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竞争激烈,英美澳没钱,东南亚留学性价比高不高?

2019-11-21     研控学姐

"去东南亚读书,也是出国留学嘛。"

去国外读本科、读硕士、交换、暑期游学……如今大学生想给自己的履历加一点“国际化”的料,途径可谓是千千万万。


紧接着的“关于去哪里留学”,便成了下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欧美难度有些大,日韩留学见涨,近年来,留学大军还开拓了新路线,暗暗盯上了被忽略已久的东南亚。

听到这里,很多人可能懵了,去东南亚享受阳光海滩、吃冬阴功芒果炒饭还行,怎么会想到去读书?


当下,被热捧的东南亚留学地,不仅仅是教学质量追赶欧美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地,也逐渐成为被中国学生占领的镀金目的地。


据路透社报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到泰国留学,目前当地的中国留学生多达3万人,中国学生已经成为泰国留学生群体中最主要的来源。
眼看今年的申请季就快结束,还没拿到offer怎么办?


这边建议您投递一下东南亚的大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招生服务绝不会让人失望。提醒一句,新加坡除外。

留学学费,不过是一趟旅游的钱

论教育质量,欧美国家当然是留学目的地的首选,但动辄几十万的费用,拦住了一批有梦想没有钱的学生。

有人退而求其次,将目光放在眼前的亚洲。新加坡算是最早被国人所知的英美国留学的替代地,论教学质量、科研环境、职业发展、人文风情、移民陪读政策等,新加坡的公立大学都不输英国。

超高的性价比,加上新加坡政府为了吸引尖子生还使出包学费、送奖学金等大招,让不少想要留学的同学挤破了头。

虽然费用比欧美便宜,但细细算下来,新加坡大学的学费仍是不够便宜。


以理工科硕士来算,一年学费约15万。即便是拿了政府补贴之后减免到10万,这一费用和英国的硕士学费也差不了太多。

论生活费,新加坡的花销与国际一线城市持平。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些花费仍是不小的负担。

相比之下,隔壁泰国和马来西亚的价位,可就实惠多了。

在泰国留学,本科学费每年约2.5万,硕士约4.5万,加上生活费,一年也就花4-7万不等。而马来西亚留学费用,基本等于国内三本的学费。

如果按照大学四年来计算,在东南亚留学的费用,可能只是去欧美的三分之一。听起来,仿佛你在黄金周少旅一次游,都能省下一年的学费。

学费、生活费低廉的泰国,不仅吸引了中国游客,还吸引了中国留学生。

价格低廉,学校质量也不差,才称得上是一个高性价比的存在。在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0名中,马来西亚有9所学校入围,泰国则有8所。

单看排名,马来西亚大学与国内的985高校南京大学持平。泰国的前五名校,比如朱拉隆功大学,在亚洲排名已超过国内的同济和北师大等高校。

如果担忧学校排名不够亮眼,你还可以选择那些和欧美学校合办的2+2,3+1等项目,最后一年转学去英美国。

2018年QS亚洲大学排名-TOP400,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排在第50位。

泰国、马来西亚的大学采用的是欧美式教学体制,就算你听不懂泰语、马来语,你也能跟得上学校的英文课程。

但你也无需担心,要够得上这些全英文教学的大学,难度会不会很高。关于门槛问题,有的东南亚高校更是给足了留学生们惊喜。

比如马来西亚的一些大学和预科班,甚至不用看雅思成绩、高考成绩。

“我,泰国xx大学毕业”,怎么听都有些别扭。


这样的入学条件,比申请难度不低欧美学校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抛出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分数超过超过当地一本分数线70分以上”、“硕士申请211大学优先、均分80分以上、雅思成绩最低6.5”、还要参加笔试面试等的要求,不知要简单多少。

如果单是出于拿到一纸国外文凭的目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往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留学之路,并不算曲折难行。

