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春秋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先生,是纵横家的始祖,也非常擅长“识人术”和“驭人术”。但他并不赞成“以貌取人”,他在《鬼谷子》一书中说:“执形而论相,管中窥豹也。不离形,不拘法,视于无形,听于无声,其相之善者也”。
意思就是说:仅通过外貌去识人,就如同从一根小管子里看豹子,是看不到全貌的。不将形体分开,不拘泥于方法,从“无形”中去观察,从“无声”中去辨识,这才是真正的会看人!因此,我们要多从“无形无声”中去看人,透过表象看本质,这样才能更加准确!
学习老祖宗识人术,记住这三条原则,帮你看人一看一个准!老祖宗识人术的三个原则,你若能学会一个,也可看人八九不离十!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学习!
1、从语气识人;
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精气,而且这种精气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声音就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说话声音一般都有刚柔和清浊的区别,听一个人的声音,体察发声之物的气质,再思索其目的,对其内心活动就可以了解地八九不离十。
《人物志》中说:心气粗糙的人,他的声音就会沉重而散漫;心气周详谨慎的人,他的声音就显得平和而有节制;心气鄙陋乖戾的人,他的声音就粗犷;心气宽缓柔顺的人,他的声音就温和圆润。讲信义的人,心气柔和平易;讲义气的人,心气从容不迫;和气安详的人,心气简易随和;有勇气的人,心气雄壮奇绝。老祖宗总结的这些“以气识人”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冰鉴-声音篇》中也专门论述了如何通过声音来识人:说话的时候,急急切切,断续无节,就像夜深人静的时候老鼠在偷吃东西;说话的时候,一句紧接一句,语无伦次,没完没了,而且嘴快气促;说话的对候,口齿不清,吞吞吐吐,含含糊糊;这几种说话声,都属于市井之人的粗鄙俗陋之声。其次,贫穷卑贱的人说话只有声而无音,显得粗野不文;圆滑尖巧的人说话则只有音而无声,显得虚饰做作等等。
古语有云:“闻其声而知其人”,我们与人交谈时候,仔细侦听别人说话时的语气如何,再对照老祖宗上面所说的“以气识人”的识人术口诀,便可将一个人看得八九不离十!
2、从神态识人;
神态就是一个人的本质,它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不管你如何掩饰,都会露出端倪。去掉稻谷的外壳,稻谷的精华——米,便会显现出来。而这个精华,用在人身上,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我们通过观察神态,就相当于是打开了他人内心世界大门,使得深藏其中的各种“宝藏物品”一览无余。因此,古人常说“观神可以鉴心,是观人的第一要诀”!
《长短经-知人篇》中说:真正聪慧的人,往往流露出明朗、坦然的神色;真正仁厚的人,往往具有温柔的神色;真正勇敢的人,往往具有不可威慑的神色;真正忠诚的人,往往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神色;真正高洁的人,往往具有难以玷污的神色;真正有节操的人,往往具有值得信任的神色。
《人物志》中则说:心地光明正直的人,他的仪容显得强劲而宁定;心地平和的人,神态也安闲自在。有仁爱之心的人,就会显得正直而端庄;勇敢的人,神色就显得骠悍而刚强。心有忧患,神色一定疲乏而枯槁;心中困惑不解,神色就莽莽撞撞,反复无常等等。
曾国藩也非常擅长观人,他说“神正则人正,神邪则人奸”:目光安详沉稳而又有光,真情深蕴,宛如两颗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这属于纯正的神情。静态的时候,目光有如萤火虫之光,微弱而闪烁不定;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有如流动之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这两种则属于奸邪的神情。
你正在跟人进行交谈时,他人却忽然把目光和思路转向其他地方去了,足见这种人毫无诚意;大家都在言笑正欢的时候,某人却在一旁漠然冷笑,足见这种人冷峻寡情、城府很深,居心险恶,不能跟他们建立友情!
通过神态观人,其实非常接近鬼谷子所说的“不离形,不拘法,视于无形,听于无声”,因为神态的捕捉需要你非常用心,然后精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们与人接触时候,多去观察他人的神态,然后对照一下老祖宗的识人术口诀,便可看人一看一个准!
3、从言语识人;
孔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我们若能读懂言语后面深藏的意思,也可以准确识人。
对于一般人来说,口乃心之门户,心乃神之主,志意、喜欲、思虑、智谋都是从嘴巴这个门户出入。一个人内心思想如何,都会或多或少会通过言语传达出来。我们仔细推敲他所说的话,便可大致知道他的所思所想、价值观等等。这就好像我们常说的“你要对你说的话负责”,心里想到什么,才能不经意说出来。
但是,对于城府深、虚情假意的人来说,只看他说了什么还不行,还要结合他的行为动机来分析判断。正如孔子所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看明白他正在做的事,看清楚他做事的缘由,看仔细他的个人爱好。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
比如说,《易经》里面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省心录》说:“轻诺者信必寡,面誉者背必非”,轻易允诺他人的人,诚信一定很少;当面称赞他人的人,背后一定在说坏话。
老子《道德经》更是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即: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以上从言语识人的口诀,都是老祖宗在看透人性后得出的至理箴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结语:理论分析时候,老祖宗识人术三个原则需要分开来讲解;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这三者往往互相配合,融会贯通的。比如说,如果一个人说得非常动听,而表情与言语却不协调,心中一定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如果一个人语无伦次,可是底气十足,神色又很诚恳,那是因为他不善言辞,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可疑的用心等等。
不管怎么说,学习老祖宗识人术,记住以上三条原则——从语气识人、从神态识人、从言语识人,都可以帮你看人一看一个准。老祖宗的以上识人术三原则,你若能学会一个,也可看人八九不离十,也要恭喜你了!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国学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点赞、评论、转发。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