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火,票房突破20亿。趁周末,我带瓜瓜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其实是讲给成年人的故事,瓜瓜有点看不太懂)。
电影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那个拼死与命运抗争的主角哪吒,反而是男二,背负整个龙族崛起大任的龙太子敖丙。说实话,我很心疼敖丙。
哪吒是混世大魔王,整日上蹿下跳的闯祸精,不管别人如何误解和排挤他,总有爸妈和师傅无条件的爱与包容。
而敖丙呢,灵珠转世的他,是个从不犯错的超级乖小孩。龙王被锁在海底分身乏术,希望儿子修炼成仙帮龙族翻身。敖丙每日自觉辛苦练功,龙王和师傅只要关心下进度就可以了。乖孩子敖丙没有童年,没有陪伴,只有“使命”。就连自己在海边交了一个朋友,都要被责骂.
李靖夫妇是理想中的完美爹妈,而龙王,却更像现实里望子成龙的父母。
为人父母,我们都想当个好家长,希望孩子有出息,将来过得比自己好。但在成为好父母的路上,往往容易用力过猛。
最常陷入的误区就是以爱之名,要求孩子“听我的”,覆盖孩子的想法、插手孩子的人生,把自己此生的遗憾变成孩子努力的方向。看起来是无私的爱,其实是自私的控制。
01
被爱控制的孩子,
听话,却没有灵魂
看过一部台湾的短剧《妈妈的遥控器》,至今还记当时那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纪太太跟丈夫离婚,她只要了儿子小伟。她太希望儿子考上好大学,出人头地了。可儿子竟然为了毕业旅行,伪造成绩单。妈妈很生气,这时一个神秘人出现,给了她一个遥控器,据说可以让“小孩很听话”。
之后奇怪的事情发生。儿子小伟发现,自己一直在重复同一天的生活。同样的人,同样的对话,同样的事情……无限重复。
原来,妈妈用遥控器,操纵了小伟的时间!希望小伟能为伪造成绩单主动认错的她,不停地让小伟回到伪造成绩单那一天。于是,小伟的人生被卡在了这一天,无限重复。
几近崩溃的小伟终于认错。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随着妈妈控制欲的越发膨胀,小伟人生的噩梦也开始了。
为了让小伟努力读书,小伟妈妈从不顾忌小伟的感受,只要小伟有任何不随愿的状况出现,她就会按下遥控器,让小伟的日子重来。
不吃苦瓜,时间倒退;不穿妈妈买的新衣服,时间倒退:不喊“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妈妈期望”的口号,时间倒退……
妈妈最常说的话就是:
你一定要告诉自己,我要努力读书,要考上好大学,不要让妈妈失望!
小伟对于妈妈不敢再有任何忤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看到妈妈,甚至紧张到手捏衣角……
小伟第一次反抗,是因为喜欢上一个女孩而被妈妈反对。但妈妈不顾他的抗争,再一次时间倒流,让女孩,再也记不起他。
小伟崩溃了,他选择自杀:割腕、触电、跳楼……
一次又一次。 然而,他每死一次,妈妈都用遥控器“救回”儿子,重返那一天。
“你到底还要我再死几次?”连死也死不了的小伟最终绝望了,也屈服了
——一切按照妈妈的指令来。
妈妈用遥控器养大的孩子,怎么看都像是被训练有素的鸽子。听话,却没有了灵魂。
这剧情看似荒诞,却也确实反映了部分家庭的现状。有时候,父母的爱,是会伤人的。小伟妈妈刚开始的初衷,确实是为了小伟好。但在日复一日的控制中,却逐渐失去了平衡。
正常的父母会给孩子建议,但选择权还是孩子自己。而控制型父母会让你,有一种无法喘息的压迫感。一旦你想要做自己,他们就会用感情来绑架你,“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为什么不懂感恩”,听爸妈的要求是理所当然;不听话就是“不孝”……
而被控制的孩子,即使看起来取得了父母的期待成功,考进了理想的大学,步入了“成功的轨道”,但他并不快乐。
02
被爱控制的孩子,没有真正的快乐
我一个研究生同学,她拥有着常人羡慕的一切,长相、家境、学历,毕业后工作也是家里托关系安排的铁饭碗。外人看起来一路平坦的人生,但她自己却不怎么开心,总说活得很累。
后来一次喝酒到微醺,她才吐露心声。她说她的童年很不快乐,从小被父母控制着,父母让她做什么,她必须去做,尤其是学习成绩,不敢有一丝马虎。她没有朋友也没有什么快乐,有男孩喜欢她,她先是害怕,然后就条件反射地拒绝。她是一个特别被动的人,总是怀疑否定自己,至今不敢谈恋爱。
她厌恶极了父母设计的人生,却也知道父母为自己辛劳了半辈子,因此又战战兢兢怕自己做不好,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活在极大的压力和焦虑中,没有幸福可言。
