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耐旱耐瘠,易种易管,曾是山区秋冬播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在细粮短缺年代,豌豆由于单产较低,加之国人多将其视为“粗鄙”之物,销售价格偏低,因而长期以来很少被关注。
但近年来,一些吃腻了精米细面的城乡居民,转而对日渐稀少的豌豆等粗粮倍感兴趣,使山区豌豆不仅市场日渐走俏,而且价格明显上涨。另外,新品种的引进与新技术的运用,打破了制约豌豆生产的“瓶颈”,改变了豌豆的“低产”形象,因此豌豆这一过去的“小杂粮”,目前正变得大有可为。
在粮食供给不足年代,我国曾将豌豆划为“粗粮”、“杂粮”,致使众多国人以为豌豆营养价值较低,这实在是对豌豆的一种“误解”。
其实,豌豆可谓浑身是宝,而且营养价值很高。据测定,成熟的豌豆籽粒,蛋白质含量高达24%左右,比玉米、水稻、小麦等禾谷作物高出一倍以上。而且其蛋白质组分合理,含有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含量高达7.2克/百克,分别是玉米、水稻、小麦的2倍、1.9倍、3倍,因而既是很好的食品,也是很好的饲料,可直接做成特色佳肴,或者加工成多种营养保健食品或优质精饲料。
豌豆的嫩苗、嫩荚、嫩豆粒不仅营养丰富,而且鲜美可口,是市场俏销的时令鲜菜。豌豆的茎叶、荚壳中,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幼嫩时是很好的青饲料,收获后的茎叶晒干粉碎后,仍然是很好的粗饲料,还可沤制成上好的有机肥料。
此外,豌豆是可越冬栽培的主要豆科作物之一,具有根系发达、根瘤多、固氮能力强的特点。据测定,每亩豌豆每季可固定空气中的氮素5~6公斤。另外,豌豆收获早、腾茬早,因而在山区发展豌豆,有助于恢复地力、提高玉米等大春作物产量。
综合考虑,豌豆决非传统认识上的低产低效作物。走出误区,豌豆生产其实潜力很大。
单位面积产量偏低,是制约豌豆发展的主要原因。多年来我国豌豆单产一直较低,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品种老化。多年来,我国豌豆育成良种较少,品种更新换代速度远不及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山区许多地方,农户种植的仍是自己留种多年的本地麻豌豆,其茎蔓较长,结荚部位较高,易倒伏、结荚少、色泽杂、产量低、效益差。有的地方虽引进少量新品种试种,但未进行隔离繁殖,引进良种与当地老品种异花授粉后,导致新品种很快混杂退化,产量逐年下降。
2、立地较差。豌豆耐瘠薄、干旱,因此绝大多数农户将其植在山区薄坡地上。这种耕地土层浅薄、肥力低下、不耐干旱,种植任何作物都难获得高产,种植豌豆自然也不会有很高产量。
3、投入过低。山区种植豌豆,多数农户采取“白籽”下地,很少施用化肥,有的施用少量草木灰、厩肥,豌豆几乎完全依靠地力及自身固氮能力生长,其先天营养不足,后天又未做补充,自然难获高产。
4、管理粗放。许多农户种植豌豆,播后很少管理,既少中耕除草,又不防病治虫,基本上是“秋播一把籽,来年望天收”,结果产量与精耕细作的玉米、水稻等差距越拉越大。
在目前豌豆价高俏销形势下,提高豌豆效益的关键是要设法提高豌豆单产。近年来,新品种的引进与新技术的推广,为大幅度提高豌豆单产创造了条件。尤其是近年来新育成的豌豆良种,高杆变矮杆、蔓生变直立、全叶变半叶、迟熟变早熟,豌豆的植株形态发生了大的变化,单产也随之出现了质的飞跃。
在国外,豌豆最高亩产已突破500公斤。我国新选育的豌豆良种,目前大面积种植亩产已达到250~300公斤,良种与良法配套的高产示范田,亩产甚至达到400公斤,彻底改变了豌豆固有的“低产”形象。
目前要提高豌豆单产,需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1、不断更新良种。选用优良品种,是提高豌豆单产的基础与关键。山区传统的地方品种虽耐旱耐瘠,生长势强,茎蔓生长量大,但经济系数低,单产难有大的突破。而近年来新育成的豌豆新品种,植株明显矮化,结荚多、抗倒能力强,经济系数高,产量明显较高。不断引进、筛选适宜山区种植的新品种,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加速良种推广,促进品种更新换代,是迅速提高豌豆产量最简捷有效的措施。
2、改善立地条件。要改变豌豆只种薄坡地,不种好地的传统习惯,选择部分水肥条件较好的旱地,或能起旱、不渍水的冬闲水田,种植耐肥抗倒能力强、增产潜力大的豌豆新品种,不仅可以明显提高产量效益,而且可以培肥地力,增加后茬产量。
3、加大肥料投入。良种要高产,养分需跟上。据研究,每生产100公斤干豌豆粒,需纯氮3.1公斤、磷0.9公斤、钾2.9公斤、钙1.9公斤,亩产300公斤豌豆,需施农家肥2000公斤,复合肥40公斤,或碳铵20公斤,磷肥30公斤,氯化钾15公斤。为充分发挥豌豆良种的高产潜力,种植时应改变过去“只种不投”或“尽量少投”的传统习惯,酌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当加大肥料投入,才能保证豌豆生长健壮,实现优质高产。
4、加强田间管理。良种虽好,还需良法配套。要在提高豌豆产量,管理上除须抓好中耕除草、看苗追肥等日常管理外,尤其要抓好花期治虫,开花前后根据豌豆蟓发生情况,抢在成虫产卵盛期或者幼虫孵化盛期,选择高效低毒杀虫剂喷施1~2次,不仅可以提高豌豆产量,而且利于豌豆的后期保管,提高豌豆种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