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大宽
来源 | 餐谋张大宽(ID:dkxy029)
转载授权请联系(ID:BG9FBG)
2020,学习,支持,沟通,实践
--张大宽
今天是12月26号,是我们伟大领袖诞辰126年的日子。
下午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摘录了一段《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一九三七年七月) 毛泽东
实践出真知,用实践来验证理论,再用实践验证过的理论,去指导实践。知辅行,行验知,知行合一。
只有理论结合实践,知行合一,才是人成长最快的方式。当年如此,现在同样如此,底层逻辑一直没有变过。
昨晚的文章,我正式的向我的读者们发出了2020年付费读者社群的入群邀请,截止写文章的现在,已经有20位来自各地的读者加入了。
做社群这事情,我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就开始有这个念头。9月底我在朋友圈发过一次消息,当时打算先做一个个人能力提升的封测群,后来因为有事情耽误了,没有按计划执行。
但这个计划一直没扔,一直在琢磨。
为啥总琢磨社群这个事情呢?就是因为社群与“实践”关系密切。
我从去年四月份开始,每天写一篇文章,希望通过文章传递餐饮经营的方法,思路,理念。这些方法,都是从之前失败或成功经验总结而来的真知。
换句话来说,这些真知,大多只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的调整,就能内化到自己的工作经营中,进而产生经济效益。
但文章有文章的劣势,最大的问题,就是文字传播的抗干扰能力不高。
你看,我们平常简单的事情,发个微信就好了,稍微复杂的事情,就会用语音或者电话说,再复杂一点,那就见面聊了。
表面上看,好像是觉得文字的信息量不够高,实际上,文字可以存储的信息量是极高的,但传递效率太低。
比如说,一本论语不过一万多字,也就是报纸对开两版的字数,抱着一本论语,读一上午,能读进去多少,理解多少呢?
但反过来,你听于老师给你解读,字数多了不知道多少倍,但大家都爱听,且能听懂。类似的,我们常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本来一遍就成的,但说三遍效果就更好。
到这里,也许你发现了,让传播更有效的重点,不是言简意赅,而是“啰嗦”。
文章若是写啰嗦了,我写着也犯怵,你看着也犯怵。
但如果把这个“啰嗦”换个场景,比如放在群里,再把时间拉长,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量变到质变”吗?
比如说,之前文章里说过,看似简单的干净卫生,同样是非常强的竞争力。可能你看了之后,点点头就过去了。
那如果在群里面,我连续一周去聊这个干净卫生,并且举出一系列真实的案例,不但告诉你为什么,还告诉你怎么做,做什么,是不是效果就会很好?
有了这一套“啰嗦”的沟通环节,是不是更有助于实践,更有助于把生意做到更好?
干净卫生能让生意好,是真知,通过“啰嗦”的方式,把这个真知传递给社群里的你,并经常督促执行,及时反馈,实践的效果会差吗?
所以,我才在昨天发出了社群的邀请。截止现在已经有20位朋友加入了。
昨天的文章里说了,这个社群的三个核心要点,是深度学习,有效支持,深度链接。
而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将这些真知实践落地。
只有实践了,人才能不断成长,才能越来越好。
知辅行,行验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如果你也希望和我们一起,在2020年持续精进,也欢迎你加入我的2020付费读者群。
如何加入?
戳下方蓝字“了解更多”
我是大宽,餐饮咨询顾问。每天一篇原创文章,帮助更多的餐饮人赚到更多的钱。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你可以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他,或许你能帮到他。
著作权归张大宽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张大宽 微 信 个人 ID:BG9FBG,头条号:张大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