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向你借钱时,记住老祖宗的这两句忠告,避免有借无还

2019-11-15     琢磨君

文章作者:琢磨君

民间有句俗语叫:“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谁都不能保证一辈子顺风顺水,谁都有遇到危机情况的时候,正如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所说:“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能帮人遮点雨就遮点吧!”

但是,借钱涉及到人品、信誉和人性的考验,搞得不好就会“有借无还”,甚至是连亲戚朋友都做不成了。因此,很多聪明人早已看透了借钱一事,要么不借钱,要么借出去了就不奢求他人还钱。

比如,企业家曹德旺说:“最好不要把钱借给别人,要么就送给他,要是觉得他很可怜就直接送给他。朋友之间不要借钱,不是朋友也不要借钱,借钱你图什么?借钱轻则不还钱,你损失了钱;借多了严重不还的时候,连命都会丢掉。”

因此,我们在权衡“借钱”利弊上面一定要想清楚,什么人可以借,什么人不可借,以及借多少钱出去合适等等。老祖宗的两句话告诉我们:这两种人,尽量不要借钱给他们。当别人向你借钱时,记住老祖宗的这两句话,避免有借无还!

1、借亲不借疏;

社会上是比较将人情世故的,如果你一味坚持自己的原则,则会“人至察则无徒”。虽然古人说得很理想“君子之交淡如水”,但现实生活是:朋友之间有通财之义,互帮互助,才能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如果别人找你借钱,还是要看平常有没有交情:如果平时交情深厚,经常联系,知根知底,也比较认可对方的人品,则可以借钱;如果平日里很少联系,也弄不清楚对方生活工作情况,关系比较疏远,就不要借钱出去。而这就是老祖宗对我们的忠告——借亲不借疏!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有这么一种人,他找你借钱的时候,和你亲热得不得了,让你错以为他是你最好的朋友;等你把钱借给他后,他就一下子疏远你,甚至连个电话短信也没有,对于这种人你借钱给他干嘛?

由此可见,这种人平常根本不把你真朋友,只是利用你罢了,把你当成提款机。对于这种“假亲密”的朋友,我们也是不能借钱给他们。如何识别这种人呢?记住老祖宗的一句话“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朋友之间的感情是逐步升温的,如果谁和你陡然升温亲近,则要多留个心眼,因为他们很可能是心怀不轨。所以说,记住老祖宗的忠告,不能把钱借给关系疏远或者“假亲密”的朋友,避免有借无还。

2、救急不救穷;

佛教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思就是让人们慈悲为怀,要在危急时刻帮助他人。善有善报,你今天做的好人好事,都会在日后获得福报,或者造福子孙后代。因为,我们乐于助人还是行善积德的好事。

但是,帮助人也是有原则——救急不救穷:你帮人救济,他人会感激你,还能发愤图强;但是你帮助好吃懒做的穷人,因为他们不思进取,好逸恶劳,习惯了不劳而获,你越帮忙越是给自己招致仇恨,正如俗语所说“斗米恩,担米仇”。

国学大师曾仕强先生也说:“穷是救不了的,救急可以,看看他这关能否通过,如果能够通过,你就帮忙他一下。但是你现在帮忙他,下次他还没有办法过关,干脆置之死地,他自己就会‘后生’。”

所以说,如果亲戚朋友家有生病住院等急事,我们可以借钱帮助;但是亲戚朋友若是人穷志短、好吃懒做,则万万不可借钱给他们,因为帮助他们就是个无底洞,他们自己都不努力进取,你再怎么帮都是白搭。

结语:借亲不借疏,救急不救穷,老祖宗的这两句忠告,我们应该牢记在心,并好好传承下去,要不然我们会经常被困在借钱这种苦恼当中。当别人向你借钱时,记住老祖宗的以上这两句话,对于这两种人——感情疏远的人、好吃懒做的人,尽量不要借钱给他们,避免有借无还。朋友们,如果谁找你借钱,你会借吗?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国学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点赞、评论、转发。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oaWxW8BUMKGWtVOJQ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