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书法界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这苏,是指苏东坡;黄是黄庭坚;米是米芾;蔡是蔡襄。
按说,“苏、黄、米、蔡”,苏排第一,即苏东坡的成就应该是最高的。但苏东坡却认为自己远比不上蔡襄,说蔡襄“行书第一”。因为苏东坡这句话,《宋史》就说:“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蔡襄死后没多久,又出现了另一个姓蔡的大书法家——北宋末年的著名巨奸蔡京。
蔡京和蔡襄都是仙游人,但蔡襄家在仙游枫亭乡东𥬠村,而蔡京家却是仙游东镇蔡𥬠村,两家素无瓜葛,并不同宗。
蔡京出道之初,为了自抬身价,到处吹嘘自己是蔡襄的族弟。实际上,单就书法论,蔡京没有必要用蔡襄的名气来炒作自己,因为,他在书法上的造诣比蔡襄高多了!排名在蔡襄之上的米芾,初见蔡京的字,就拍案叫绝,自叹不如。
蔡京很快就“淹没”了蔡襄在书法上的名气,人们再称“苏、黄、米、蔡”的时候,“蔡”变成了指蔡京而不是指蔡襄。一时间,世称“天下号能书无出其右”。
绍圣年间,蔡京任代理户部尚书,有两个下级官吏非常恭敬地侍奉他。某天,天气炎热,这两个家伙找来两柄白团纸扇,一左一右为蔡京扇风。
蔡京内心感激,无以为报,就要过了扇子,信手在扇面题上了几句诗。
有了这几句诗,扇子立时升值。这两个家伙把扇子卖给了一位亲王,各得了两万钱。两万钱,在当时是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可以说,这两个家伙是幸运的,赚大发了。但蔡京更幸运,更加赚大发了。
因为,买这两把扇子的亲王,就是后来的风流天子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书画家,因字结缘,认识了蔡京,对蔡京的书法崇拜得不得了。登上帝位后,他使劲儿地重用蔡京,任蔡京为相。
蔡京有才无德,进入北宋政府中枢后,大力打击异己,营私结党,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宋徽宗即位之初,鉴于朝内党争严重,曾选年号为建中靖国,暗示自己要致力于平息党争。
但经蔡京这一胡搞乱搞,朝政更乱了。通常,朝政越乱,皇帝就越喜欢改年号。建中靖国的年号仅用了一年,宋徽宗就坐不住了,改年号为崇宁。话说,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名叫库狄干的人发明了一种名叫“穿锤”的写法,写“崇”字的时候,一笔写到底,“山”字的一竖穿破下面的宝盖,一竖到底,然后一个小弯,成了“示”字的竖钩。
蔡京是书法大家,当然知道有这样的写法。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来显示自己的博学,他当堂提笔书写“崇宁”二字,把“崇”字一笔写到底。
这一新颖写法,博得了朝堂上的一片叫好声。
可是,没几年,北宋宗室离乱,宋徽宗父子被金人俘虏,北宋王朝宣告灭亡。
人们回头再想,觉得事情坏就坏在了蔡京“穿锤”写“崇”字这一环节上。
可不是?蔡京一笔下来,就用“山”字的一竖把“宗”给破了,宗室给破了,国家可不就得灭亡?
于是,大家都唾骂蔡京是个扫帚星,写字写坏了北宋国运。
这还不算,数百年后,大明崇祯皇帝即位,当时的内阁提出了四个年号,分别是“干圣”“兴福”“咸嘉”“崇祯”,让崇祯挑。
崇祯皇帝好死不死,一眼就相中了“崇祯”二字。后来,大明王朝灭亡,崇祯身死煤山。人们就说,崇祯年号和宋徽宗的崇宁年号接近,不祥啊,“宗”已经被“山”破了,无怪乎帝位被金人的后裔清人取代了。
实际上,北宋和大明的灭亡,主要是政治上的举措不当,非关年号,更非关蔡京写的“崇”字。要知道,大清国建立时用的年号就是崇德啊!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宋史》,京东满100减50,当当套装5折抢购,天猫套装3.9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