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路边写作业,路人想辅导讲题,男孩:我怕你文化水平不够

2019-10-29     妈咪参考

“本文由妈咪参考原创,感谢支持,欢迎转发分享”

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觉:现在的孩子人虽小,却一个个鬼精鬼灵的,有时候说出来的话常常让人意想不到,甚至有些大人都说不出来。

一所小学附近的小公园内,一位路人发现两个小男孩正趴在台阶上写作业。询问两个孩子卫生棉在这里趴着写作业。

其中一个小男孩侃侃而谈,说自己平时放假一直在玩,都是最后一天才把所有作业补齐。

路人又问:“你看其他同学都在玩,你为什么在这写作业,不跟他们一起玩。”

小孩说:“他们是玩完了以后回家还得写作业,我们是现在写完了,回家一直玩。就像‘氪金’,氪一会一时爽,一直氪一直爽。”

(作为“老年人”,特意去科普了一下“氪金”:源于“课金”小朋友的意思应该是特质网游游戏中充值行为。解读为:充值一会一时爽,一直充值一直爽。)

当路人又问:“那你作业写完了吗?”

小孩很自豪地说:“除了这道题不会其他都做完了。”

路人好心地表示可以帮他看看这道题,小男孩竟然果断地拒绝了,还掷地有声地说:“不用了,我怕你文化水平不够。”听完这句话,好心的路人哭笑不得。

之后小男孩有补充道:“只要是我以前被人坑过。”

是什么造成了孩子像个“小大人”

很多人觉得孩子像个“小大人”很可爱,明明年纪很小,却总能说出超越年龄的成人之语。但事实上,孩子“小大人”式的现象背后,其实往往是父亲在成长过程中的缺席导致的。

1. 父亲不在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

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会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亲密感,一旦家庭这种氛围丧失,孩子的心理就会受到影响。

尤其是父亲的长期缺席,会使孩子觉得恐慌、神经紧张,以外表“小大人”式的坚强来伪装自己,获得父母的关注。

2. 父母关系不好使孩子如履薄冰

事实证明,父母相爱、关系和谐的家庭,孩子也会开朗自信,行为举止上比较少有顾虑。而那些父母关系紧张、动不动就争吵的家庭,孩子的行为也会趋向于谨小慎微。

孩子害怕自己的行为出现问题,而引起父母的争斗,因此往往会收敛自己的行动,以“小大人”式的表现避免引起父母争端。

3. 父亲不在易使母亲情绪焦虑

当爸爸总不在家的时候,母亲的情绪也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过分紧张、焦虑的情况,这时候,宝宝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小大人”式的行为,以此来分担母亲的压力,成为母亲的依靠。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孩子过于早熟,像个“小大人”的问题,那就打开今日头条APP,在上方搜索栏输入“孩子像个小大人怎么办”

孩子像“小大人”容易出问题

孩子明明还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可内心却拥有如成年人一般成熟的内心,这其实是身体与思想的强行剥离。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一起成长,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健康的成长方式,否则,孩子的心理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1. 心理早熟

孩子本该在什么阶段就享受哪个阶段的学习和快乐,可是“小大人”式的孩子往往会比同龄人具备更成熟的心智,这使得他们体会不到这个年龄段应该拥有的快乐。

另外,身体上的稚嫩又使得他们无法融入大一些孩子的生活,因此就出现了不上不下的状态,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人际交往都没有好处。

2. 没有自主性

像“小大人”式的孩子,在考虑和处理问题时往往会从大人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必然是错的。这样一来,孩子自己内心的想法就被压抑和忽视了,表现出来就是缺乏自我,没有自主性。

3. 面对未来充满茫然

什么是家长需要的,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在孩子长大后,可能对这样的问题会越来越茫然。当孩子习惯了当个“小大人”,就会以家长的意识为主,家长让自己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做什么能让父母开心自己就做什么。

可未来毕竟是自己的,当孩子真正独立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就会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妈咪唠叨:

其实,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健康成长,不催促,不束缚,不压制,让孩子享受成长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妈咪参考,用科学的育儿经验,给你绝对的干货分享,用专业知识为孕妈和宝宝护航~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iHgG24BMH2_cNUgufz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