心疼!她之所以能被父母控制,其实是因为她更懂事:总把欢乐送给父母,痛苦留给自己消化。
演员郑爽的人生,也是被父母安排的。母亲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让郑爽进演艺圈,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自己年轻时候就想从事演艺事业。为此,他们在郑爽12岁就把她送出家门,千里学艺。
可是,郑爽和爸爸一起参加综艺《旋风孝子》时,曾几次跟爸爸抱怨,说自己不适合娱乐圈。
但她同样是一边抵触,一边又怕辜负父母,不得不继续留在演艺圈。她甚至成了唯一一个退出微博以及其它一切社交平台,自己搞个专属APP的艺人。一边想要退出名利场,一边又不得不留一个出口。
很多时候,父母因为无法到达自己想要的人生,就会寄希望于孩子。但孩子在父母的殷切希望下,却总觉得自己是一颗棋子,而不是被爱着的小孩。郑爽常在网络上暴露自己没有安全感,就连父母的爱,她都觉得不稳定。
如此矛盾的她,不知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会不会像我那个研究生同学一样哭泣。
活在父母殷切的希望和控制下的孩子,一旦承受不住压力,就很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哪吒》里,当龙王让每条龙挖下身上最硬的鳞片给敖丙制成“万龙甲”,当他说出“这是龙族等待千年的机会,你的成败关乎全族命运”时,每个字都像一个千金砣砸在乖孩子敖丙身上。他眼神里没有杀气,只有害怕。
最终,当敖丙发现哪吒才是正义的一方,他必须在正义与“龙族重托”之间,做抉择。痛苦的他选择了正义,内心却无法原谅那个“背叛龙族”的自己,最终主动进入天雷劫,看似是为救哪吒,实则是走向了自我毁灭:无法面对被自己辜负了的父母,只能把这条命都还了……
被控制的孩子,无法获得真正的地成长,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更无法真正认同并爱父母。
03
爱是尊重,不是控制
作家月下客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最有意义的教育,就是在足够了解自己孩子的基础上成人之美。如果他是鸟,就让他高飞,如果他是鱼,就让他下水。
爱是尊重,不是控制。父母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给他们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想让他变成的人。
孩子能不能幸福,并不取决于他能飞得多高,走得多远,而在于他心里有多少满足,多少快乐。他是随心所欲,还是身不由己?他来到这世上,是走出了自己的人生,还是只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活着。
这世界上,最终能够站在金字塔顶端的精英只有5%,而剩下的95%,都将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而如何让孩子即使普通也能有获得幸福的能力,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才是我们作为家长最想要看到的吧!
瓜妈最后说:
其实,我们80后这一代,小时候或多或少都生活在父母的殷切期待下。我父母一直觉得学好文化课、考个好大学是唯一的出路。不过,我非常感谢他们大部分时候还是很尊重我的意愿,我一直记得我妈在我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跟我说的一句话,她说,我相信你的选择,我也相信你会为你自己的选择负责。这句话虽然给了我自由,却让我变得更自律。
现在我们自己终于也为人父母。看完《哪吒》之后,我也在反思自己平常对瓜瓜的教育,到底哪些是“为他好”,哪些是带着满足我自己“期望”的影子。还好,每当我的期待和瓜瓜自己的想法有冲突时,我几乎都会耐心地听他怎么说,不会一味要求他听我的。
就像那天瓜瓜同时要参加足球比赛和画画比赛,我让他自己决定,其实我心里是有一个预设答案的(更希望他参加画画,因为足球是集体项目,少了他其实影响并不大),但是我还是把权力交给了他,最后他选择的和我心里的想法一致,说实话我心里有一点小窃喜,但是如果他选择了足球,我想我也会支持他的选择。
我也问了身边的几位妈妈,我们这些新一代父母,大都比较开明。都更希望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成为被我们刻意打造的样子。正如泰戈尔所言:“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