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提醒父母:两种不同的育儿经,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2020-04-30   天亮了

点击"关注",我用一支笔,写这世间温情冷暖!

YIBAO|《知否》原著书评


01

看《知否》原著,除了婚恋观、人生观,让我感受颇深的还有其中所蕴藏的育儿观。

我们会发现一些人物的人生走向,是跟他所受到的原生家庭的教育观念是相关的。正如有句话所言:父母的三观,藏着孩子人生的未来。你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他们也会有怎样的人生。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张白纸,父母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我自己本人也是有孩子的,更能体会到这一点。所以在看《知否》原著的时候,对里面所蕴藏的育儿经也很是关注。

在《知否》里,有两种不同的育儿经:

一种是以盛家老太太为主的尊重和善意引导,重在培养孩子很正的三观以及明理,错误之处也会指正和加以责罚;另一种是以王老太太为主的“捧杀”,一味的溺爱跟宠爱子女,即便是三观不正也无妨。

这两种不同的育儿经,也造就了孩子们不同的人生。

以明兰为主的在盛老太太的教导下,你像盛长柏还有华兰,他们都有不错的人生。明兰就更不用说了,堪称人生赢家,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而以康姨妈为主的在王老太太的教导下,你像林小娘、小秦氏、墨兰、顾廷灿,她们的人生堪称悲剧。

悲剧怨不得他人,主要跟她们自己有关。她们也是最不满足的一批人,贪念太多,作恶太多,算计太多,结果却反被自己给耽误了。

其中最惨的,莫过于康姨妈和林小娘。

康姨妈在原著里是怎样的结局?因为下毒的事情败露被关到慎戒司里,受尽折磨,自小庇佑她的母亲因病去世后,她过得更是苦不堪言,娘家夫家都给得罪光了,没有一个人会帮她,受尽折磨,这一生都不会好过。原著里虽然没写到康姨妈死,但估计也不会活太长。

同样悲剧的还有林小娘,在原著里她的结局也很惨,失去了美貌成了一个肥胖庸俗的妇人。曾经好歹也是一窈窕淑女,颇有才华,但是到后来就是一粗鄙的农妇,疯疯癫癫,受尽折磨。

《知否》全书都在讲一个事情:做人还是要厚道,要维持最起码的善良和底线,否则作恶太多,终遭报应,不得善终。

我借这篇文,想提醒父母:两种不同的育儿经,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一定要小心,切莫溺爱和“捧杀”孩子,否则是害了他们。

02

第一种育儿经:以盛老太太为主的三观正的引导

盛老太太自己是没有孩子的,她的一生都在为盛家做贡献,但是一片慈爱纯然肺腑,耐心的教导养在自己身边的孩子,也得到了好的回报。她出身高贵,是勇毅侯府的千金大小姐,年轻的时候颇有才华,遇到探花郎,误了终身。

她待人很真,对待爱情也如此,因为跟自己夫婿闹,硬拦着不让他纳妾,两口子成了仇人。也导致唯一的孩子夭折了。盛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有妒妇之称,但其实不过是跟自己男人争,表面上厉害,心里最柔软不过。

年轻时厉害,生性高傲,夫婿一场风寒不到30岁就去世,经历了大悲大喜之后,她也就看开了,从此转了性。将妾室所生的孩子盛纮养在身边,潜心教导他,甚至还把自己嫁妆的多半拿出来贴补,让他考取功名,光耀门楣。还为了盛纮,跟自己娘家闹掰了。

盛老太太是一个三观很正的人,但凡是她教过的孩子,一般都不会太差,但是林噙霜除外。

盛老太太养了五个孩子,第一个是盛纮,第二个是林小娘,之后是华兰跟长柏,后面是明兰。后面还养过嫡孙,但是我们主要说前五个。林小娘之所以养茬了是因为本性就不是太好,是属于半道过来的。她是官宦家的小姐,家道没落后才过来,跟了盛老太太一段时间。

盛老太太本想养出个林黛玉,教她诗词歌赋还有琴艺绘画,但是未料到养了个尤二姐。不仅私自跟盛纮来往,而且发生了关系有了孩子之后苦苦相求嫁给盛纮做妾。从那之后,盛老太太跟她也就不怎么来往了。

你像盛纮,华兰,长柏,还有明兰都很不错,尤其是对于明兰的潜心教导,在书中介绍的更为详细。

盛老太太说过:“我的六丫头啊,你要知道咱们第一紧要的就是明理知事。人活在这个世上,总有遂心和不遂心的,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莫要强求,要惜福随缘,不能为求目的不择手段。”

