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是我国蔬菜设施栽培中的主要菜种之一,种植面积大,生产时期长,但近年来生产效益下滑现象明显,造成效益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对症施治,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提高生产效益。
黄瓜是我国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由于产量高,生产效益颇佳。但是近年来,生产效益呈下滑趋势,根据对我国设施黄瓜生产现状的调查,造成设施黄瓜效益下滑的原因主要有:
1、设施黄瓜发展普及快,产能提升,导致价格下滑,单位面积生产效益下滑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由于农村经营体制和栽培技术的双重制约,我国黄瓜生产表现种植规模小,产量低,黄瓜售价高,为高档细菜之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我国工业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对黄瓜的需求量增加,黄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种植方式以露地为主,设施栽培所占比例较低。我国的设施栽培起步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北京郊区的保护地栽培经验受到栽培界高度关注,塑料拱棚栽培从1965年开始推广,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在全国普及,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不加温温室”成功应用于生产中,在北方产生了较大反响。其后不断进行完善,突破了严冬日光温室生产黄瓜的难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国家立项推广这一技术,我国保护地黄瓜发展势头迅猛。目前,黄瓜保护地面积已占到了黄瓜种植面积的42%左右,其中大棚面积约为23%,节能日光温室面积约为17%,玻璃日光温室约为2%。随着设施种植面积的扩大,产能增加,市场供给量提高,售价降低,反季节黄瓜由贵族蔬菜开始向普通百姓饭桌挺进,单位面积栽培效益下滑。
2、种植周期长,栽培环境恶化,导致生产效益下滑
设施栽培场所相对较固定,随着栽培周期的延长,复种指数提高,设施内病虫害积累增多,加之设施内高温、弱光等条件,导致病虫害严重发生;温室生产中水分补充以浇灌为主,肥料补充以化学肥料为主,长期浇水,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根系的生长受到抑制,严重影响黄瓜生产的顺利进行,不利产量和效益的提高。
3、设施蔬菜生产的多样性,也对黄瓜的效益提升形成较大的影响
随着设施栽培的不断完善,设施内栽培的蔬菜种类越来越多,市场供给的蔬菜花色品种越来越丰富,消费者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对黄瓜消费形成一定的冲击,导致黄瓜售价下降,生产效益下滑。另外,设施栽培季节性强,设施黄瓜成熟期过分集中,售价较低。
4、产量较低,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造成设施黄瓜低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病虫危害:特别是霜霉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蚜虫、红蜘蛛等的危害,导致叶片光合能力下降,常造成大幅度的减产。
(2)肥料欠缺,养分供给受限:黄瓜为高产作物,生产中对土壤养分消耗量大,设施栽培中,如果养分补充不及时,特别是有机养分供给不足时,土壤会越种越贫瘠,越不利产量和效益的提高。
(3)早衰现象的发生,导致结果能力降低:在设施栽培中常由于肥水供给不及时或供给量欠缺,导致植株生长势衰弱,弱苗结瓜,生产能力下降。
(4)环境不适,适期不坐瓜:黄瓜雌花出现的早晚决定产量的高低,设施栽培黄瓜对环境要求严格,黄瓜雌花分化的早晚,是由品种特性及外界环境决定的,影响雌花出现的早晚环境条件主要决定于光照和湿度。
黄瓜喜温且不耐干旱,湿度大常易在叶表面形成水膜,干扰气体交换,并对光线产生折射作用,影响光照强度;湿度还影响蒸腾作用和水分养分的吸收,不利坐瓜。
