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的高粱酿成酒,效益大增,全过程步骤请收好,8分钟学会

2020-03-16   稻荷艺文


酿酒用糯高粱

过去山区,玉米种植面积较大,为提高土地种植效益,近年许多农户调整产业结构,从四川、山西等地引进酿酒用糯高粱新品种。种植糯高粱属短平快项目,当年春季种植,秋季即可收获。农户可将产品直接出售,也可自己酿酒,酒糟用来喂猪,其加工转化后的高粱酒、土猪肉也属市场上的“俏货”,亩产值更高,可达6000~8000元,一个贫困户种植2亩,产值可轻松过万元。因此种植糯高粱酿酒实属稳妥可靠、立竿见影的脱贫致富项目,只要农户勤劳肯干,完全可以实现当年种植、当年脱贫。

运用传统工艺酿造出的纯正高粱大曲酒,品质更加香醇,因此产品价格虽然是玉米酒的一倍以上,仍然十分俏销。其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如下:


酒曲


一、制作大曲

酿造大曲酒,必须提前制作大曲。“曲乃酒之骨”,酒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酒的质量。

制作大曲一般在端午节前后,趁温度较高时进行。其工艺流程为:

1、备料。一般采用纯小麦制曲,也有农户添加少量豌豆。原料最好选用干燥、饱满,无杂质、无病虫、无霉变、无异味、无农药残留的当年新收小麦或豌豆。

2、润料粉碎。制曲前先将原料淘洗干净,润料3~4小时后,用粉碎机破碎成“梅花瓣”状,注意不能粉得过碎、过细。

3、拌料。将粉碎的原料加水反复拌匀,含水量控制在36~38%。感官判断以手握成团、齐胸落地即散为准,过干、过湿对后期发酵均不利。也有农户根据需要,在拌料时加入嫩玉米浆、熬制好的野菊花(或其它中药材)水等,其目的是酿造具有不同风味或功能的大曲酒。

4、踩曲。将拌好的料倒入木制曲模中,用脚踩成类似土坯形状的“曲胚”。踩曲时应注意将四角踩紧,中部稍松并微微隆起。踩好的曲胚略呈“龟背型”,以内松外紧、松而不散为宜,这样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衍,生产出的大曲多为黄色,曲香浓郁。近年来,也有不少农户改成将拌好的料装入较薄的塑料编织袋(俗称蛇皮袋)中,扎紧袋口后在曲模中踩实,连袋一起进入培养工序。


糯高粱


5、培养。踩好的曲胚先在室外摊晾2~3小时,待表面略干、变硬后,再搬进专门用于培养大曲的曲室中。

曲室使用前先打扫干净,然后在地面铺一层洁净、干燥、无霉变的麦秸(或稻草),厚约15厘米。将曲胚均匀地水平放置在麦秸(或稻草)上,每块曲胚间留2~3厘米空隙。在曲胚面上再铺一层麦秸(或稻草),厚7~8厘米,然后再放置一层曲胚。如此交替排放曲胚4~5层,最上层曲胚面上再盖一层麦秸(或稻草),厚约10厘米。一道曲墙堆码好后,再码下一道曲墙,每道曲墙间要留约50厘米宽走道,以便日常检查。排放曲胚过程中需注意:一要轻拿轻放,防止曲胚破碎;二要排放整齐,防止曲墙倒塌;三是上下两层曲胚间要交错排放,以便空气流通;四是曲室内不可排放过满,要留出一定位置,作为后期翻曲时转移曲胚场所。山区有的农户排放曲胚时,在其间夹放一些黄蒿,以增加酒的香气。

曲胚入室后,控制好曲室内温度与湿度,是提高大曲质量的关键。曲胚刚入室时,为提高室内湿度,需在麦秸(或稻草)面上喷水,以表层麦秸(或稻草)湿润而水滴不下渗到曲胚上为宜,一般室温高时可适当多喷,室温低时应适当少喷。喷水后随即关闭门窗保温保湿。随着根霉、曲霉等各种微生物在曲胚表面大量繁殖,曲室内温度会逐渐升高。一般在第5天或第6天(低温季节需7~8天),曲堆内温度会升至顶峰,最高温度可达60℃以上。

