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格局决定成功

2019-07-05   豫北农家人

看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赢了多少人,要看他成就了多少人。看一个人的结局,要看他有多大格局。

电影《一代宗师》里说:“习武之人有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句话,可以用来诠释什么是格局。

如果只“见自己”,那是谈不上格局的。能看到天地,能看到众生,把天地众生容纳到自己的思考框架里,这个人就可以说有格局了。

在金庸小说里,凡是一流人物都有格局,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格局,欧阳锋坏的彻底、从不掩饰也是格局。

格局不是好人坏人的标准,却是一个人是否能成大器的条件。

当一个人具有下面3个迹象,TA就可以说有了格局,也有了笑傲江湖的潜能。

拒绝抱怨

一开口抱怨你就输了

习惯于抱怨。抱怨的背后,是对现实永远不满的消极抗拒心理。满嘴要上进,要改变人生,做的事却是等待天上掉馅饼。

这种思维模式,其实就是格局太小所致。只看得见自己,一切都要为自己服务。所以,一旦现实有不如意,就必然满嘴抱怨。最终导致自己的人生之路,越来越狭窄。

不论是谁,只要养成开口抱怨的习惯,人生就彻底输了。

跳出自己视角,停止抱怨,人生的路才会更加宽阔。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提到,积极主动的人,会专注于影响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你改变不了要花时间照顾孩子的事实,但是你可以改变照顾孩子的方式,可以改变自己学习的时间。

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会让自己的影响圈越来越大,能控制,能处理的事情,自然会越来越多。

拒绝抱怨,从自己的影响圈开始着力,这是一个人格局很大的第1个迹象。

我赢,也要让你赢

双赢才能越做越大

商场上的任何合作,都要以双赢为基础,只考虑己方利益的合作,看不见“众生”,必然会以失败告终。

我赢,也要让你赢,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底层代码。

最近看《裂变式创业》,更是感受到了双赢的魔力。

大部分公司,和想创业的员工,都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员工要创业,就得辞职。创业后如果做同行,还可能带走骨干员工和客户资源,和原公司形成竞争关系。

但是芬尼克兹CEO宗毅,从2004年起,就在公司实行了双赢的“裂变式创业”。

公司想创业的小伙伴,可以通过投票竞选流程,从员工身份转成“合作伙伴”,和公司共同创业。母公司在新公司的持股比例为60%,母公司只控股而放权,总经理投资10%,管理团队和员工投资共占30%。

在裂变出新公司,帮助员工创业,和员工实现双赢后,母公司也发展地更好了。

认真看看那些基业长青的公司发展史,你会发现,共赢的企业文化和领导意识有多重要。

我赢,也要你赢,唯有双赢思维,棋盘才能越下越大。能做到这点,是一个人格局很大的第2个迹象。

增加认知锚点

让思维框架多元化

《知识就是力量》里罗振宇提到,很多出租车司机,旺季的时候早上8点出车,下午3点一数钱袋子够了,收工回家;而在淡季,通常到晚上8点,可能还没挣够钱。公司的份钱,今天的油钱都没有挣够,所以会一直在街上开车转悠,等着人上车。

其实这种行为模式特别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旺季的时候拼命工作,淡季的时候,可以多休息,养养身体,陪伴家人。

为什么司机会出现这种错误的行为?

原因在于“锚定效应”:把某件事、某种观念,作为自己做所有判断和决策的标准。司机在这里就是把“钱”作为唯一的标准。

罗振宇说:

当你只盯住钱的时候,这个世界的很多维度、很多真相,你是看不到的,你很容易去做出那种愚蠢的决策。

出租车司机的这种现象被称为“狭窄框架效应”

当框架非常窄的时候,个体会陷在框架之中,看不到事情的全貌。出租车司机就是陷在了“钱”这个唯一框架里,用钱作为自己行为的唯一标尺,指导自己的行为。

我们很多人,都在自己的“狭窄框架”里,可能是钱,也可能是其他事情或者某种观念,比如用自尊心是否被触犯,作为衡量他人和事情是否友好的唯一标准。单一锚点,会让人变得鼠目寸光、无比偏执。

多为自己增加锚点,让大脑能够容纳更多的事物。

认知框架越大,人就越不可能成为短期利益的拥趸,也更不可能陷入烂人、破事中,与对方纠缠不休。

锚点多元化,是一个人格局很大的第3个迹象。

决定失败的是细节,但决定成功的是格局。

停止抱怨,拥抱双赢的伙伴,打破自己的“狭窄框架”。做到这三点,我们的格局就会越来越大,成功也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