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夕
杜月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的大上海,最终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胆识”,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助。
当然,虽然黑道起家,但杜月笙却非常讲“义气”,所以他才拥有多重身份,现代实业家、社会名流与地方领袖,也是当时活跃的政治风云人物。
杜月笙做人很厉害,不管是对前清遗老、军阀政客、社会名流,还是金融工商巨子,无不执礼甚恭,倾力结交。包括当时蒋士门下的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等,都是他的密友。
对外如此,对内也如此。
杜月笙一生共有五房太太十位子女,不管对哪一房,哪一位子女他都疼爱有加,他曾说:“打什么都别打女人。打了,你就什么理由都没有了。
作为一家之主,杜月笙是大家族的靠山,但他规定,杜家的后代均不可走黑道,他们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都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
其实,杜月笙去世前,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势力了,而且万贯家财也没有剩下多少,现金只有十一万美金。
对于财产的分配,他是这样的,给五个妻子一人一万,儿子一万,女儿六千。
虽然继承的家产有限,但杜月笙的后代都混的非常不错,有的做生意,有的开餐馆,有的搞艺术。
深受父亲的影响,他们低调、谦逊,最终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了佼佼者,身价不菲,可以说是延续了杜家的风光。
不过,和其他人相比,小他19岁的孟小冬过得就凄苦了,杜月笙去世后,无儿无女的她,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1:一见倾心
杜月笙是个戏迷,孟小冬是赫赫有名的“京剧名伶”, 初见孟小冬那年,杜月笙三十二岁,孟小冬才十二。
那年,已成为名角的孟小冬,在31天内连演39场戏,在无数观众中,就有杜月笙。
虽然看过许多名伶,但杜月笙看完孟小冬的戏后,还是被惊讶到了,百忙中他依然为她捧场,还特意送上了订制的花篮,双手抱拳致意。
年龄尚小的孟小冬,还不懂什么男欢女爱,只是觉得这人挺给自己面子,就冲着杜月笙笑了笑,也是这一笑,让杜月笙心中起了涟漪。
此后,杜月笙就默默地关注着孟小冬,他也在等待这位童星长发及腰时,有一种期待深埋在心里。
待孟小冬十八岁的时候,杜月笙已经是名震上海滩的大人物,孟小冬也彻底走红,成为了戏曲界名声大振的女明星。
那年冬天,因一直欣赏孟小冬,杜月笙便上门拜访,此时,当年的小女孩已出落成风华绝代,气质不俗的美女。
混迹江湖的杜月笙,见到孟小冬后,竟然有一丝丝的慌乱,甚至不敢和她对视,可见孟小冬的魅力有多大。
唯一遗憾的是,虽然如愿见面,可此时的孟小冬早就心有所属,她和梅兰芳已经成为了“金童玉女”组合,甚至有缔结百年之好的意向了。
虽然是上海滩呼风唤雨的人物,但佳人已有归宿,杜月笙也无可奈何,只能怪“缘分太浅”。
那次从北京回上海的路上,杜月笙很失落,若是一般黑帮人,肯定会想方设法地“夺人所爱”,但杜月笙让人佩服的地方就是,他不会做那些卑微的事情。
在他眼里,爱情不是买卖,也不是用势力可以剥夺来的,爱是两情相悦的事情,所以,纵然心里难过,可是他依然选择祝福对方。
只是那时候的杜月笙没有想到,多年后,孟小冬会成为他明媒正娶的妻子。
2:爱情破碎
孟小冬和梅兰芳的爱情,在当时轰动一时,按照孟小冬高傲的个性,若不是真爱,断不会做别人“偏房”的。
可幸福的生活总是那么短暂,最初的激情过后,梅兰芳来孟小冬住所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而且,一些重大场合,梅兰芳都是带着二房夫人,她似乎难登大雅之堂。
没有了事业,爱情也变得面目全非,孟小冬一个人寂寞度日,她偶尔会有怨言,但只要梅兰芳说几句好话,她又觉得一切都值得。
再聪明的女人,在爱情面前,都会失去判断力。可是,纵然她百般退让,也未能换来地久天长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梅家大伯母去世,孟小冬不请自来,身怀六甲的梅二夫人挡在门口,她强势地说问孟小冬:“以何身份来吊唁?”