林小娘就是太贪了,没了善意,而且很心高气傲。盛老太太可不想明兰这样,她跟明兰是祖孙俩相依为命,就像是一对闺蜜一样,有什么都会说什么,而明兰有什么难处也都会听听她的意见。明兰懂感恩,对盛老太太也最能豁得出去,她们之间的感情最为戳中人。

发现没有,如果你想得到孩子好的回报,就得教她明理知事,只有为人厚道才会更加的感激与你。如果把你的好当成应该,那么你对他再好都是没用。

明兰跟祖母的感情,原著中有一句话颇能打动人:

“像盛老太太,半生凄苦,受尽薄待,可她依然愿意去全心爱护一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正是这驱使她奋不顾身,独当一面。”

盛老太太对明兰的教导,该责骂的时候也责骂,该生气也生气,更多都是道理式引导。

父母们当向盛老太太学习,你要把你的孩子教导成一个明理之事厚道的人,才是真的爱他,他会有好的人生,你也会有好的回报。

第二种育儿经:以王老太太为主的三观不正的“捧杀”

康姨妈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其实跟王老太太从小对她的教育也有关系。

王家是世代簪缨出来的,是大家。王老太太有两个女儿,王若弗是小女儿,相貌性格都不如大女儿,十几年都被养在叔父处,并没有跟他们一起;大女儿康王氏,生得漂亮,又聪明,而且长得很像她,她对其宠爱有加。

一个好好的闺女被王老太太给养残了,不让她受挫折,结果她无法无天。

她每次做错事都有母亲替她摆平,出嫁之后,也是有娘家哥哥替她摆平。从没受到过什么真正的惩罚。

康姨妈恶性多多,“刻薄庶出儿女,虐待妾室通房,在内宅动辄打骂动刑,草菅人命”,不闯出什么祸来,王老太太都是息事宁人。

没有给自己女儿一个正确的三观,肆意的纵容,也导致她走向了极端。

康姨妈是善妒的,她是被捧着被夸着长大的,便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一家子人都得顺着她,这样的人婚前没有经历过什么真的风吹雨打,而且但凡是有一丁点不顺心,就睚眦必报。胆大包天,一步错步步错。

一味的对子女捧杀只会让他没有一个正确的三观,更不知感恩和回报。

他们只会给你带来麻烦,慈母多败儿,说的也是捧杀。

还有墨兰,林小娘对其又何尝不是捧杀?一味的夸墨兰有才长得好,绝对不输于嫡女,可是她没有给予自己的女儿一个正确的三观。不过也是,林小娘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只懂得追求富贵,又能养出什么好的孩子。

墨兰的爱慕虚荣是跟她有关系的,如果不是她经常说,墨兰也未必会走到那一步。

林小娘不教墨兰为人厚道,只是争强好胜,处处跟人争,还有让她学妾室那一套。也难怪墨兰在结婚之后遭到婆家的嫌弃,墨兰的婚姻不幸跟她自己有关,也跟林小娘这个无知的娘有关。

03

王若弗虽然蠢笨,但是她本性不坏,而且为人也有最起码的善良和底线,这也使得如兰虽被养在她身边,但是性格很好,本性纯真。华兰跟长柏品行也很好,再加上是老太太教导,就更为知理明事。

作为父母,你有没有想过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我本人是这样,教导他懂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其他的顺应他的天性发展,看他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不会去溺爱和捧杀孩子,因为我知道一味的夸只会让他心高气傲,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多好,但是也不要一味的贬低他,跟他是一种平等的相处,更多是道理式引导。

他不听话的时候,该受到惩罚的还是得打,但不是真打,要掂量轻重,吓吓他,是为了让他知道“做错事的时候要受到惩罚,有些事是不能做的”,维持最起码的底线和善良。如此去教导孩子,可以很疼,绝不能溺爱。

我们身边也有一些人把孩子给带坏了,一味的宠和惯,结果导致孩子成了“熊孩子”。孩子怎么样是跟父母相关的,孩子的行为不当,父母也该反思,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要好生思量,怎么样可以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懂理明事,独立自主,唯有如此,你不会担心他的人生,你将来也会得到好的福报。孩子是否知感恩,也要看父母怎么教。

《知否》原著,提醒父母:两种不同的育儿经,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希望更多父母能意识到这一点,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疼孩子,孩子听不听话,懂不懂事,好跟坏,都跟原生家庭的教育相关,切莫推卸自己的责任。

今日话题:作为父母,你怎么看待自己对他的影响?欢迎留言讨论。

- END -

作者:YIBAO;作家,情感咨询师,写这个世界温暖的感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