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不同教育方式揭秘:什么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2020-01-06   豫北农家人

2020年已悄然来临,随着第一批20后的到来,90后群体已到了奔三、奔四的年纪,甚至被00后调侃为“上个世纪的老人”。

多么令人头秃的真相……前一脚90后还嚷嚷着“过儿童节”、“自己是个宝宝”,后一脚“中年危机”就来了,照这趋势,“老年危机”估计也不远了。

毕竟“20后看90后,就像90后看60后”,变老是迟早的事。

哎,原来不知不觉间,90后早已不是这个时代的“小鲜肉”,开始陆续被20后这个前浪“拍在沙滩上”~

更为忧伤的是,除去年龄的焦虑,如何教育好20后宝宝,也成为了80/90后家庭的重心,毕竟这个群体已然到了20后父母的年纪。

而且都说十年一代际,随着父母与孩子代际的加深,关于成长、教育的重担也是愈发沉重。

最近蛋蛋妈的一个80后妈友,在待产过程中也表达了类似困扰:

“眼看孩子马上要生了,开心又忐忑,不知道以我这差了四个代沟的母亲身份,能不能教育好20后宝宝呢?”

的确,年代不同,观念也不一样,关于育儿,每个时代的父母都有自己不同的教育理念。

60/70后父母:传统的新知,家长式教育

说起60、70后父母,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刻板和传统,觉得自己和他们难以沟通和靠近。

但这个时期的父母,由于自己经受过困苦,对于子女的教育还是颇为上心的,希望他们将来成人成才,只是实行的方式比较严厉,控制欲也相对较强。

一个90后的宝妈@思文曾回忆自己的父母,觉得自己父母的控制欲强,很多时候,母亲总是端着长辈的身份,让她难以沟通。

小时候不准许她学画画,觉得这是无用的东西;

长大后不让她选建筑专业,说女孩学什么建筑,当个老师多好......

总之,在她成长的道路上,母亲既给了她一些人生上的指导,也干预了她很多自主选择,让她很难评定这种教育方式的好坏。

但有了娃之后,她还是更倾向于尊重孩子的意愿,因为就像电影《追风筝的人》中所说:

“孩子又不是图画练习册,你不能光顾着要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关于孩子的成长,我们可以参与、引导,但不要家长式地做他们人生的“决策者”,多听听他们的心声,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人生。

80后父母:新与旧的碰撞,多元式教育

80后父母,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更迭期,加之社会的整体上升,他们身上体现出了更多的复杂性,除保留了一些传统观念之外,更多的还有对新式育儿的向往。

比如在综艺《一起出发吧》中的杨烁,一个80后父母,对待儿子却有着上一代父母的身影,喜欢“霸总式”命令孩子。

在儿子走山路疲惫的情况下,各种锻炼孩子,走慢了要催促,走错了要重新走;

好不容易进到屋里,还要继续发布号令“如果先让我踩到门槛,咱俩从头再走一遍。”

虽说他的初衷是想锻炼儿子的独立能力,但倘若能在方法上再柔和一些,无论是对于亲子关系还是孩子的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

除了传统观念,80后父母更加关注孩子的综合能力发展,就像宝妈静静,一直致力于将女儿培养成多才多艺的“小公主”。

她认为:学习要紧抓,一些诸如钢琴、芭蕾的兴趣同样要培养,这样孩子才能在人生的大舞台上,绽放更多的可能性。

只是过犹不及,很多父母在认真育儿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用力过猛,造成一种育儿焦虑,累己又累娃,这些都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啊,育儿不仅要讲究谋略,更要注重尺度的把握,切莫让自己过度的爱,造成养育伤害。

90后父母:爱与自由,平等式教育

90后,一个被大众定义为“垮掉、叛逆”的一代,对于他们为人父母后的育儿方式,很多人都抱有怀疑的态度。

但其实,相比于60/70后的刻板严厉,80后父母的焦虑与用心,90后父母则更加倾向于与孩子做朋友,建立一种平等关系。

加之他们都曾苦于父母的“为你好”思想,所以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想法时,他们也能做到尊重孩子。

记得之前90后奶爸张皓宸在一档节目中,就真正做到了和孩子做朋友:

当孩子们在足球课上被严厉老师吓得频频出错时,他会温柔地关心和引导;

看到孩子略显脏乱的寝室时,会身体力行地教会他们爱护居住的环境;

面对孩子要糖的行为,也能蹲下身来平等地交流沟通......

在他的观念中,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长辈身份,都需要和孩子温和平等地交流,和他们慢慢讲道理,争取互相理解。


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在一个充满快乐、平和、有爱的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