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然假期#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却烟雨蒙蒙中的小桥流水、春花烂漫边的亭台楼榭和秋意潺潺下的古寺佛音,千百年来最令文人墨客难以忘怀的,怕就是江南的吃食了。
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毗邻烟波浩渺的太湖,苏州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在历史上很少有自然灾难或饥荒,从而各类产业得以充分发展,使得这片土地富庶繁华。范成大《吴郡志》中便记载:“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虽无蓄积之资,然而亦无饥馁。”
于是,勤恳智慧的老饕成为了美食的缔造者,因地制宜的食材根据节令成就了超凡脱俗的舌尖美味,姑苏城不再只有园林和寒山寺,更诱人的是深藏在大街小巷的地道苏味。于是,一个个远道而来的人前来朝拜,姑苏城也不负众望,用一碗两碟三餐四时之味满足了一个个漂泊无依和饥肠辘辘的灵魂。
大概没有人比苏州人更重视“时令”了。春天就“呼船载酒竞游春,蛤蜊上市争尝新”,盛夏则“金刀剖破水晶瓜,冰山影里人如玉”,金秋便“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觉今朝又重九”,严冬则“安排暖阁开红炉,敲冰洗盏烘牛酥......寸韭饼,千金果,鳖裙鹅掌山羊脯”。每年每个时间段,都会有 苏州 人心目中的“期间限定”。这大概是深深厚植于土地中的农耕文化的产物,农耕民族需要严格按照岁时节令来安排农业活动,故而人们格外重视和严格遵照自然规律。要虔诚地通过日常活动来表达对自然万物、宇宙规律的回馈,饮食自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什么时候吃什么,这件事的象征意义,和食物本身的风味、营养价值一样重要,甚至对某些人来说,这“意义”比食物本身更要重要。这其中更深一层的含义,是人们如何在这些食物中感受大自然、感恩大自然,寄托自己的情感与希望。这并非封建迷信,而是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是一个农耕民族的土地性和我们的根。
荷塘月色
“长不过三寸,色明莹如银,细骨无鳞,煮食味甚鲜美,为脍可以致远,鱼中珍品也。”说的便是 太湖 银鱼。银鱼与白鱼、白虾并称“太湖三白”,古时更是被列为朝廷贡品,可见其美食地位之崇高。
晚春银鱼,可与深秋鲈鱼相媲美。每年五六月份,是太湖银鱼自然繁殖生长成熟的时间,也是捕捞汛期,产量最佳。此时的银鱼鱼身洁白半透明,肉质细嫩,柔弱无骨,鲜味尤其上乘。无论是入汤还是炒蛋,都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始的鲜香,这是当地人最为喜好的大啖银鱼的时节。
取银鱼若干,清洗之后入水简单汆烫,捞出后与当地金黄的土鸡蛋液混合,加入小葱、少许盐,待锅中蛋液逐渐凝固,烹入少许地产的黄酒出锅,便成就了一碟无比鲜美的银鱼炒蛋。又或是裹上面糊入锅炸至酥脆,便是干炸银鱼。亦可与莼菜等同入汤,便成为鲜味甚美的银鱼汤。银鱼制成鱼肉糜做成的鱼丸、春卷、馄饨在苏州当地同样深受喜爱。经过暴晒之后制成的银鱼干,色香味形可以经久不变,容易保存,故曰“可以致远”。
银鱼炒蛋
沈朝初《忆江南 》咏道:“苏州好,豆荚唤新蚕。花底摘来和笋嫩,僧房煮后伴茶鲜。团坐牡丹前。”吴江所产的蚕豆,皮薄糯肉粉腻,尤其春季蚕豆格外鲜嫩,称之为“吴江青”。此时的蚕豆刚刚成熟,翠绿的颜色中依然保留着仿佛新生儿的嫩白,只用简单的葱油焖熟便可。春季的葱油蚕豆,豆荚轻轻一咬即破,暴露出鲜嫩的内瓤,豆子的粉糯鲜甜口感此时与葱油的鲜香美妙合一,这是只属于春天的美馔。错过了这个季节,蚕豆再没有了初春时节的青涩可人,反而有点老态了,便用蚕豆小麦煮饭,名夏至饭,吃了夏至饭,苏州人的夏天才真的到来了。
葱油蚕豆
当时则食,除了讲究什么时节那种食材口感最佳,还有便是到什么节气吃什么食物最应景,最好的例子大概是每年春意盎然之时的青团与酱汁肉,一红一绿的色彩搭配,将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的美好春季完美地展现在了餐桌之上。
选用肥瘦相间的猪肋条肉,切成整齐的大块,入水加入红米、八角、桂皮、葱、姜、黄酒等调料烹煮至成熟,捞出肉块后将汤汁勾芡收汁成浓稠的红色酱汁,使用前淋在肉上便成为鲜艳欲滴的酱汁肉。红曲米的加入,让肉块裹上了一层均匀鲜艳的红色,也使肉质口感更加疏松且久煮不烂,在卖相和口感上都是登峰造极的创造。一块能够获得老 苏州 人肯定的酱汁肉,色泽桃红,肉汁浓稠,甜而不腻,酥而不烂,入口即化,在寥寥沉积了一整个烦闷的冬天,一块酱汁肉定是能打开味蕾,让人眼前一亮。
酱汁肉
苏州自古物产丰富,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上记载:“吴中地沃而物伙,其原隰之所育,湖海之所出,不可得而殚名也。”历史上,苏州的稻米、果品、水产都是向朝廷进贡的佳品。得益于物产的高品质,在苏州,毋需舍近求远,只是取自身边的食材,都可以烹饪出经典美味。
太湖边的走地土鸡,加之初春树林里刚刚冒出来的小蘑菇和新鲜枸杞,用砂锅炖煮几个小时至鸡肉酥烂脱骨。此时,鸡汤的醇、蘑菇的鲜、枸杞的甜悉数融入汤中,一碗入胃,仿佛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大口畅快地呼吸。
土鸡汤
刚刚宰杀后的猪,肉质还未完全锁死,是猪肉适宜烹饪的最佳状态。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均匀适口的块,放入姜块、葱结、红枣,再加入老抽、黄酒、盐,和清水。焖肉一定要用保温效果更好的砂锅或缸,将热气留在丰腴之间的同时,也将汁水和香气一同留住。焖煮过后肉泛着闪亮的油光,汁水被牢牢锁在层次分明之间,用筷子一夹便松懈开来。入口之后,汁水、油脂和料汁瞬间融合,毋需太费力地咀嚼便能尽数吞下。
红烧肉
红烧肉
食物是历史和人生最好的见证者,朝代会更迭,历史会改写,但饮食文化是嵌在一群人骨子里的烙印。在每天面对的食物面前,记忆都是多余的。“不知老之将至”,说的就是一种忘时的生活。秦亡汉兴,没有关系。明天还是一样“日出而起、日入而息”,还是一样的一日三餐。就这样,饮食作为文化中最重要和标志性的精华,在世代间从容地传递。
姑苏好,
美味旧曾谙。
酱汁卤鸭红胜火,
太湖 莼菜绿如蓝,
能不忆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