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桦
本文由父母课堂(ID:fumuketang)
原创首发
在育儿群里,一位妈妈犯了愁!
我们家浩浩今年4岁了,虽然是个男孩子,却特别爱哭。这不,刚刚跟邻居家的弟弟在一起玩了不到十分钟,就因为弟弟抢了他的东西哇哇地流起眼泪来。浩浩真的是个特别特别脆弱的孩子,不止这一件事,经常一天当中能看到好几次他掉眼泪。
早上起来看不到妈妈会哭,东西被别人吃掉了他也哭,玩具掉到地上捡不到他还是哭……虽然我们一家人都在尽量地保护这个孩子,可是整天看着他这样哭也免不了让人心烦。哎,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啊!
孩子爱哭总是让家长很烦躁,打不得也骂不得,好好劝也不听,你知道孩子这究竟是怎么了吗?
溺爱孩子的妈妈
由于家长的溺爱,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闹,现在的家长孩子生的少,太过宠溺孩子孩子,怕孩子哭,所以,从小只要孩子哭,大人总是满足他、妥协,让孩子感觉到“用哭来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家长决不要让步和造就,不然会助长孩子的脾气。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他单独放在房间里,作短暂的隔离,冷落他一会儿,让他有时间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即使在外面也一样。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发脾气、哭闹都毫无意义,得不到家长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慢慢地就不再以哭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忽视孩子的妈妈
由于受忽视而哭闹。父母连孩子的基本需要都不能完全满足。如:父母不常陪伴、接近的孩子;或者大人总忙着照顾小的或忙着自己的事。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爱或安全感等不满足,就会显得焦虑、不安,表现出来的是爱哭或不快乐的神情!
平时一定要多关注孩子,拿出一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一定要从爱心出发,从感情上安抚他,哄劝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训斥指责,更不能动怒打骂。否则,孩子的哭闹只会愈演愈烈。
不理解孩子的妈妈
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有时候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就会十分委屈,用哭闹来表示抗议!所以,家长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以专注的神情倾听孩子的话语,以欣赏的态度理解孩子的话语,并饶有兴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说一说,那对孩子将会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孩子毕竟是孩子,哭闹是正常的现象。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孩子哭闹的原因!家长千万不要完全限制孩子的哭,尤其是一听到孩子哭,就表现出厌恶的样子,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情感得不到宣泄,造成抑郁。
其实,哭并不一定是坏事,孩子大哭后可以感觉轻松一些,因为哭可以减轻大脑遭受压力后的化学物质的产生。爱哭者比不爱哭者的生理与心理更健康,因此,不要完全禁止孩子的哭。
“哭能得到什么东西?哭又能解决什么问题?”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你可以哭,但哭完了记得把自己的玩具收拾整齐;摔倒了,你也可以哭,但哭完得自己再爬起来,不然你就一直在地上躺着吧。
所以,告诉孩子,你想哭,可以哭,但是哭完要记得……“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去做哦”。
END
如果你希望有一份事业既能成长自己修正孩子,又能兼顾家庭和经济所需,还能造福更多孩子、家长……
那么——双向养育家庭教育认证导师培训班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