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读呀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的家里有男孩吗?最近这段时间你会不会觉得心力交瘁?由于疫情,大家都没有办法外出。一个家长朋友说:“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太废家长了。”
在好多人眼里,男孩真的太“野”了。尽管专家说,别给他们贴标签,但真的忍不住想叫他们捣乱鬼、破坏王。在我们家,我和孩子他爸私下里给小小费取名叫“混世魔王”。
家有男孩,真的太暴力了!
以下这些场景熟悉吗?
男孩每天在家摆弄着变形金刚和玩具手枪、坦克、飞机。他们最喜欢玩一些冲撞类的游戏。每次小小费说妈妈,“我们来打一架吧!”然后不等我回答,他就把一个玩具飞机塞到我的手里,然后用自己的变形金刚来使劲冲撞我,往往打得我的手很疼,而他仿佛感觉不到别人的痛苦一样。
男孩有时候还会故意激怒人。比如我在好好地看书,他会猛然地冲过来,像一头牛一样故意撞在我的身上,然后看我被撞得七倒八歪,他能乐得咯咯笑。
我们院里有一个小朋友,喜欢扔石头。当他和小朋友玩着玩着,就把石头扔向了对方。
我的一个朋友linda也对孩子的暴脾气相当苦恼,她说上一秒还玩得好好的孩子,下一秒忽然把手里的玩具往地上狠狠一砸,然后坐在地板上生闷气。一问怎么了呀,回答是玩具老师拼不好。
而且男孩脾气真的好大。在美国,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看下图。如果男孩尝试发脾气,妈妈无动于衷,男孩可能会更火大。
男孩为什么这么火爆?
为什么你的男孩会表现出这些捣蛋王的个性?因为从本质上来说,男孩和女孩有一样最不一样的东西——体内的睾丸激素,这种激素促使他在4周岁—5周岁时,会对有冲击力对抗性的战斗行为、英雄行为、冒险行为产生极大的兴趣。
而到了11-13岁青春期的时候,这种体内激素的含量会再次急剧上升到男孩幼年时的8倍。你会发现初高中的男生身高猛长正式基于激素的力量。有一次我在商场里遇到一个男孩,聊天中得知1米8的他居然只是一个初一的孩子,不得不感叹“男孩的发展”太迅猛。
汤普森博士在《养育凯恩——保护男孩的情感生活》里再次解释了男孩火爆的原因。
他做过一项调查统计,在美国学校里,75%的男孩肢体活动相当活跃。比较好斗。原因就在于上述激素,一方面它让男孩更man,更具爆发力,释放出满满能量。同时,也让男孩看上去“太野蛮”。
有时候妈妈们优雅地在屋里聊天吃饭,一个男孩尖叫着冲了过来。往往让妈妈颜面失尽且怒不可遏。不要怪他们,他们真的控制不住自己。这是他们身体里的激素导致的。
怎么让男孩好好“打”?
基于上述的理由,既然这是天性,天性意味着无法强力去控制。那么我们就要顺势而为,好好教孩子管理好身体里的这一洪荒之力。
教会男孩怎么“打”,要顺应3个心理特征。
一是要创造允许男孩“打闹”的环境。既然你知道了男孩子就是这样,那么你就要想办法每天把他体内小野兽的力量用干净。怎样做呢?很简单,让他们去从事体育锻炼,给他空间,让他追、让他闹,让他挥洒精力。等他释放完这些能量时,就算他和小伙伴忍不住有肢体接触,别干预太多。
二是要在过激的时候知道喊停。男孩们的打架之处其实都挺幼稚的。刚开始,你的胳膊肘碰了我一下,下一秒我还一下。对方不干了,又还回来一下。这边肯定不服输,继续打回去。这就是男孩,他们身体里的激素让他们天性“不服输”。所以最后两人就真打起来了。
这时候家长要懂得及时制止,可以明确说,这样很疼。然后拍一下男孩,让他感觉到疼痛,告诉他“你这样打人,别人会疼,你也会疼”,要教会男孩控制力量。顺便说一句,男孩疯起来的时候真的不管不顾的。
三是你要接受男孩在发泄。
就像前文说的那样,明明上一秒还在好好看书,下一秒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把书往地上一砸。
其实要理解的是,男孩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发泄情绪,只是说这个发泄的途径并不正确。我亲眼见到一个妈妈看到孩子扔东西发脾气,自己的火苗也马上点燃。转瞬间,几巴掌就打在孩子屁股上。一个不懂儿童心理的妈妈和一个体内有小野兽的男孩碰撞,委屈的眼泪立即就挂在男孩脸上了。
如果真的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妈妈可以和孩子好好沟通。
“你是不是特别生气?来跟我说说理由啊。”——主动询问,获得共情。
“妈妈抱抱你好吗?”——接纳情绪,软化愤怒。
“如果你真的觉得这样做能释放的话,你不要把书扔在地上,你可以扔在沙发上。如果这样能让你感觉好一点。”——告诉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最后我想说,如果想要男孩减少暴力,家长需要"以身作则"。
俗话说,家长就是一面镜子,如果你经常把“你不老实就揍你”挂在嘴边,孩子自然"有样学样"。家长口头有多暴力,孩子就真的会实践在行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