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岁以后开始“叛逆”爱发脾气: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娃

2019-10-22     飞慕课

刚起床,就被儿子气的找不着东南西北。

让他刷牙,他偏说“不”,还说自己的牙齿昨天被“牙精灵”亲吻了,所以怎么都不肯去刷牙。

不肯刷牙,洗脸总可以吧。可他还是不愿意,非说自己昨天晚上已经洗过了。


为了让他明白“就算昨晚洗过脸,今天早上也得洗”这个道理,我列出了“你昨晚吃过饭了,但今天早上也得吃”的例子,却不小心入了自己挖的坑里。

他歪着脑袋,笃定地说:“不,我就不吃。我不吃饭,也不洗脸。”


眼看着时钟上的分针秒针在滴滴答答地转个不停,上班快来不及了!谁能理解一个一手带娃,一手工作的老母亲的心呢?

去阳台上透个气、喝口水,迅速划拉一下手机里的照片,看着儿子昔日可爱的模样,心里再默念三遍——亲生的。

面对这么一个儿子,何以解忧?

我唯有在妈妈群里找知己,不聊不知道,原来,全世界不同的妈妈却养出了同样的孩子。




我们不是养了一个假孩子,而是因为我们的孩子两岁了。

自我意识的萌芽


两岁的孩子开始说“不”,与全世界“为敌”,除了自己,他开始怀疑任何人和事,认识到“我”的存在,并且时刻想尝试去“独立”。

你会发现,那个事事依赖你的孩子,开始跃跃欲试地自己穿衣服、鞋子,他不允许你们再继续在他的生活里“指手画脚”,即使自己穿的衣服和鞋子是错的,可他们也要将错就错。




孩子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是因为他们身体的功能的发展尚未赶上心智技能的发展。

他们知道如何去穿衣服,可无法把衣服穿好。这种身心不一致带来的挫败感,常常会让他们抓狂。于是,你就会看到一个拒绝你帮忙,但又无法料理自己生活的孩子。

这个阶段的他们是矛盾的,既想独立,又无法独立去完成一件事。




邻居家的孩子是一个一言不合就发脾气、咬人的孩子,用孩子奶奶的话说,真的是伤透了家人的心。

买了一个新玩具,他想自己捯饬。可是,却根本玩不了,爷爷一伸手,就被孩子咬了一口,他气呼呼地说:“不要你。”

据说,孩子之所以咬爷爷,是因为每次玩具买回来,都是由爷爷摸索一遍,再教他如何去玩。




当孩子步入了两岁,他们的脑袋里就有很多的问题,好奇心就像是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所以,家长们需要去保护孩子的探索的欲望,不要限制他们的行为,打击了这一份探索的心。


当Jasper还穿着纸尿裤的时候,应采儿就让他帮忙搅拌鸡蛋,一起做披萨,面包。

也许孩子可能会“搞砸”一些东西,比如,把蛋液洒出来,或者是把搞好的拌料弄乱了,可这些对于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相比是那么不值得一提,这也是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一个独立的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生活上的独立,可以做自己生活上的主人。

2岁以后的孩子,还会出现口是心非的情况,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极度以自我为中心。


而且,他们认为家长能读懂自己的心事。所以,当他们想干嘛的时候,家长如果第一时间满足他,他却很生气地拒绝。

比如,他们说想喝水,但当水杯端过来的时候,他们却会打翻,这是因为他们心里真正想的是喝饮料。一旦发现自己不被理解,他们就会懊恼、失望。




物权意识正在萌芽


这种物权意识通常表现为自私、小气、不分享、不合作。

带娃出去玩,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小“葛朗台”,不愿意把玩具分享给别人,也不愿意和别人交换。这是因为两岁以后,孩子的物权意识萌芽,懂得区分开“你的”、“我的”。

他们有“选择困难症”,出门前,自己选的玩具,到楼下就反悔了,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权利”的摸索阶段。




他们小脑袋里装了无数个问题,为什么天空是蓝色,为什么要吃饭,为什么要睡觉……

面对这些难以回答,甚至没有什么统一答案的问题,家长不要烦躁,而是尽量把自己变成“一部百科全书”,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有一次,儿子在娘家的小院子里发现了蚂蚁,他问我蚂蚁吃什么,我说吃饼干、米粒,甚至指甲盖。




为了让他相信,我花了一个中午时间,弄了米粒、饼干,剪了他的指甲,让蚂蚁来托运。

有好奇心的孩子,才能体会生活里的小乐趣,更好地融于生活。


2岁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孩子开始“不受控制”,可是,苍天不曾饶过哪个父母,因为它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也是最需要爱的时候。我们该如何与“可怕”的2岁孩子去相处呢?

佛系态度很有必要


2岁的孩子,他们最大的需求就是——我可以自己去做事。那么,父母完全可以在保证他们安全的情况下,放手让他们去做。

衣服穿反了,鞋子穿错了,也没有多大关系,当他们自己觉得不舒服的时候,自然会意识到错误,改正过来。




做一个佛系父母,不惊不讶,不暴不躁。还有那种,你想上天?那么,我尽量给你提供一个梯子,做你最好的观众给你呐喊助威,因为事实摆在那里,你是上不了天的。

自我意识萌芽的孩子,他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叛逆,与别人唱反调。

在他们心中,没有所谓的对和错,只有你和我。所以无关于原则的事情,可以顺着孩子,让他们折腾去。


做孩子的朋友


孩子最不喜欢的一款父母,可能就是居高临下的父母,你俯视他,他仰视你。

对于两岁的宝宝,他们更多时候需要的一个能懂他们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被爱滋润的孩子,才会理解和遵守父母的底线。

不给孩子贴标签


2岁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分水岭,这个时候,他们开始与过去那个自己“分解”,开始各种尝试和探索,可能会变得“不可理喻”。

这个时候,父母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比如,自私、小气、不听话等。




而是需要多一些耐心,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等着他们慢慢来。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陪伴蜗牛的日子,不急不躁,静候花开。

孩子的两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也是他们为了自由的第一场“战争”。

家长能给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陪伴,以及最大限度的放手,尊重孩子们的意愿。




既然可怕的2岁,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那么,我们就只有接受,一旦孩子安全度过这个“坎”,就能迎来以后人生的康庄大道。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tiq9G0BMH2_cNUgZOS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