当曲胚表面挂满霉衣,用舌尖品尝有特殊甜香味道时进行翻曲。翻曲的目的一是调节温湿度,使每块曲胚发酵均匀,菌丝由外向内生长;二是使曲胚逐渐成熟、干燥。翻曲时将地面及曲胚间湿麦秸(或稻草)取出,更换成干麦秸(或稻草),同时将曲胚由平铺改为侧立,适当加大曲胚间距离。翻曲后曲堆内温度会明显下降,但随后又逐步升高,大约1周左右升至最高点,此时进行第二次翻曲。经过两次翻曲后,曲胚逐渐失水变干。在翻曲后15天左右,打开曲室门窗进行通风换气,进一步加速曲胚干燥。翻曲后40~50天,曲堆内温度逐渐降至室温,曲胚大部分已经干燥,此时即可将曲胚搬出曲房,转至阴凉通风处贮藏。曲胚转场时,发现水分偏高、分量偏重的曲胚,应将其单独放置在通风良好处,使其加速干燥。干燥的成品曲,品质好的外观金黄色,鼻嗅有明显酱香味。

新制的大曲干燥后,还需在阴凉通风出存放3~4个月,使曲胚内各种微生物在时间的作用下进一步发生复杂演变,由“新曲”变为“陈曲”。用陈曲酿造的高粱酒,味道更加香醇,不会发酸。



二、制作酒醅

制作酒醅是农村酿造大曲酒的重要环节,一般在秋收后进行。其工艺流程为:

1、备料。纯高粱大曲酒必须以纯高粱为原料,不添加玉米、小麦等其它粮食。最好选用色泽鲜亮、颗粒饱满,无杂质、无虫蛀、无霉变、无农药污染的当年新收获高粱。

2、粉碎。将高粱与大曲分别用粉碎机粉碎,细度以通过20目孔筛的颗粒占70~75%为宜,注意不可粉得过细。也有农户使用整粒高粱,蒸料前把高粱用清水浸泡2~3天(期间注意换水),具体浸泡时间视温度高低确定,温度高需时短,温度低需时长,将高粱泡透(手能掐动、无硬心)即可。

3、蒸料。将粉碎后的高粱加水湿润并反复拌匀,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度,然后将其放甑中蒸20~30分钟。蒸过的料,外观以熟而不粘、内无生心为好。如果原料数量较少,可将其直接用沸水烫熟。如果用浸泡好的整粒高粱,需放甑中蒸30分钟左右,以内无生心、外微开花为度。

4、拌曲。将蒸熟的高粱取出,散开摊晾至温热(25℃左右),注意摊晾时间不可过长,以减少杂菌侵入,随后加入粉碎的大曲反复拌匀。大曲用量根据曲的质量确定,质量好的可少加,质量差的需适当多加。一般每100公斤高粱,加入大曲30公斤左右。加曲后料湿度,以手握成团指缝有水珠沁出为度。

5、入池发酵。山区农家酿酒,多数都挖有固定的酒窖(发酵池)以备常年使用。每次使用前,先将酒窖修补好,并在窖内垫一层较厚的塑料膜,然后将料放入其中逐层踩实。料装满酒窖后,将面上踩平踩实,用厚塑料膜盖严,然后再用厚约10厘米的黄泥将窖口密封严实,确保外部空气与杂菌不能进入窖中,最后在酒窖上覆盖麦秸或稻草保温。发酵期间要经常扒开麦秸或稻草查看,发现泥面干燥龟裂需及时喷水保湿,并将裂缝处补严。如果料较少,也可将其装入塑料壶内,加盖密封后置于室内温度18℃~20℃(夏季不超过25℃)处,促其自然发酵。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发酵期间料都不能接触空气,防止杂菌侵入感染。在酒曲内各种微生物作用下,高粱淀粉逐渐转化为酒精。经过约35天发酵,料已变成富含酒精的“酒醅”,此时即可进入蒸馏取酒环节。


三、蒸馏出酒

蒸馏出酒农村俗称“烤酒”,就是将酒醅内的“酒”通过蒸馏、冷凝从酒醅中分离出来,变成能够饮用的“大曲酒”。其工艺流程为:

1、备谷壳。山区农村烤酒时,必须拌入一定比例的谷壳作为填充物。一般选用干燥、新鲜、色金黄、较完整,且无杂质、无霉变、无虫蛀、无异味、无农药残留的优质谷壳。如果用陈谷壳,在使用前需先除杂,然后再清蒸约30分钟。