黄瓜虽属于短日照作物,但在设施生产中由于反季节栽培本来光照时间短,加之覆盖,生长时间太短,反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在设施生产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足,也是影响坐瓜的主要因素之一。设施栽培中由于环境密闭,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低微,仅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二氧化碳不足,植株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不利养分积累,导致坐瓜率低。
授粉不充分,也是影响设施栽培中黄瓜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黄瓜不虫媒花,设施栽培环境密闭,环境中昆虫数量少,常导致授粉不充分,不利坐果的顺利进行。
(5)化瓜现象在设施栽培中发生较普遍,对产量的形成构成明显影响:化瓜是设施黄瓜生产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引起化瓜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
温度的影响:高温或连续阴天低温,白天室内气温高于32℃,夜间高于18℃黄瓜光合作用受阻,呼吸消耗骤增,造成营养不良,同时高温还会造成雌花不能正常发育,出现畸形瓜;黄瓜喜温,阴天温度低于10℃黄瓜生长缓慢,5℃时停止生长,导致化瓜。
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低:设施栽培环境处于密闭状态,二氧化碳消耗后得不到及时补充,常处于贫乏状态,二氧化碳缺乏,使光合作用严重受阻,不利瓜条政党生长,出现化瓜现象。
水肥不足或施氮较多也易引起化瓜:如果水肥供应不足,光合产物减少,满足不了黄瓜生长发育的需要,就会引起化瓜,施用氮肥较多时,易导致植株徒长,生长中心转移,出现化瓜现象。
密度过大也会引起化瓜:黄瓜根系主要集中在地表,密度大时,根系竞争土壤养分,地上部茎叶竞争空间,透光透气性降低,导致光合效能降低,出现化瓜现象。
瓜条采摘不及时会加剧化瓜现象的发生:瓜条采摘不及时性,会导致上部的雌花养分供给不足,引起化瓜。
1、完善设施功能,提升生产档次
我国黄瓜设施栽培形式多样,既有低档次的覆膜栽培,小拱棚生产,又有中档次的大棚生产和高档次的温室生产,生产档次越低,技术含量越低,生产难度越小,普及面越大,越容易出现产品密集上市,生产效益提升的难度越大,因而在设施黄瓜生产中应注意提升生产档次,可通过完善设施功能的方法,将黄瓜的种植期安排在一年中黄瓜最短缺的季节,促进售价提高,提升效益。
2、加强环境管理,改善栽培环境,保障设施黄瓜生产的顺利进行
要加强休棚期设施内土壤的深翻,以熟化土壤,增加土壤的活性,通过大量增施有机肥,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为黄瓜生产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与豆科作物,茄科作物等轮作倒茬,减轻根结线虫等病虫害的发生,为黄瓜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避实就虚,调整播期,化解市场风险
在黄瓜种植时要密切关注产业发展动向,掌握发展越势,合理安排播期,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的发展方略,避实就虚,尽可能的错开播期,将黄瓜的采收期调整到市场黄瓜上市量最小的季节,以利售价提高,提升效益。
4、调高生产目标,精品化生产
消费群体不同,消费能力是有差别的,在黄瓜生产中,要以饭店供应及出口为目标,合理安排种植品种,落实生产措施,进行精品化生产,以优取胜。
5、应用综合措施,提高产能
(1)根据不同的设施栽培,选择相应的品种:设施栽培由于环境改变,对种植品种要求较严格,设施栽培的多样性,要求种植品种也多样性,象塑料大棚春早熟黄瓜生长过程中温度、光照条件较为适宜,对品种要求不严,绝大部分品种可种植,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种植期长,黄瓜生育期需要经历较长时期的低温、弱光阶段,必须选择耐低温弱光品种,而且要求植株长势强,不易徒长,分枝少,雌花节位低,高产抗病。
(2)保障肥水供给,为产能提高打好基础:黄瓜为高产作物,我国已出现了亩产25984公斤的高产记录,充分说明黄瓜的生产潜力是巨大的,高产必然要消耗大量的土壤营养,只有充足的营养供给作保障,黄瓜的高产才有可能,因而在设施栽培时要保障肥水的供给,为高产打好基础。一般设施栽培黄瓜亩基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不能少于5000公斤,三元复合肥的用量应在25公斤以上,根瓜长15厘米左右时开始追肥,亩施三元复合肥15公斤左右,从初次采收开始至结瓜盛期一般10—20天浇一次水,隔一水追一次肥,饼肥、腐熟鸡粪和三无复合肥交替使用,进入结瓜盛期,每10—15天追一次肥,一般每次追肥用饼肥150公斤左右,腐熟鸡粪1000公斤左右,三元复合肥15公斤左右。
