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运有多猛?30亿人次相当于欧洲/非洲/大洋洲所有人搬次家

2019-12-30     成都生活记


2020年的春节,是近8年来最早的一个。


从1月20日到2月18日,为期40天的春运,预计全国的旅客发送量近30亿人,30亿人次是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欧洲、大洋洲、非洲的居民集体搬了一次家。


让无数人甘愿忍受拥堵也要在路上奔波的原因,不外乎四个字——“回家过年”。



截止中国铁路10天前的统计,已卖出了1.02亿张车票。一车巴掌大小的车票,牵动着千万人的心,我在这头,家在票那头。


春运40年

从“非常挤”到“不太挤”


80年代,大批来自中西部地区的人们搭乘着改革开放的列车来到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一带,开始为生活打拼。


1981年的《人民日报》上第一次出现了“春运”这个词。和改革开放同龄的春运开启了我们对家的记忆。


图:央广网/新闻联播


春运40年,“在路上”的人从1984年5亿,到1994年的10亿,再到2006年的20亿,增长一直再继续,直到2012年的春运客流突破了30亿人次大关。



在那个没有12306的年代,为了买一张回家的车票,可能要排上两个通宵。因为人真的太多了,乌泱泱的根本挤不进候车大厅,只有在站前广场上临时加开的售票棚排队买票。那时候才会发出感叹,中国果然是有着13亿人口。


图:1995年1月,春节前夕的广州火车站。摄影/蒋铎


买到票了,如何能挤上火车也是个技术活儿,那时候人们最常用的上车方式就是——爬窗户。



可能是爬的人太多了,这列从厦门开往重庆的绿皮火车连窗户都被挤破了,窗边的人们索性挂上炫彩民族风的花被单挡风,顺便看看窗外风景。


2002年春节,车厢里坐满了返乡 的“川军”。摄影/邱焰


还记得2006年的春运火车晚点吗?当时的火车北站整个候车大厅挤满了大批滞留的的旅客,他们是20亿迁徙的春运大军中的一分子。


2006年的火车北站候车大厅


2008年,因为那场大地震,对家的眷念早已泛滥,这一年回家的人特别多,不管有没有座位,只要能回家就行!



2008年的火车北站


以前对于春运最大的感受是“挤”,一个“挤”字伴随着我们从买票、上车、下车、一直到回到家才算结束。


走廊里厕所里到处都是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座位下还能钻出个人。天上地下全是大大小小行李,像小孩儿堆的积木一样,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塌掉的风险。拥挤程度堪比现在的印度火车,就差卖挂票了。


2005年1月26日,由杭州始发开往贵阳的L199次列车,由于大量民工返乡过年,这趟列车所有车厢爆满。


这几年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动车高铁的开通,机票价格的亲民,人山人海的景象依然存在,不过和以往相比,这两年的春运多了一份从容,少了一些紧张。



交通工具在变

那颗想回家的心没变


曾经走走停停的绿皮车。票价便宜,能装人,还能看到列车员的独门功夫:无论再拥挤的过道,都能喊着叫卖台词从容穿过。“香烟啤酒矿泉水,白酒饮料方便面,让让,腿收一下”


那时的绿皮车是可以开窗的,那时候每到一个站,月台上就会有很多卖吃的的商贩在叫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2007年2月23日,安徽合肥火车站站台上工作人员像玩杂技一般给乘客购物。摄影/吴芳摄


现在300km/时的和谐号复兴号,,2019年中国高铁总里程将突破3万公里,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短。特别是省内短途列车,上去还没睡着,就该到站下车了。


川渝地区:成雅铁路投入运营,“雨城”雅安也是终于有铁路了


不过,虽然动车、高铁已经渐渐铁路成为交通主力,但是经典的绿皮车仍在发挥着它的作用。


比如K192,广州开往成都,206元的硬座票价,仍然是很多在外务工人员的首选,虽然时长是动车的三倍,同样,价格也比动车便宜了三倍。



一说起春运,很多人第一想到的都是火车,其实在去年近30亿春运客流中,80%左右的人都是通过公路汽车回家的。



在2018年底,我国的高速公里总里程数已经突破14万公里,今年上半年,私家车保有量也已经高达1.98亿量。


2019年春运成都东站汽车客运站


上世纪90年代,一提到飞机就想到了的是“昂贵”,而今天坐飞机出行对中国普通老百姓而言已不再是件奢侈的事情。2019年春运期间,民航共运送旅客7288.2万人次,比去年春运增长11.4%,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增速最快。



“反向”春运

不一样旅途,一样的团圆


这个词大概是去年开始出现,意思是说,近两年一线城市成为春运热门目的地,很多扎根大城市的80/90后,选择在过年的时候把父母孩子从家乡接到自己工作打拼的大城市来过年。



比起每年的“返乡潮”,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京津冀、珠三角、长三家的春节机票基本2~3折左右,拿成都-上海举例,春运开始时,上海到成都的单程机票平均是在1400元左右,而同样的行程,如果是反向,则直接零头拿下。



“吾心安处即故乡”,对于现在很多的80/90后来说,关于故乡的记忆和眷恋更多来源于儿时在父母身边的点滴,而不是一个连五层楼的商场都没有县城和只有一条主街的破旧乡镇。


与其花上大价钱和把宝贵的时间折腾在返乡路上,不如把爸妈接到自己扎根定居了的城市来。


天府三街CBD群 摄影:奉龙


平日里那些在电话里视频里说起的地方,趁着过年的时候,好好带他们去转一转看一看,让他们真真切切走进你的生活。


指着市中心那栋最醒目的大厦,告诉他们这是你平常工作的地方;到热门的5A景点凑凑热闹,告诉他们哪里的景色最好看;去那家你最常去的餐厅,告诉他们其实他家的招牌凉拌鸡比起老爸做的差远了。



团圆重要的不是在哪里团圆,而是一家人在一起就叫团圆。


不论是跟随春运大军回家过年,还是将亲人接到身边过年,这背后不变的,是中国人在春节时对团圆的那份渴望。



从“长路漫漫”到“说走就走”;从“通宵排队”到“扫码刷脸”;从拥挤疲惫到方便快捷。


有人说,春运是中国人最狼狈的日子,但是,我却觉得,那也是最幸福的日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VkZdG8BMH2_cNUg7O8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