孟小冬回答说:“梅兰芳的妻子。”
梅二夫人突然变脸,她手持菜刀向梅兰芳说;“如果今日让孟小冬进入梅家,必是一尸二命。”
众人看着这出好戏,孟小冬的尊严碎了一地,她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梅兰芳身上,以为她挚爱的男子会为她出头。
然而,梅兰芳的做法是劝孟小冬回去,他说:“你先回去吧,不用吊唁。”
这就意味着孟小冬跟梅家没有关系,她永远是梅家门外的人,连小妾都不如,她的爱情梦轰然倒塌。
孟小冬终究不是普通女子,经过这么一折腾,她对这段婚姻彻底失望了,对梅兰芳也毫无留恋之意。
于是,孟小冬登报主动提出分手,虽然梅兰芳再三挽留,但孟小冬心已死,哪怕她有不舍,也坚决不回头。
就这样,四年感情灰飞烟灭,这段爱情神话终究没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孟小冬甚至对梅兰芳说到:“我此生,要么不唱戏,再唱也定不会比你差:要么不嫁人,再嫁之人定不比你差。”
后来证明,孟小冬说的并不是气话,她的霸气宣言都实现了,后来拜师余叔岩,从此之后“冬皇”之名无人不晓。孟小冬再嫁之人,就是威震上海滩的杜月笙。
3:再续情缘
孟小冬虽然霸气分手,但其实她心里并没有忘记梅兰芳,为此一病不起。
后来孟小冬就去了上海,请一名律师为她善后离婚的事情,但她的姐妹姚玉兰建议她不要与梅兰芳打官司,因为这样会对双方的名声不利,干脆要一笔分手费,对比都好。
于是,孟小冬提出4万分手费的要求,梅兰芳对孟小冬也是情真意切,二话没说就同意支付这笔费用,但当时他手里还没有这笔钱。
这时,杜月笙就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二话没说自己偷偷垫上,所以孟小冬最早拿到的钱,其实是杜月笙的钱,不过后来梅兰芳把自己的房子卖了,将钱也还给了杜月笙。
自从孟小冬和梅兰芳离婚后,杜月笙仿佛又看到了希望,他一直默默关注孟小冬的动向,他听说孟小冬病了,赶紧派了艘游轮前往北京请名医孔伯华,这份真情,让人动容。
抗战爆发后,杜月笙又时时关心孟小冬的安危,甚至就让她留在杜家,虽然杜月笙对外是狠角色,但对孟小冬他却很温柔,而他接连数年的付出,终于感动了孟小冬。
1946年,58岁的杜月笙终于修成正果,37岁的孟小冬终于决定以身相许。
虽然他们之家有着19岁的差距,但此时的孟小冬已经看尽世间百态,她也清楚,世间再也找不到一个,像杜月笙对她这般好的男人了。
杜公馆人多复杂,但孟小冬却不争不抢,她只负责照顾杜月笙,平日少言寡语,对一切事情都置之不理,在她心里,这里只是庇护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
1949年,杜月笙迁居香港,孟小冬也陪同前往,当时的杜月笙已经病入膏肓,生活起居,基本都是由孟小冬照顾。
因时局有变,1950年,杜月笙决定举家迁往国外,在算计护照的时候,孟小冬突然说了一句: “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
此时,孟小冬来到杜家已经整整4年了,虽然杜月笙对她疼爱有加,但却一直没有任何的名分。
不管在什么年代,一个男人若没有给女人名分,女人都是没有尊严的。
孟小冬的一句话,让杜月笙愧疚不已,当即决定与孟小冬成婚。
其实,此时的杜月笙已走到了人生末路,他是家人的亲人的搀扶下,与42岁的孟小冬成婚的。
对于这场婚礼,孟小冬是满意的,虽然杜月笙已经行将就木,但她也是有丈夫的人了,所以在婚礼仪式的时候,孟小冬热泪盈眶。
一个女人,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和心爱的男人成婚,和梅兰芳在一起,孟小冬太委屈,还好杜月笙给了她名分和尊严。
4:晚年深居简出,孤独度日
成婚后不久,杜月笙就因病去世了,孟小冬没有孩子,一个人独居香港每日深居简出,专心教导弟子。
不管是“冬皇”,还是“杜夫人”,仿佛都和她无关了,往日浮华褪去,她的人生只剩下“简单”二字。
1967年,孟小冬搬至台湾。
到了台湾后,孟小冬已经不是杜月笙的未亡人,她不去杜月笙的坟墓吊唁,也不和杜门后裔,以及徒子徒孙联系,单独一人栖居在台南一个小城市里。
那里清静幽雅,仿佛世外桃源那般,左邻右舍不知这位年过花甲、气质不俗的老妇人就是当年红极一时的坤伶“冬皇”。
可以说孟小冬的晚年是孤独且凄苦的,她身边除了一个仆人,并没有什么亲友,曾经那热闹的人生,犹如前世一般。
1977年,孟小冬因哮喘病逝,孤单地走完了自己风雨坎坷的一生。
回看孟晓东的一生,幼时天赋异禀,一唱成名;豆蔻年华,以为得遇良人,到头来却是一场泡影;半生漂泊后,她终于投入了杜月笙的怀抱,在乱世盼来了一曲细水长流的爱情,和半世安稳的人生。
唯一可惜的是,她人生的最后岁月,过得有些凄凉,身边无伴侣、无子女,只有她一人细数流年。
(本文原创首发,抄者必究!!!)(大家好!我是文本作者晨夕,如果喜欢本文,欢迎点赞,留言,关注,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