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水田 | 周末不讲车

2020-08-15     至强汽车情报站

原标题:咸水田 | 周末不讲车

2015年一项研究指出,由于地球土壤不断受到侵蚀,在过往40年里全世界整整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可耕种土地。海平面因气候变化上升,本用以灌溉农地的河流与地下水源被盐入侵 —— 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字,每年因此损失之农作物估计价值273亿美元。随着气候变迁加剧,这个数字相信只会一直上升。若无法逆转大势,改为在海水上种田,又是否可行?

研发新品种

植物生态学家 Exequiel Ezcurra 认为,要培植出能抵抗盐水的农作物,并不是天方夜谭,但过程相当复杂。理论上,植物起码需要有海茄苳 (Black Mangrove)两种特性的其中一种:能过滤盐分的表层组织,以及在叶子上排出盐分的专属腺体。在现有主粮种类中加入这些特性非常困难,目前仍未有成功案例。

多年来,不少植物配种专家都努力研发可抗咸水的稻米,奈何它们对盐分非常敏感。初创公司 Agrisea 创办人 Luke Young 和 Rory Hornby 指,旗下团队或找到解决方案。他们找到植物界中八组与咸水相容度有关的基因;而只有相关基因全数“启动”的植物,才拥有天然抗盐能力。Agrisea 团队相信,只要改造全部八租基因,就能把农作物放在海上栽种。

公司使用基因编程技术,为农作物植入度身订做的基因序列,改变基因的表现方式。被改造的干细胞会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并产出带着同样基因的种子。一旦改造成功,这些新品种就不需要农药 、肥料和淡水。虽然该公司已在今年二月为新技术申请专利,但相关课题目前仍在研发当中。

Young 认为,团队不过在复制自然界的现象,有信心能成功。目前,Agrisea 正密锣紧鼓筹划年底于肯亚和大巴哈马岛沿岸开展咸水稻米栽种计划。虽然这次试用的水咸度只有海水的1/3,仍有望为海上种植踏出第一步。

替代方案

来自苏格兰的公司 Seawater Solutions 并非把淡水作物推出海洋,而是把咸水植物引进内陆。他们拆掉海堤 、设置太阳能海水循环灌溉系统,于人工海水田中种植海蓬子和硷蓬属等可食用植物;这些作物同样不需要用除虫剂 、肥料和淡水。除了能产出让人裹腹的食材,人工湿地还能抓紧泥土,防止土地侵蚀,有效吸收过剩的硝酸盐及碳,甚至还为野生动物带来安居之所。

虽然引入海水种植听来好处多多,但和淡水种植的主粮相比,市场对咸水作物的需求毕竟较小,此耕种法仍未能普及。Seawater Solutions 目前在苏格兰本土及发展中国家运营六个海水农场,其中一个更座落马拉维沙漠的中央。可是,现有的农场仍属实验性质,总面积大概一万平方米。

科研尚未完成,气候变化却不等人。目前全球粮食供应已岌岌可危,可耕土地愈见珍贵,各国亦想尽方法在现有技术下救亡,例如英国 、西班牙 、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就积极研究仿效缅甸茵莱湖,在淡水地带建造浮田,以便在海上农场发展成熟前,喂饱全球人口。

(撰文:Judy Wudy @ CUP媒体)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b8x9XMBURTf-Dn56a-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