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平时学习挺好,怎么一到考试就“完蛋”,问题可能出在这里

2019-10-24     妈咪参考

“本文由妈咪参考原创,感谢支持,欢迎转发分享”

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小李对孩子的学习就特别上心,生怕孩子一个不努力,早早摔倒在起跑线上。为此,小李每天下班第一件事都是查看孩子的课堂笔记,跟老师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

尽管孩子在课堂上笔记做得很好,课后作业完成得也很认真,可在学校进行的阶段性单元测试上,还是考出了班级倒数的成绩,这让小李一度怀疑老师判错了卷纸。

学得好为什么却考不好呢?小李的判断到底在哪里出了问题?其实,孩子的学习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那么怎么样才到学得好呢?

“学得好”有哪些表现

1. 有较强的专注力

只有注意力特别集中,才会提高学习效果。而有些孩子看似很努力,很用功,其实很可能心思早就飞走了。他的注意力根本不在学习上,看书只是一种溜号的掩护。

2. 基础知识扎实

就像老话说的“想要跑先学会走”,在学习上是一个道理。如果最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怎么可能做出复杂的题目来呢。

所以,“学得好”的孩子一定是做好了课前预习,随手记录课堂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并进行课后巩固等,这样才能打好学习基础,为将来掌握更完整的知识框架做准备。

3. 能合理安排时间

人们会发现,那些学习好的孩子往往会清醒的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下一步要做什么。他们有比较强的时间观念,会把时间合理安排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专攻弱点,对自己的知识盲区查缺补漏。

4. 学习目标明确且容易实现

学得好的孩子有很坚定的学习目标,而且这个目标一定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这样孩子才会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继续前进的动力。

什么才叫“考得好”

一般来说,真正懂得什么叫学得好的孩子,一定也能做到考得好。这个考得好不仅仅是指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更是指孩子能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并能在需要的时候真正应用上。

比如,孩子学完了勾股定理的知识,在家里想做一个三角形模具的时候,已经有两个木条的情况下,孩子就可以通过所学很快计算出第三边,而不用边做边试了。

为什么有的孩子学的好,考试却屡屡失利

1.过于自信导致轻敌

这些孩子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已经非常熟练,觉得试题过于简单,没有挑战,因此在做的时候往往掉以轻心,甚至连草纸都不用,心算就得出答案。做完后又懒得检查,使得他们经常在不该丢分的时候出错。

2.过于紧张导致发挥失常

有些孩子平时做题一点没问题,可一到考试这种正式场合,心理素质就不强了。有时候因为过于紧张,出现拉肚子,胃疼等一些生理反应,从而影响考试状态和成绩。

孩子遭遇学习困难时,家长如何应对

1. 让孩子学会平常心对待考试

一次考试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因此家长要让孩子保持平常心,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也不要过于看重成绩。

2. 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成绩

家长也要放平心态,与其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如看孩子是不是已经足够努力了。只要孩子一直在努力,哪怕没有考出好成绩,家长也要不吝表扬,及时给孩子鼓励,让孩子能更自信地继续学习。

3. 适度地带孩子放松放松

如果孩子对考试过于紧张,家长不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带孩子去户外运动运动,或者去游乐场玩一玩,把考试的事暂时放在脑后,这样孩子心理就会极大的得到缓解。

妈咪唠叨:

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和考试,家长首先要放平心态,别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只有孩子抛开表面功夫,把知识真正学会,才能取得好成绩。


妈咪参考,用科学的育儿经验,给你绝对的干货分享,用专业知识为孕妈和宝宝护航~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ev0_m0BMH2_cNUgsuI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