换个地方上学,依旧避不开竞争和焦虑

虽然新型留学市场看好东南亚,但是去了那里留学,华人圈子的竞争仍旧存在,留学生还是一样会焦虑。

如果是为了避开国内的竞争环境而出国,还选择了相对容易入门的国家,留学生最后可能会失望地发现,去了泰国、马来西亚还是要竞争。

比如,想要进入华人云集的泰国商界,最顶尖的朱拉隆功大学就是直通职场的捷径。在那里,实习机会、校友支持等资源应有尽有。

留学容易,名校留学可不会容易。

能掌握这些资源,学生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入学要看SAT分数和雅思成绩(6.5分),这个门槛基本与英国、加拿大、澳洲的大学持平。

在读的学生也反映,泰国公立大学课程难度和国内985差不多,只想着混个文凭的话,恐怕连毕业都熬不到。

但从总体看来,相比欧美,东南亚的教育资源还是处于鄙视链的下层,含金量也时常被质疑。

泰国的不少大学实行宽进宽出制度,有读于泰国曼谷大学某课程的留学生就吐槽,学校老师不仅仅总迟到,语言能力不行,讲课水平也一般。

甚至在结课的时候,老师签个字,就能让学生拿到结业证书。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

这就意味着,就算你能毕业,文凭含金量也参差不齐。

拿着泰国、马来西亚等大学的文凭免不了有些尴尬——毕业生在当地工作不成问题,中国的教育部也认可,但社会却不怎么认可。

说白了,在一般人眼中,那些去东南亚国家读大学的人,怎么听都像是去读了个“野鸡学校”。

如果想进投行等金融机构,雇主比较看重留学生毕业院校的国际知名度,这样一来,东南亚的留学生也会比较吃亏。

以泰国博仁大学2019年毕业生情况为例,该校的500中国留学生大部分进入了当地的中、泰企业,或者选择去欧美继续深造,直接回到中国就业的人很少。

留学生那么多,东南亚的留学履历能给你加分多少?

各学校对留学生的就业指南都推荐学生选择国内的外企、泰国企业,称留学背景和英语水平会提高学生求职的竞争力。

但与赴欧美国家的留学生直接对比,除了小语种能力,泰国、马来西亚的留学生的优势并不明显。

粗略一看,去东南亚留学似乎很美好。实际上,那些为了逃出丛林而选择出国的人,也未必找到了通向更好教育资源的捷径。

我去东南亚,就是“为了留学而留学”

有人说,东南亚的留学大军是“为了去留学而留学”。

这样的说法不完全是偏见。虽然东南亚的教育资源总体与欧美学校有一定的差距,但诸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确实成为了留学生们眼中“跳板”一般的存在。

有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赴泰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15年内增长了近10倍,中国已经成为泰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

这股留学热不仅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更逐渐扩展到初高中、小学甚至幼儿园。

根据泰国当地机构的调查显示,近年来,泰国国际学校每年的生源都在以10%-20%的比例增长。

从小开始入读泰国的国际学校,已是不少中国家庭为孩子选择应试教育之外的另一条路,他们希望能沿着这条路一直向上,继续赶赴欧美深造。

为了获得更多机会成本的他们,确实是在为后来得到更好的留学选择,先做出了“更早地尝试国外教育”这一努力——这是一种实质层面的“为了留学而留学”。

逃离一个地方,确定能逃离应试教育吗?

撇开镀金的层面,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留学是为了什么”这一问题有着不同的答案。

全球化智库与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中国海归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留学人员出国不再以教育作为唯一目标,他们更看重从留学中获得丰富阅历,体验他国文化和生活,磨练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有人把留学当做是“人生中想要尝试的事情之一”,有人希望通过留学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有人向往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离开原来的舒适区重新认识自己。

如果这样想,无论是去欧美国家、东南亚或是其他地方留学,都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知乎上有位答主在泰国读完博士之后,选择留在了当地教书,因为他很喜欢泰国的人文风情,对东南亚历史研究也感兴趣。

在他看来,泰国的学生虽然成绩不好、学习也随意,但是他们很爱笑、很自来熟。只要会说点泰语,就能和当地人一起出去玩,打成一片。

这样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吸引了他,也为他的留学目的赋予了新的定义。

“为了出国而出国”的怀疑,不该只聚焦在像东南亚这样低门槛、低费用的目的地,更应当抛向所有的留学生群体。

毕竟,那些花了几十上百万出国留学的人,有多少也只是风风光光地出了趟国,划水学了个ABC而已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wOgpG4BMH2_cNUghQG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