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几个朋友都在跟我谈离婚的事。
一个长达十年婚姻生活的异性朋友,刚离异两年,他的离婚故事没那么狗血,有一天突然发现老婆不再给他包办内裤和袜子,后来感觉老婆出轨了,他也没问,一直忍着,直到老婆提出离婚。这位朋友倒是血性,主动提出分家产分了一半给前妻,但离婚后的一年中,无数次深夜归家,走到楼下就忍不住落泪。我问他,你还想恋爱吗?他回,对爱情还有信心?你别逗了,女人说变就变。
还一个也是长达十年婚姻生活的亲戚,最近分居了,他自己搬到了德国,前天给我电话说想清楚了决定离婚,我俩的成长背景不一样,价值观也不一样,她觉得人不需要那么拼搏,不拼搏?我俩喝西北风啊?然后他问我,不知道往后该找个什么样的女人,但是我也很怕亲密关系,怎么办?
两个人的表述都十分消极,想不通一段感情好好的,怎么说没就没了。一个离异单身汉,还有什么未来可言?如果要形容离婚的伤害,它不是突然一锤子把你锤地血肉模糊,是一种割据式的钝痛,像腿上被剜了一大块肉,医生哪怕跟你说,你没事了,出院吧,它的炎症怎么也得大半年吧?
我倒是想起了韩国2018年的综艺《无确幸》,他们找了4个男人卖惨。这四个男人吧,都离异,事业低谷,40岁+,单身独居有一段日子了。他们把离婚后的日子过成了一种独居经验,比如喝完酒别泡浴缸,醉了可能被淹死,也没有老婆叫你;贴膏药要用特别的技巧,先用双面胶把膏药贴在墙上,然后使劲向后一撞;水果也别买太多,一个人吃不完,多了又烂掉。
乍一看够惨的,许多独居青年在弹幕里哈哈哈哈哈哈,说这跟我们有啥区别?我再补充几个小细节哦,牛奶不要买大盒,喝不完会变味的。米饭就算冷藏只要你忘记了也会默默长霉。有种你好惨哦,但我也差不多的感觉。我曾在一个离异的男性朋友家发现了大量的过期物品,多半是调料,方便面和零食。他沉默了一会,然后诚恳回答,那离婚前遗留的,我没有注意到这些。
独居和已离异的状态看起来八九不离十,但弹幕这个事,倒是提醒了我一点,人的伤口是长在自己身上的,别人的痛你压根没法领会。独居青年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与焦虑,与离异人口对亲密关系的失落和恐惧,拜托,怎么会是一样?
再讲个故事。
闺蜜前两天也在和我讲,她要离婚。缘由是老公反复无常的情绪暴力,动辄就挑剔她为家庭做出的贡献少,冷暴力一来就长达半年。我仔细询问了一下,老公情绪施暴时总提到房贷压力太大,他一个人要背负巨额房贷,闺蜜稀薄的薪水也支撑不了太多,老公的银行卡上就30元了。
重点是,3年里买好几套房的决定是她提的,她坚持说服老公要买房,要投资,不买就亏了,咱不能吃亏。
作为一名冷静的旁观者,我充分感受到了婚姻关系里有关伤痕的两个故事版本。她眼里的痛是他的情绪暴力,你凭什么对我冷暴力?你是个尊重女人的男人吗?他眼里的痛是她让他独自承受压力,你为什么让我买了一套又一套的房子?房贷你又提供了什么支持?
实话说,我并不太喜欢《婚姻故事》,但我喜欢它真诚地讲了这个道理。
离婚让我们阵痛的,其实还是在婚姻关系中,男人和女人对自己所受的伤,都有不同故事版本的注解。
在Charlie自叙的故事里,他觉得自己帮助了Nicole,从一名以性作品出名的女演员,来到纽约开启更“高阶”的全新生活。在Nicole的故事中,她觉得Charlie在控制和干预她的人生,所以她最后一段表演,他忍不住还是要指手画脚指点一番,她拍电视剧获得的收入,Charlie认为,太好了,你拿这笔报酬投资我的戏剧公司吧。
离婚官司上法庭,无非是通过更戏剧化的手法,以商业的目的,把两个人不同的故事版本无限扩大,以获得对己方有力的结果,哪怕两个人本意并非如此,他们之间仍有爱意流动。
但我还是特别想隔靴搔痒地说一句,刨开出轨这事,Nicole和Charlie,我谁都不站。
如果Charlie能意识到自己的沟通非常强势,他最好别指责Nicole来纽约是为了Nicole自己,也别把妻子对自己事业的支持当做她无可选择,只能在他这里寻求人生的方向和出路。如果Nicole能意识到自己可以有话语权,自主选择作品,不因自己是青春性演员成名而自卑,而将话语权交给更为先锋和艺术的Charlie,她怎么会觉得自己越来越渺小?
女方视角:我的委屈
男方视角:不是我的错
说归这么说,沟通有多难,理解又有多难,你看我们这代人总在提自己有多孤独就知道了。
之前看过一段话,说人们的谈话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因为自负,这个自负不是因为自以为了不起,它其实是表示一种自我的限度,因为人还是一定程度上“自我中心”。在有限性之下,对方没有办法做出相应的回应,你的痛苦对方看不到,并且对方只会谈及自己的痛苦。
那婚姻关系里如果男女都首先反思自己的毛病不就好了?太天真了,人性决定思维首先“利己”,所以《婚姻故事》里的律师,更像是我们每个人自己内心的弹幕,在指责对方时极力争辩,我怎么可能有错?都是你的错!
基于沟通的复杂性,你们说《婚姻故事》这是一部大型婚姻劝退指南,我倒是觉得不是的,这是一部夫妻创业劝退指南。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在这一刻很真实,事业的本质本身就是一场争夺权利的游戏。我在工作里要体现主见,我希望影响他人,涉及到的沟通秩序已经够复杂了,再混搭夫妻的身份是嫌不够累吗?我跟你谈项目管理你需要服从我,你跟我说夫妻应该互相尊重,我跟你谈感情时,你来跟我谈钱?
你看看李国庆和他老婆。
总而言之,《婚姻故事》还是暖的,毕竟没有歇斯底里,男女主在最后也不否认爱的存在。如果放在中国拍,男女主一定要撕逼打架出言不逊才算是家庭大剧,我都把前夫家里摔成那样了,我都让出轨前妻净身出户了,我还让我家小孩永日见不到爸爸,你凭啥不撕心裂肺?你还不拍手称快?
中国网民特别乐于看别人的伤口,都是普通小老百姓,但是吃起瓜来津津乐道,李国庆事件那会,好几个朋友一直在群里各种爆料,问我他俩到底谁对谁错,这官司怎么打。我不解的是,当那么大利益摆在跟前,你还有空琢磨他们所说的真实性吗?幸好我没那么多钱,否则太难受了。
所以《婚姻故事》难得可贵是拍得像普通小老百姓的生活,并非什么狗血大剧。
最后,我想到王小波曾说过,婚姻是两个平等灵魂之间的交集。
说的太高雅了,对于我而言,我脑海中最美好的画面,始终是两个很亲密的人,是经历过患难的战友,也是需要忍耐的室友,更是能谈天论地的朋友,最重要的是,对彼此都没有改造和控制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