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费3000给孩子买1299的鞋,真正的富养是这样的么?

2020-01-14   有啦宝贝育儿

1.每月生活费3000给孩子买1299的鞋,你怎么看?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引起网友激烈讨论的话题。 一位妈妈因为给儿子买了一双1299的鞋,和老公发生了争吵。

事情是这样的,他们夫妻每月的月收入是8000,每月需要定期还3000的房贷,养车2000元,还需要抚养两个老人和孩子。

算来算去,一家人每个月的生活费不到3000。而她昨天带孩子去买鞋的时候,为孩子买了一双1299的鞋,为此,老公觉得她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可是她却觉得,“穷谁也不能穷孩子,要买就要买最好的!”。

有网友看到后说:“一个月3000的生活费,还买1299的鞋,是要准备全家人这个月都吃土吗?别打肿脸充胖子”。

但也有网友说:“就一个孩子,为何不给孩子最好的?”
这让我想起一个完全相反的养娃事例:

前阵子霍启刚的教育观在微博上过热搜,他一个有钱人反而在养孩子的时候让孩子知道金钱来之不易。

霍启刚在微博里面写道:电子钱包改变了生活,在手机上随便扫一扫,八达通嘟—嘟就可以买东西了,当孩子习惯电子交易后,真的会懂得每一次扫完或者嘟完背后每一块钱的意义吗,买东西的代价吗?

图片中,他和郭晶晶的两个孩子正在拿着工具在帮他擦车,擦车有奖励,年龄较小的妹妹奖励是好吃的,哥哥的奖励是零用钱。

去年4月,霍启刚还曾和郭晶晶一起带着孩子去体验插秧种田,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懂得食物是从哪里来的,不能挑食和浪费,要学会珍惜!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养育观,不禁也让我开始思考,为人父母,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的花钱去培养孩子,又该为孩子留下些什么?

2.当不恰当的富养变成了宠溺,是害了孩子

实际上,不恰当的富养很容易演变为过度的溺爱和物质满足,只会毁掉一个孩子未来。

湖南卫视《变形记》里有个典型的富养女孩刘思琦。她每个月零花钱高达四五万,接个头发要驱车几百公里去大连,花费上万元。

刘思琦父母的出发点很简单:女孩只有见过世面,以后在外边,金钱才诱惑不了她。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富养女孩,16岁了,却没半点自理能力:衣服要妈妈穿,指甲要姑姑剪,逛街要叔叔陪,连吃饭都是二姨姥喂……

在家骄纵任性,丝毫不把长辈放在眼里,在外,把进价20元的手机壳2块钱卖掉,就图一乐呵。

对此,许多观众纷纷留言说:这哪是富养,分明是往废了养。


其实刘思琦似的富养还不是最严重的,她家的家庭条件还算不错的,更严重的是明明家里条件没有那么好,还在物质上过度满足孩子,哪怕自己的家庭承担不起,也要牟足劲争当“印钞机”:

明明不是富二代,却把孩子宠成了富二代:

明明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却让孩子名牌加身;

明明月薪只有三四千,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贵族学校。

畸形的“富养教育”误导了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在物质上对孩子无条件满足,就是富养。

可超越自身经济条件的富养,只会害了孩子!

2018年夏天,山东潍坊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在街上为孩子找工作的一幕,令人心酸不已。

她每天奔走于街头,为儿子找工作,她遇见人就搭话,希望能遇见一个好心人,让孩子步入社会。

她的老伴去世了,和儿子相依为命。

如今全靠自己3000元的退休金过活,而儿子已经在家待了二十年了。

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有手有脚,却如同寄生虫一样,每天在家不是吃就是睡,要么就是玩游戏。

《特别狠心特别爱》一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想父母索要。

当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东西和所有的爱都给孩子时,却忘了告诉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

父母的“呵护”,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味“毒药”。孩子们心安理得享受着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体贴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还滋生了很多虚荣、懒惰、不学无术的坏毛病。

3.真正的富养,是给孩子精神上的富足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曾经说过一段话:

“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父母精神的富足、灵魂的高贵,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并在他未来的人生之路中成为指引前行方向的灯塔。

当我们抛弃一味的物质满足,而选择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和人格去影响孩子的言行,树立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正确认知时,孩子的精神世界才会变得富足。

让孩子有健康的兴趣爱好

有爱好的孩子,更不容易被物质上的东西所蒙蔽,例如金钱、物欲等。也能在失败、挫折等来临时,更好的排解压力,度过人生中的那些至暗时刻。

我有个朋友无论是遇到什么挫折和郁闷的事,都会到篮球场发泄一番。他说,当你沉浸在篮球的快乐里,就能短暂的忘却一切,等你累的精疲力尽,回去洗个澡,美美的睡上一觉,第二天醒来,发现情绪就会好很多。

相反,很多人释放压力的方式是去酒吧里买醉,甚至极端的还会吸毒,最后压力没有释放出来,却彻底毁了自己。

让孩子知道生活也有不容易的一面

如果只是嘴上说说,孩子或许不能理解“生活不易”的道理,倒不如平时多带孩子出门看看。

去菜市场、火车站,去那些看起来不那么精致的地方。

不是为了向孩子哭诉生活艰辛,只是让他们知道:你觉得生活容易,不过是因为有人替你在承担着那份不容易负重前行。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挥霍无度,而是父母从未告诉过他们奢侈的代价。

让孩子学会珍惜眼前的所有,不攀比、不浪费。


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广阔天地

在孩子生命初期,用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帮助他适应世界,这会让他感受到自己是受世界欢迎的,是被周围的人爱着的,从而在内心拥有了安全感和价值感。

同时要给予孩子广阔的天地,拓展孩子的见识和视野,但我们无法回避的一点是,很大程度上,见识和视野就要靠钱来支撑。每个家庭经济条件不同,给予孩子的也各不相同,我的建议是,父母是什么花费水准,孩子也就什么水准。

最后,我觉得父母对孩子的经济投入,一般来讲,占家庭总收入的30%左右比较合理,既不会太拉低父母原来的生活品质,又不至于让金钱左右了我们的育儿观和对孩子的期待。

不知道你们对孩子的经济投入情况是怎样的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