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发布复试线,复试工作启动时间原则上为五月中上旬,复试方式原则上采取远程网络复试。
大连工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公布复试名单,按照1:1.5的复试比例确定进入复试考生名单,将采取线上复试形式,一志愿考生复试预计于5月中旬进行。
关于复试回答问题金程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回答的模板欢迎各位同学参考哦
No.1
问:某本书的主要学术思想,你对哪一条对印象最为深刻?
重点: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准备好一两个观点和案例,并且预先对自己的回答做问题设问,这样在考场才能应对好老师的连环追问。
No.2
问: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和这个专业?
答:因为我在前期选学校的时候,看到学校师资非常的优秀,专业实力也非常强,所以非常想跟老师学习专业上的知识,看了老师的一些著作或论文,更加坚定了我想要报考这个学校的决心(没看过论文别说,以免老师问了答不出来,丢印象分)
之前在学长学姐那里了解到,贵校学习氛围很好,来到贵校后感觉各方面都很喜欢,也很安静很适合读书学习(要根据学校实际特点回答,并突出学校各方面条件优渥,以及想钻研学术的心)
重点:千万不要说是因为学校好考,调剂的同学也是一样,想调剂到这所学校,是因为学术氛围好,即使只有这一个调剂机会,也不要实话实说。
问:平时有看什么书籍?
这个题目出现的几率极大,除了专业领域的书籍期刊外,可能还会有学校自己定的参考书目。在复试备考的时候,要重点看业内大佬的专业著作,尤其是院校规定的专业书目,即使看不完,也要大致知道书里在讲什么。
No.3
问:未来规划
答:这个问题可以从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两方面来说:
短期规划:读研期间的学习规划
长期规划:未来的人生规划
短期规划:
因为我对报考的专业非常感兴趣,所以读研期间,我想要跟着老师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希望能更多的参与到老师的课题中,和学长学姐多讨论专业上的内容,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我还想要多涉猎不同领域的书籍,向更多比我优秀的人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从更多元的视角去看待专业上的知识。
未来规划:
我希望能在读研期间,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度,将来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有考博的计划,希望能在科研领域作出一些成绩),可以说自己希望未来自己能在专业领域能做到什么样的成绩。
重点:这里不能回答笼统的话,比如我没太认真的想过、我们我想要好好学习之类。或许你真的是对未来迷茫,想在读研期间去摸索,但是在面试的时候,一定要表示出你所作出的规划。
No.4
问:特质
答:导师在问个人性格特征的时候,是要看大家的性格与报考专业的匹配度。所以,在准备这类问题的时候,就要根据自己所报考的专业去准备。在回答时,尽量体现与报考专业相匹配的性格特征。
文科学术类的专业:
政治学、哲学等,需要能够静得下心来坐得住的学生,在图书馆查资料看文献,所以性格稳重、好静的性格导师更喜欢。
实践类的专业:
法律、医学、会计学等,需要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这样的专业导师更喜欢动手能力强、有好奇心的学生。
重点:在谈及个人的优缺点时,要将自己的优点与报考专业相匹配。对于缺点,一定不能是个人明显的缺陷,可以不用说太多,但要表明自己明确认识到自己的确定,表明努力改正的态度。
No.5
问:备考中遇到的困难
答:遇到过,但是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我刚开始备考的时候,复习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当时觉得非常累,但是学习效率还不高。备考过程中看了很多经验贴,调整了考研复习规划,也找了老师和上岸的学长学姐请教经验,在他们经验的指导下,我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发现自己学习状态越来越好。我在这个事情上明白一个道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钻牛角尖,要从外界搜集更多的信息,多和别人聊一聊才会有新思路,这样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重点:可以举一些考研备考,或者做课题研究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可以详细说说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这些困难的,是自己摸索还是有别人帮忙,最后得出对这个经历的思考。
No.6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
问:1:1.5是啥意思。三个进复试的人里面就要淘汰一个人的意思吗?
答:计划招收10人,那么选择15人进入复试,再淘汰5人
问:网络复试还1比1.5?不应该是等额复试吗?
答:没有说网络复试就要等额复试哦,不过有的院校图省事儿,避免网络复试造成一些不可控的影响,干脆等额复试。
问:复试比不低于1:1.2,如果招10个人,那么招进来复试的人多余12个还是少于12个呢?
答:不少于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