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料:这个宋朝皇帝自比唐玄宗,头盖骨却蒙古人被做成了酒壶,可悲可叹!

2021-04-07   文裁缝

原标题:宋朝有料:这个宋朝皇帝自比唐玄宗,头盖骨却蒙古人被做成了酒壶,可悲可叹!

昙花一现的盛世

端平元年(1234年),宋理宗终于可以亲政了。

当时的宋理宗非常年轻,只有31岁,此时的他,希望变成一个明君,开创一个盛世。于是,宋理宗大规模地审查,开始对史弥远余党进行清算。

史弥远有四个亲信,史称“四木”;还有三个专门负责打击异己的台谏官,史称“三凶”。当时,这七个人张牙舞爪,惹得天怒人怨,百官恨得咬牙切齿,只因为他们是史弥远的亲信,敢怒不敢言。宋理宗掌权后,二话不说,就颁布了一道圣旨,让这七个人回家了。

宋理宗还颁布了一道圣旨,擢升了真德秀、魏了翁、吴昌裔、郭磊卿等人的官职。

真德秀自不必说,魏了翁堪称一代贤臣,吴昌裔“刚正庄重,遇事敢言”,郭磊卿“弹劾权幸无所避”,这些人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见皇帝如此地拔贤臣,黜奸侫,天下为之一振。大家奔走相告,说这是一个盛世,史称“端平更化”,也称“小元祐”。

可惜这个“端平更化”的盛世,终究是昙花一现。

这个原因,有二。

第一,虽然皇帝驱逐了史弥远的爪牙,但是史家的核心人员却保留了下来。

史弥远的亲信郑清之代替了史弥远,成为国家的首辅;史家族人的领袖史嵩之也在朝中上蹿下跳,意图恢复史家“满朝朱紫贵,尽是四明人”的场面。爪牙没有驱除,只是轰走了几个小混混,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毕竟,在不清算历史遗留问题的情况下,想要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第二,皇帝能力有限。

李心在总结宋理宗时,认为他有三个缺点,不是一个明君:一是朝令夕改,靡有常规;二是无端怀疑,出尔反尔;三是喜听谗言,讨厌谏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臣无奈地看着这位皇帝,从一个虚怀若谷、提拔贤臣的好皇帝,变成了一个听信谗言、重用小人的昏君。最终,在太皇太后的帮助下,这个皇帝彻底地沉沦了下去。

那位“亡国的太皇太后”。就是宋理宗的皇后——谢道清。

谢道清比夫君宋理宗小两岁,她出生时,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其皮肤“生而黧黑”,眼睛旁还有一个大黑痣。

看见女儿如此难看,其母毛氏非常伤心,道:“生女子,无事;可长得如此丑陋,则是大事。”

虽然毛氏的话偏激,但在封建时代,女人长得丑陋恐怕要被人鄙视一辈子,估计也找不到好婆家。

谢道清长大后,谢家也家道中落了,她成为一个平民家的孩子。

虽然家境贫困,但是谢道清并没有怨天尤人,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过上安定的日子,找一个爱自己的夫君,平平淡淡地过一生。

然而,没有一个人能够想到,伴随着宋理宗登基称帝,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本人也从一个落魄的山鸡,直接飞上枝头,变成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

宋理宗称帝后,杨太后就打算政治联姻了。当时,为了能够跟皇帝联姻,很多大臣都找到了杨太后。结果,对于这些贵戚大臣,杨太后都拒绝了,她自始至终就一个人选。杨太后要选已故宰相谢深甫的家眷为后,以还当年的救命之恩。

前面讲过,杨太后是把宋宁宗灌醉了,才得到了册封她为皇后的圣旨。当时,圣旨送到中书省后,有些官员就犯愁了,说这大半夜的,皇帝怎么颁布了这么一道圣旨呢?要不等天亮了,跟皇帝确认一下再颁布不迟。

要知道,如果真的等到天亮,韩侂胄就知道此事了,他一定会全力阻止。到那个时候,杨氏不仅不会变成皇后,还会有性命之忧。就在这个危难之际,宰相谢深甫力排众议,颁布了这道圣旨,杨氏这才转危为安,成为皇后。

因为当年受到谢深甫的鼎力相救,所以杨太后一直想报答谢家。然而,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现在好了,这种肥水,可不能流给外人。

于是,杨太后力排众议,颁布懿旨,让谢家没有婚配的女子入宫,成为皇后的替补。当时杨太后的这番好意,让谢家痛苦不已。

因为谢家没有婚配在身的,只有17岁的谢道清,根本没有第二个合格的女子。

看着这个丑陋的闺女,谢家人犯愁了。不送吧,君命难违;送吧,把这么一个丑娘娘送进宫,万一让皇帝恶心得反了胃……谢家人都不敢继续去想。

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有嫫母、钟无艳、孟光、阮氏女这四大丑女,且都成就了一段佳话,也阐述了一个容貌与心灵、品德是不能画等号的道理。但不是所有人,都是那么重口味……

在送还是不送这个问题上,谢家人愁眉不展,不知如何是好。

殊不知,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生了两件奇怪的事情,让谢家人高高兴兴地把谢道清送到了皇宫。

第一件事情,百鸟朝凤。

《宋史·后妃传》记载,正当谢家人纠结送还是不送这个问题时,谢家房顶上来了好多鸟儿,一时间,谢家的屋顶被鸟群占领了。

见此情景,有一人道:“听说谢家的女子要入宫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百鸟朝凤’?寓意谢家女子要当皇后?”

