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步,与世界同步
上过学的都知道,一个班肯定是要有班干部的,但一般班干部只有几个人,很少有见到一个班的学生全是班干部的,但四川达州某中学的班级做到了。
四川达州,某初级中学一班级62名学生每人都是班干部,除了班长、学习委员等熟知的职务外,该班班主任还设立了门锁管理员、黑板管理员、扫把管理员、女厕卫生管理员,甚至电风扇、电灯都有管理员!
全班62人都是班干部
宣汉县胡家初级中学一班级,62名学生每人都是班干部。除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外,班级还设有负责管理电灯、风扇甚至厕所的班干部。班级李老师称,这样的设置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提升责任感。
这位李老师说:最开始,我本来想采取让大家自愿报名来参与班级的管理,但是学生们的积极性不高。所以提议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里面去,除了一些常规的班委干部之外,还增加了很多管理员。以前就是有几个班干部管理,现在有所有的学生参与管理。
李老师介绍,给大家强调的是主要称呼,其实它代表的是某种责任,是你必须要去肩负起某种责任。如果你把厕所的卫生清洁负责监督好了,对整个班来讲,也是有非常大的贡献的。效果这块肯定还是有一小部分同学可能他们自觉性或者说各方面意识还是差了一些,可能他们在做这个工作还是不能够把它做的比较好,这个时候我就经常提醒他们,然后会单独找他们谈话,跟他们交流,让他们把自己这一小块任务一定要尽职尽责地去做好。
班干部:责任心or服务意识?
大部分网友的看法是这样:把班级里的大大小小物尽其用,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失望,把自己当成班级一分子,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孩子班级荣誉感和责任感。
让全班同学都当上班干部,这是老师的一种管理方式,一方面让同学们都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主人”,以班干部身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也增强每位学生的荣誉感,更加自信,毕竟优秀的学生更容易成为班干部。
也有网友认为,班干部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担任班干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干部就是应该为群众服务,学校里也不例外。
每位学生都是班干部,就是要让他们每个人都能有服务意识,为班里的其他同学做好服务、为这个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父母,也应是“责任心”的好老师
日本电影《小花的味噌汤》,电影女主角安武千惠,在女儿小花9个月的时候,乳腺癌复发。
随着她的病情加重,在自己所剩无几的生病中,她想留下些什么给小花。在小花4岁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她围裙,爸爸送了她料理刀,妈妈决定教小花做料理。
千惠带着小花做味噌汤,还教小花学挑菜、择菜,做日式点心,妈妈精心做了一份料理笔记给女儿。并且还教会了女儿洗衣服、叠衣服等家务事。
虽然最后千惠还是走了,但是小花每天恪守着和她的约定,自己煮味噌汤,打理家务,乐观、坚强地和爸爸继续生活下去……
千惠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不仅教会了小花生活技能,更让她学会承担起那份责任。
诗人于戈曾说:
“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
孩子是家里的一部分,要学会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劳动中去,参与劳动,孩子更能感觉到,自己是这个家的主人。
让孩子共同经历这个家的风风雨雨,抵抗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孩子的责任感自然油然而生。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让孩子明白什么时候承担后果是适当的
在通常情况下,让孩子能正确意识到每件事情带来的后果是一个好的主意,但是家长们要理智的去做每件事。如果孩子第一次做错一件事情,或者做了一个不符合当时场合的事情,我们家长应当给他们一些警告,正确分析与引导。
孩子们正值在健壮成长,我们家长不能指望孩子们像我们成年人一样去思考。但是,如果孩子总是在重复做一些他们明知道这是不能做的事情,应当让孩子们学会承担事情所带来的后果。
提醒孩子做事情的后果
做每件事情之前,如果能预测出后果,必须警告孩子并告诉孩子之后将要会发生的一些事情。稍后再说,等发生后再说也不行,因为会让你的孩子知道他们不需要立刻对你的要求与警告作出反应。
反之,如果孩子们即将做某个错误的行为或者已经做了,马上告诉他们,如果不停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并对他们适时的实施一些惩罚,学会反思。
把动作行为和事情后果联系起来
孩子们的每个动作行为与事情后果应该是相互匹配的、合乎逻辑的。我们做家长不奢求孩子们能完全知道到底做错了什么,或者不明白为什么这件事是错误的。
但要给他们适当的惩罚,这样子才可以避免他们对挫折过度的反应。例如,孩子把没有吃完的饭倒掉,那就要让他们自己清扫。如果孩子们为了一个玩具而进行打架,把玩具收走一段时间。如果天气寒冷他们不想穿外套,就让他们冻一会。
正如季羡林在《读书与做人》一书中所说:
“如果人生真的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础,是他们一生的底气。
愿每一个家庭,都可以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孩子。让这份责任感,陪伴他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