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细节录
一
放学的时候,一年级的班主任胡老师冲进校长办公室,急匆匆向主管教学的石校长说了一通话,胡老师还有两年要退休了,属于老资格的老师,人很直爽,快人快语,也得罪不少人。
“学校教务处以后不要安排和我搭班的章老师去学习了,因为我实在是太累了,我今年已经54岁了,快要退休了,还带这个一年级班,小孩子们又多,而如果章老师出去培训之后,我给他顶替了两节课,今天等于上了半天课,实在太累了,你看我的喉咙已经嘶哑了,昨天还去看医生,医生说需要休息,但是我没有休息还是来上班的,以后能不能在外出的学习上呢,尽量的少安排章老师,因为本身这个章老师要有两个班的数学课……”
石校长耐心听完胡老师的讲述,请她坐下来歇一会,看得出比较激动。
“这段时间临近岁末,确实外出培训的比较多,需要得到全体老师的谅解,完成培训本身也是教育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任务,每次活动他们都会有签到表。而且他们的签到表呢,都会发在校长群里面啊,这个一把手校长群里局长也是在里面的,他看得到的哪个学校来,哪个学校没来,他们都会有记录,不参加是不行的。”石校长将这个背景说给胡老师听,一般老师不会考虑其他。“但作为我们基层学校,学生多、教师少也是事实,所以,我们要求每个次活动就安排一名老师去参加,像这周一共有6次培训,那么,显然不可能每次都派几个人,只能一次一个人,当然,你刚才说的是属于班级的一个实际情况,既然反映上来了,以后我们在教务处安排的时候呢,就会适当的进行一些考虑,作为和你搭班的章老师是个年轻教师,也要专业发展,彼此都需要一个照应。”
胡老师本身也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她说话很直率,这一点也是大家公认的。她也提及了之前的一些陈谷子的往事,叙述了一些年轻老师和她之间的一种碰撞关系,这就带来一个新的话题: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之间究竟该怎么相处?
二
当然,理想的状况就是“老有所传,青有所承。”同时,青年教师也可以在一些技术和理念方面帮助老教。但是现实里面很多时候有些老教师可能觉得自己的年龄资历比较深,可能希望在某些方面要得到一些照顾;年轻教师觉得自己干了很多活,因为相对来说每个学校当中年轻教师可能会任务会多一些,一些临时的任务可能会安排年轻教师多一些。
作为两个群体,甚至在一些学校当中,这两个群体壁垒森严,有些学校老教师就多,然后年轻教师就多,而中间层次比较少,那在这种情况下呢,就会形成一个好像比较对立的局面。
对学校管理带来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如何协调这两者的关系,那么,我们现在一方面进行着青年教师的成长培养,一方面也在进行着老教师一些夕阳红的项目。主要的目的激发这两个群体的工作热情。作为管理者,认同彼此的一种关切,而不是偏袒一方,打压一方。我们有时候是在一种贴标签,比如某某人在单位里面给他贴了一个标签,说xxx是讲道理的,或者是很凶的,会对这个人形成一个固定的印象,但事实上如果你从换一个角度看,或者过一段时间再看这个情况会有很大的变化,如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能够,动态的观点,积极的观点去看待,那么相处就会更加容易一些。
三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就学校的管理而言,它某些培训任务的安排也是一种法定的责任,我们叫职务行为,所以如果说有一些困难个人有些困难,必须要个人想办法克服,那么作为教务处来讲安排工作的时候呢,要适当考虑这些一些类似胡老师的特殊情况,那么,如果说实在安排不过来,需要动用这些老教师,也需要和她做一个事先的沟通,这样或许就会更融洽一些。
以上内容有删节,更多学校管理的实用细节,请关注以下专栏,是学校管理者的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