一听这话,谢家人大喜不已。

第二件事情,化蝶重生。

还是《宋史·后妃传》记载,在去京城期间,谢道清突然得了一种皮肤病,结了一层厚厚的痂,导致本来就丑的面容更加丑陋了。

谢家人全都慌了:完了,完了,这等模样,怎么见人呀。咱们就等着惹怒皇帝,被株连九族吧。

结果,过了几天,谢道清的病好了。痂脱落后,众人一看,谢道清粗黑的皮肤变白了,眼睛旁的大黑痣也消失不见了。

目睹了丑女蜕变后,大家认为这个女子非常传奇,一定获得了上天眷顾,大富大贵。此去京城,必成为皇后,母仪天下。

谢道清来到了京城,得到了宋理宗和杨太后的召见。杨太后看见谢道清大吃一惊,就对谢家人道:“这个女孩这么漂亮,你们为什么上报说她丑呢?这可是欺君的大罪呀。”

宋理宗看见这个女子,也大吃一惊。毕竟,已经有人告诉过他了,结果,如此美丽的女子,真是颠覆了自己的想象。

在杨太后的撮合、宋理宗认为还不错的情况下,大家同意了这门婚事。宋理宗选择了一个良辰吉日,正式迎娶了谢道清。

其实,宋理宗之所以认为谢道清漂亮,完全是期待效应的结果。这就好比相亲时,媒婆告诉你,对方身高不足1.5米,体重160斤,结果,相亲时一看,对方身高1.6米,体重120斤,虽然还是一个矮胖子,但比想象的好多了,也就对其有点好感了。

宋理宗的心理,就是如此。之前有太多人告诉他,这就是一个丑女。结果,看见后,宋理宗认为还不错。其实呢,等宋理宗明白过来后,他就不喜欢这个女子了。毕竟,皇帝见过太多太多的美女了,谢道清这种姿色的女人,只能算是长相平平。

宋理宗迎娶谢氏后不久,就不理会这个姿色平平的女子了。宋理宗转移目标,跟一个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的美女打得火热了。

这个女子,就是改变南宋历史的女人——贾妃。

宋朝的“唐玄宗”

在国色天香的美女中,宋理宗最喜欢的就是贾妃了。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个女子,以至于宫中都出现了这样的词语——“不立真皇后,乃立假皇后邪?”

可惜的是,贾妃集皇帝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无福消受。没过多久,贾妃就病逝了。贾妃死后,皇帝悲痛了好一阵子。悲痛完,皇帝又跟阎妃打得火热,把贾妃彻底地忘记了。

当时,为了博宠妃阎氏一笑,宋理宗不惜在国门累卵、国库告窘的情况下,花费巨资为阎贵妃修建了一座功德寺。

这座寺庙的规模之大、用料之贵、装饰之豪华,令人瞠目结舌。对于这个寺院,百姓则极其痛恨。

在一个深夜,有人曾在寺内大鼓上写了一副对联:“净慈灵隐三天竺,不及阎妃两片皮。”

净慈寺、灵隐寺、三天竺寺院(由上、中、下三座寺院组成),都是杭州非常著名的寺院,辉煌无比。但是,这三座雄伟的寺院加起来都不如阎妃的寺院。大家用这种方式,痛骂宋理宗铺张浪费、穷奢极欲。

因此,阎妃成为宋朝的“杨贵妃”,被人痛骂,永世不得翻身。

人们在痛骂阎妃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痛骂已故的贾妃。大家甚至认为,这个贾妃比阎妃更甚,更不是一个好女人。

大家有这种想法很正常,因为贾妃在世时,提拔了自己的弟弟,大宋王朝就是毁在了她弟弟手里。

贾妃的弟弟、姓贾的大臣……不说自明。

书归正传,在贾妃和阎妃的帮助下,宋理宗变成了“唐玄宗”,从一个励精图治的明君,变成一个安于享乐的昏君。

皇帝昏庸,自然小人得志。在宋理宗身边,慢慢地聚集了一帮厚颜无耻、沉溺享乐的小人。对于这个小人当道的朝廷,百姓敢怒不敢言,他们画了一幅漫画暗下嘲讽。

这是一幅画了涨潮之状的漫画,潮水里面全都是乌贼。朝廷看见后大怒,因为这幅画的谐音,就叫——“满朝都是贼”!

书归正传,这些小人中有三个最为受宠,他们分别是奸臣丁大全、小人马天骥,还有宦官董宋臣。加上之前的阎妃,这四人构成了一个祸国殃民的“四人帮”。

当时,有人在朝堂门上书写了八个大字,讽刺了他们一番:“阎马丁当,国势将亡(‘当’是南宋官话‘董’的谐音)”!

殊不知,宋理宗竟然觉得很委屈,他颁布了一道手谕,辩解如下:“朕仪图治功,宵旰在念,适时多艰,未称朕意。威令玩而不肃,纪纲翕而不张,财计匮而生财之道蔑闻,民力穷而剥民之吏自若。敌非果强,特自未有以振国势;兵非不多,特莫知所以计军实。舍法用例已非矣……”

意思是:亲爱的百姓们,不是朕不努力呀,是咱们这个国家太穷了、兵太少了,也太弱了,敌人也太强了,我真的没辙呀!求求你们放过我,让我过几天安静日子吧。

如果宋理宗处于一个太平时代,他这样生活倒也可能无事。但问题是,宋理宗时期,可是一个强敌环绕的时代。北方的蒙古大军已经按捺不住,准备入侵了。

然而,第一个动手的人,竟然是宋理宗。在他的一声令下中,南宋讨伐蒙古的战役,也是唯一一个南宋讨伐蒙古的战役,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宋朝出征蒙古结果如何呢?我只知道,他的头盖骨被做成了酒杯……

更多有关宋朝内容,敬请关注《宋朝果然很有料》,京东、当当套装热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