鼓励下,他终于决定告诉女孩。
可浪漫的表白之后,暗恋的女主角却消失了。
说到女孩消失的原因,谢保罗开始发挥自己的演技:
眼圈微微泛红,表情怔怔出神,语气略带酸涩。
一段 起承转合的凄 美生死恋,配以投入的表演,令人百感交集。
感性的听众, 稍不留神便会坠入事先 编织好的迷网。
然而在警方的调查中,一条报案记录闯进视线——
这个如谢保罗所言,本该深情善良的人,曾跟踪过前女友,被当做性骚扰处理。
随着一番深入的搜查,我们又发现他还有诡异的癖好,慕残。
收集了满屋子残破娃娃不说,暗恋残疾女孩的经历居然纯靠意淫脑补。
他甚至都不是一开始所交代的好学生、好职员。
大学挂科过多次,花了6年时间才毕业;
银行总行没考上,所以被分配到了支行。
正如老警察钟敬国(郭涛 饰)一早所说——
普通人在接受问讯的时候,很少会主动提及自己以前的事情。
而这位物业保安,却是刚坐下就把自己透了个底朝天。
开篇谢保罗这条线,奠定了《摩天大楼》的整体基调。
它让我们 带着放大镜,抱着戒备,去开启剩下的单元。
从每一个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寻找破绽。
力图在结尾警方视角揭示真实之前,排出bug。
剧中第二个主人公是建筑设计师,林大森(郑人硕 饰)。
编剧一开始,只点到他是受害者钟美宝的青梅竹马。
而在后续林大森个人 的创作中——
自己背着有钱的老婆出轨,和温柔漂亮的美宝才是真爱。
谈及两人的过去,他又透露美宝 童年因偷东西搬过家。
但透过镜头,我们却看到被大人质问的小美宝眼神一直瞟向林大森。
精心修饰的故事,在一抹“多余”的镜头里出现了裂痕。
有了谢保罗的例子,我们也开始对林大森保持怀疑和凝视。
果不其然,最后发现他和美宝远非青梅竹马、情人那么简单……
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未必是真相。
《摩天大楼》以此为核心,预留了很多不确定性。
剧情充斥着误导和纠正的神秘感,引诱着我们去参与推理。
而越看剧里每个人努力创作,表达自己, 反倒越清醒地意识到——
他们只是想用谎言迷惑我们。
这种对于叙事诡计的清醒和敏感,实则也源于一种社会经验:
人的主观陈述是不可信的。
每个人内心,都有挥散不开的欲望。
想要穿过重重迷雾正视自己,正视真相,是多么的困难。
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人人都在投入的创作。
如果只是谎言与真实之间横跳, 《摩天大楼》文本未免有些单薄。
它另一大亮点,是结尾对女性立意的提炼。
那栋高级的公寓大楼里,的确发生了一宗死亡命案。
但超越这宗死亡更吸引人的,是看似完美的生活空间里受到禁锢的灵魂百态。
剧中借男性角色的一再窥视,不断向外辐射出一股暗流。
这当中,有职场的不平等待遇。
像林大森的妻子李茉莉(张柏嘉 饰),表面看是家境殷实的贵妇。
实际上,她从小被重男轻女的父亲忽视。
哪怕建筑师丈夫抄袭自己的创意,也是经过自己父亲的允许。
因为父亲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成功”。
即便茉莉能力再强,也只能回归家庭,相夫教子。
也有对性自由即为骚的攻击。
像林梦宇的炮友丁小玲(马小媛 饰),是众人眼中出格的女性。
学生时代她就爱化妆、早恋,被同学长辈骂没有家教。
长大后她总和男人“找刺激”,但遇到林梦宇想和她谈感情,又果断拒绝。
因为开放的性观念, “吃完不认的渣女”走到哪都被指指点点。
诸多问题一层层铺垫,最终,引回到了同为女性的受害者身上。
死于大楼停电那夜的钟美宝,生前究竟经历了什么?
童年偷窃成瘾,内心晦暗;
成年情夫包养,生活优渥……
众人口中的,如果都不是她,那 真正的她又究竟是什么样?
从剧情来开,原生家庭的阴影是压在钟美宝头顶的第一重真相。
在儿时美宝的记忆里——
母亲钟洁(倪虹洁 饰)长期遭受继父 颜永原(焦刚 饰)的PUA和家暴。
由于惧怕对方的恐吓,钟洁也始终没法带着美宝和弟弟真正离开。
而这中间,也出现过想要拯救他们的人,医生叶美丽(刘丹 饰)。
那段短暂的逃离时光,钟洁每天打两份工,和叶美丽一起抚养两个小孩。
女性和女性出于相互的同情与救赎,产生了感情。
但后面钟洁再次被颜永原找到,就彻底放弃了自己。
颜永原评价她们的关系,用到的形容词是“过于亲 密”。
相信在这其中,Les题材得到了隐晦的表达。
和女性关系一样被隐晦处理的,还有未成年人性侵的议题。
这也是重击受害者钟美宝的另一个真相。
美宝的邻居写了一本小说,剧里被改编成了动画。
透过画面我们不难看懂:继父颜永原除了家暴,很可能 还性侵了 美宝,或者 弟弟。
而为了保护彼此,母亲、美宝、弟弟三人都选择了沉默。
颜永原恶举无法被曝光,原因不仅是 自身的恐惧和耻辱,还有 周围人的眼光。
通常性侵后的维权,换来的只有片刻的同情以及 背后长久的议论。
后者的存在,才会让受害者无比窒息。
况且涉及到女性被性侵的案件,一次又一次逃不开“受害者完美论”。
但凡一个她,身上有与大众普遍认知不太一致的地方——
明明是受害者的人,就会陷入“活该”的网络暴力中。
类似的说法,甚至大多数时候都不是由男性之口提出。
“厌女”,看似是和女性身份对立的一个词。
但现实中,“厌女症”很多时候都来自于女性本身。
女性无缘由的诋毁和偏见,往往更能使人毛骨悚然。
对此现象,剧里也借女警察杨蕊森(杨子姗 饰)视角做出了批判。
“为什么大多数人,总是习惯性地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女人的身上?”
“凭什么女孩子穿得暴露就是引人犯罪?”
三番四次的驳斥,想说的其实是一个道理:
受害者或许永远无法如你所愿,处处“完美”,处处“无错”。
但这,怎么能是她们受到伤害的理由?
动恶念,行恶事的人,才是罪无可恕的那一方。
在种种罪行面前,女性也唯有勇敢,理解和团结。
唯有站在更高处,去反击舆论,甚至是引导舆论。
唯有如此,黑暗中那一座座孤岛才能被无数微弱的光芒照亮。
正义该有的声量,不该也不能缺席。
你看《摩天大楼》了吗?
wangxiaowo929@163.com
隐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