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了孩子的“无效”陪伴,第3种99%的妈妈都不知道

2020-01-13   父母课堂卓越

文/良子

本文由父母课堂(ID:fumuketang)

原创精选

小豆今年上六年级,数学不好,他每天晚上写完作业还得做妈妈布置的数学题。小豆说:“妈妈总是扔给我一大堆的数学题,好多我也不会做,妈妈也没有耐心给我讲解,所以她就一边玩手机,一边陪我写作业。”在小豆的眼里,妈妈是一个手机迷,“她陪我写作业看手机,躺在床上看,吃饭也看,有时候过马路还要看,我一跟她说话,她就说:‘等一会儿,我把这个信息发完。’”显然,在孩子小小的视野中,手机已经成了妈妈最疼爱的”孩子“!

说起这个妈妈也是很”委屈“,”单位里真是太忙了,每天陪孩子的时间好少,我已经牺牲了自己的娱乐时间陪在孩子身边了!”

我们都知道“陪伴”的重要性!可是小豆妈妈这样的陪伴有意吗?“人在心不在”,是无效陪伴最最典型的例子,虽然你老是跟孩子呆一起但是你的无效陪伴让孩子无法感受到“得到了爸爸妈妈的陪伴”。孩子对于陪伴的需求而言,陪伴的质量是远远大于时长的!无效的陪伴会让孩子面临很强的挫败感,想想缺乏交流的夫妻之间的“同床异梦”,大约不难理解!

其实生活中这种“无效式”陪伴还是经常发生的,赶紧看看你是不是经常这样做!

01

用丰富的物质去代替精神上陪伴!

为人父母者都深爱自己的孩子,都在拼尽全力挣更多的钱,把我们认为最好的东西给予我们的孩子,努力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在这点上,恐怕普天下所有的父母想法大都一致有的父母工作比较忙,就会出现一种“补偿心理”或是自我安慰,认为自己给了孩子最好的衣服、玩具,找到好的老师,就是一种更好的陪伴,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基本的物质需要,精神上对于父母的依赖和需要,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02

和孩子在一起,你在低头玩手机

有句话这样说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父母却在玩手机

家长过度沉溺于手机等电子产品,会减少与孩子的良性沟通和互动时间,从而引发孩子的一系列行为问题,让孩子变得过度敏感、性急、多动、爱抱怨等。有家长以为,只要人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其实那仅仅只能算是“陪着”,根本没有投入完全的精力去和孩子相处,更谈不上了解孩子,怎么能够理解孩子、给予他心灵上的支持呢!

既然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是一种“冷暴力”,那么,还请家长放下手机,专心陪伴孩子,用心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陪伴不是“人在孩旁心在机”,而是彼此之间温暖的呵护和交流。

03

啥都不让干,剥夺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机会

有的家长,尤其是老人,会一直跟着孩子,防止孩子受伤,但是却一直只注重管,比如孩子拿筷子,他们会说“不行,这个会捅到”,孩子拿碗,他们会说“不行,这个会摔”,孩子摔倒了,这种陪伴从头至尾都没有鼓励孩子去探索,没有主动去创设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去玩,让孩子拥有一个充分的空间,完全剥夺了他们磨炼和完善自己的机会!这种什么都不允许的陪伴也是无效陪伴!

比花时间更重要的是,全心全意,真正的陪玩是全心全意在孩子身上,在和孩子共同玩耍的游戏上,是双向互动,是关心孩子所做所想,用心倾听和回应孩子的话!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希望父母的陪伴都说有效的陪伴!当你刷着朋友圈刷着抖音疯狂给别人点赞,却忘记给自己的给孩子点个赞!请将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人与事上,放下手机放下自己能放下的事情多陪陪孩子吧,他才是你最需要的人!

END

【儿童成长故事】(ID:maotouyanbiao)伴随宝宝一路成长的儿童故事屋,每日分享睡前故事,让孩子们在听的世界里遨游,增长知识,哄宝宝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