应加快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有效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为高产创造条件。
(3)推广育苗移栽,延长黄瓜生长时间,以提高产量:随着穴盘工厂化育苗的大量推广,有效的克服了黄瓜根系再生力弱,不耐移栽的不足之处,使黄瓜的育苗移栽得以大面积推广,一般春大棚黄瓜苗龄应控制在45天左右,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苗龄应控制在50天左右。
(4)实行嫁接栽培:黄瓜生产中应用黑籽南瓜或白籽南瓜作砧木,进行嫁接栽培的方法,可有效的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克服设施土壤连作障碍,提高植株的抗逆性,促使植株旺盛生长,增产效果明显。
(5)变温变光管理,促进黄瓜产量提高:黄瓜设施栽培时采用变温变光管理,可防止植株徒长、僵苗等现象的发生,促进雌花形成,有利早结瓜,多结瓜。
在发芽期创造高温、高湿、足光的环境条件,培育壮苗:在播种后到第一片子叶出现的3—6天中,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之间,提高湿度,增加采光量,以促进出苗,防止僵苗或幼苗徒长。
在幼苗期要求低温短日照,以促进根系生长,扩大叶面积,促进花芽分化:黄瓜为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在8小时左右,有利雌花的形成,在幼苗期极易出现徒长现象,因而应控制温湿度,防止幼苗徒长,减少养分消耗。通过对草帘或保温被的迟揭早盖,创造短日照条件,温度白天控制在25—27℃,夜间控制在15—18℃。
初花期缩短日照时间,提高温度,促进雌花形成,以利产量提高:黄瓜花期在短日照(8小时以下)和较高温度(27℃左右)下雌花增加,因而在初花期应尽量创造短日照和较高温度的环境条件,白天一午午温度在18—30℃之间,促进旺盛的同化作用制造营养,下午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光照弱,同化作用弱,有利减少养分的消耗,夜间前半夜温度控制在16℃左右,有利营养物质的运输,后半夜温度控制在12℃左右,抑制植株的呼吸,减少养分消耗,防止徒长和落花落果。
结瓜期前期注意防冻,促进光合产物的增加,盛瓜期注意降温降湿,防病保秧,延长采收期,在绀瓜期仍采用短日照,以促进多形成雌花,在进入盛瓜期后应延长光照时间,以增加光合作用的能力,增加光合产物积累,提高产量。温度管理的具体要求为;在结瓜前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之间,夜间气温15℃,不能低于10℃。晴天早上通风,晚上关闭通风设施,阴天只在中午高温时通风,在盛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4—28℃之间,夜间室温控制在15℃左右,逐渐加大通风量,在夜间外界气温不低于15℃时可昼夜通风。
(6)预防化瓜,提高产量:设施栽培时要适当稀植,每亩栽植3000—3300株,保持良好的通透性,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结果期加强设施环境的管理,尽可能的将环境调优,减少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化瓜;要采取适当措施补充设施内的二氧化碳,克服设施环境中二氧化碳低的不利影响;加强施肥管理,注意各营养之间平衡施用,防止肥料欠缺或施氮较多的不利影响;适时注意采摘瓜条,促进后续瓜健壮生长。
(7)加强植株调整,集中养分供给,以利产量提高:在设施栽培中,要引导植株向上发展,进行立体栽培,以增强植株的通透性,促使多结瓜,多采用吊蔓栽培,可将尼龙绳直接系在设施的拱架上,下端系小木棍插入土中固定,或直接系在植株茎基部。随着植株的生长,每天要将主蔓缠绕在吊绳上,以保证黄瓜龙头向上生长。为了集中营养,促进根系和瓜秧生长,12节以下的侧蔓尽早打掉,12节以上的侧枝,叶腋有主蔓瓜的侧枝应打掉,叶腋无主蔓瓜的侧枝保留,结1—2条瓜,瓜前留2片叶摘心,植株长到25—30片叶时摘心,促进回头瓜,侧枝瓜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