2、拌料。将发酵好的酒醅从酒窖中出(或从塑料壶中倒出),加入备好的谷壳迅速拌匀。一般每100公斤酒醅加入谷壳10~15公斤。刚取出的酒醅湿而且黏,添加谷壳可使其在蒸馏过程中保持松散透气,以便蒸汽均匀穿透其中,并将所含酒精充分、均匀地带出,进而提高出酒率。

3、上甑蒸馏。农村烤酒需要用到几样特制的工具,其中包括一大一小两口铁锅(大的在下称“底锅”,小的在上称“天锅”),一个用于装料的木质桶状“酒甑”,一个防止蒸气泄露的密封圈(将篾圈外缠稻草,再用麻布片或塑料膜缠绕包扎制成),一个将酒从酒甑导引至酒壶内的木质“酒进子”,一个临时装酒用的酒壶(或酒桶),以及一些辅助工具。同时还要备足干燥的硬柴。

烤酒时先将铁锅及酒甑等工具洗净,天锅的底部也要刷洗干净,以防出现杂质或异味。将酒甑置于底锅上,在锅内加水至酒甑下口完全淹没。在酒甑底部安置好木格,垫好篾笆以便装料。然后用大火将底锅内水烧开,将拌好的料均匀、松散地撒在酒甑内的篾笆上。每撒一层料,等蒸气穿透后迅速在其上再撒一层。加料过程中注意手法要轻,不可将料塌实,以免影响蒸气贯通。待料加至接近酒甑上口时,放置好引导出酒的“酒进子”,垫好密封圈,然后将天锅放置在密封圈上,仔细检查天锅与酒甑间是否漏气。然后在天锅内加入冷水,用大火蒸一会儿后,携带着“酒”的热蒸气就会自下向上升腾至天锅锅底,在遇到低温后凝结成液体,落至“酒进子”的托盘上,然后通过“酒进子”上预设的管孔导出酒甑。在酒进子出口放置酒壶(或酒桶),将酒接住即可。为防灰尘、杂质,一般在酒壶(或酒桶)口覆盖干净的棉布或纱布进行过滤。

在烤酒过程中,一要掌握好灶内火候。刚上料时火要猛,这样可以保证蒸气迅速穿透料早出酒。但出酒后火要稳,使酒醅中所含酒精能够均匀、充分地挥发,提高出酒率。二要注意经常给天锅换水。发现天锅内水变热后就要舀出,兑入冷水使其保持在35℃以下,以便酒气在锅底冷凝。三是出酒后要随时品尝。最初烤出的酒农村称之为“酒头”,这种酒度数(酒精含量)较高,酒性较烈;后来出的酒度数逐渐下降,酒性趋于平和;最后出的酒农村称之为“酒尾”,度数偏低,味淡而且发苦,这时就不能再接酒了,否则会影响整个酒的品质。


品酒


四、二次发酵蒸馏

山区农村烤酒,第一次烤出的称之为“头道酒”。由于料发酵还不彻底,因此还要进行二次发酵,并进行二次蒸馏取酒,农村俗称“烤二道”。

二次发酵方法是:将第一次蒸馏取酒后的酒糟取出摊晾,待温度降至30℃以下后,再加入约20%的大曲反复拌匀,随后装入酒窖或塑料壶中,将口封闭严实进行发酵,方法与第一次发酵基本相同。

待二次发酵完成后,取出酒醅进行第二次蒸馏取酒。此次烤出的酒,农村称之为“二道酒”。由于“头道酒”与“二道酒”在度数与口感上都有明显差别,因此需将两次发酵蒸馏所得酒兑在一起,这样高粱酒的口感更加调和,质量一致而且有所提升。

经过两次发酵蒸馏,正常情况下100公斤高粱可出酒38~40公斤,即出酒率在38%~40%。烤酒后的酒糟,农村一般将其晒干后做猪饲料,使用时需添加玉米、红薯、青饲料等。

农村烤酒,根据需要也有烤一道或三道的。只烤一道出酒率较低,但烤酒后的酒糟内营养物质还比较丰富,是上等的猪饲料。烤三道可提高出酒率,但酒品质下降,酒糟做猪饲料质量也较差。



五、贮藏陈化

新烤的高粱酒,直接饮用口感浓烈暴躁,不够香醇,饮用过量容易“上头”。因此,农户常将其密封贮藏半年以上,待酒自然陈化,变得更加香醇后再取出饮用。(熊 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