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00斤!兴化农妇自制香肠卖遍全国

2020-01-23   泰州文话

一串串红通通、圆滚滚的香肠,整齐挂在铁架上,排列成方阵,走进兴化市西郊镇侯管村的一户农家小院,这里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63岁的吴兴兰穿行其间,看看香肠晾晒的“火候”,检查着质量。看到已经肉质紧实,可以食用的香肠,就把它们取下来,打包好,等女儿回来拿去发给预定的客户。

吴兴兰在检查整理灌制好的香肠

吴兴兰还有些不好意思:“我是小打小闹,不值得报道。”她笑着说,她从来没想过,自己的这个“土手艺”,有一天还会做成“生意”,让全国各地的人都品尝到她灌的香肠。

做香肠绝对是良心活。她家的香肠全部是真材实料,没有添加剂,不加淀粉,就连拌肉的生姜、葱,都是自家地里长的。粗算一下,春节前卖出去的香肠有两千多斤了。

吴兴兰家香肠的最大卖点,就是“土猪肉+纯手工灌制”。

因为在农村购买猪肉不便,所以购买猪肉的任务就落到了吴兴兰女儿祝花的头上。每天早上6点多钟,祝花就会骑上电动车到兴化城区的菜场帮妈妈买制作香肠的猪肉。

“妈妈特地交代,肉要选本地的土猪肉,而且肥瘦都要有搭配。”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现在的祝花已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这猪肉是本地土猪还是饲料猪。

灌制香肠

不仅女儿成了妈妈的得力助手,儿子、儿媳、女婿也加入灌香肠的队伍中,大家分工有序。

因为用绞肉机做出来的香肠跟自己一刀一刀切出来的比,少一层味道,所以吴兴兰坚持手工刀切。

这就苦了孩子们,他们负责将买回来的肉清洗干净后,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到大盆里。

长时间的切肉,他们手上都被刀磨出水疱。而吴兴兰则负责清理灌香肠要用到的肠衣,再将孩子们切好的肉用自己的秘方腌制。每天从清晨忙到下午,虽然很辛苦,但大家忙得很开心。


无任何香料,坚持自然风干

记者到吴兴兰家的时候,正巧赶上她灌制年前的最后一波香肠。

吴兴兰从小就学会灌香肠的手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练手,现在她只要看到多少肉,就知道配多少拌料了。

“肉不能太肥,也不能太瘦。太肥吃起来就会油腻,太瘦的话吃起来又太硬,不好嚼。”吴兴兰说,而给肉腌制调味也是很重要的一步,虽然用的调料无外乎酱油、盐、糖、料酒、葱姜等,但如何配比很重要。用手将肉和调料搅拌均匀,等腌制入味后,就可以灌了。

检查完香肠的吴兴兰准备开始灌制香肠了,她将准备好的肠衣全都套在漏斗上,头上打上一个结,然后把肉丁塞进去。灌一会,她就会用手往下捏一捏,使肉变的更紧实。

“捏的时候不能太用力,容易挤破肠衣。有空气的地方可以用牙签扎一下,这样拿的时候不容易破。”吴兴兰说,等全部灌好后,再把肠子每隔20厘米扭转两圈,在转圈的地方再扣上绳子,就可以挂到外面晾晒风干了。

吴兴兰在检查整理灌制好的香肠

除了猪肉的品质外,顾客最关注的当然是口味,吴兴兰说,她家的香肠咸中带甜,肥瘦均匀,属于兴化人偏爱吃的口味。她家的香肠之所以好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全部自然风干。

刚刚灌好的香肠不能挂到大太阳下面晒,要挂到遮阳通风的地方,慢慢让香肠风干,这样的香肠才有“腊香”。另外,香肠不要干得透透的,那样吃起来会太硬,摸起来半硬就可以收起来剪开,放冰箱冷冻起来,一般保存四五个月没问题。


把香肠卖到了全国各地

说起在朋友圈卖自制香肠也是偶然。祝花说,因为妈妈灌的香肠味道好,每年都有熟人要妈妈帮忙灌,有兴化本地的,也有外地的。

本地的吃完了可以再帮忙灌,外地的就不方便了,后来就有人提议,让她在朋友圈里卖,这样也方便外地喜欢吃香肠的“吃货”购买。

母女俩在查看订单

今年10月,祝花听从顾客的建议,决定试着将妈妈灌制的香肠推广出去,她还特地准备了真空包装的仪器,还有精致的礼品袋。

祝花本来就从事微商,所以在朋友圈里推广香肠也是驾轻就熟。直爽热情的她很有人缘,很快就发展到了近千客户。不少客户主动帮她推销,香肠甚至卖到了北京、上海、浙江,最远的还有新疆。吴兴兰每天都要灌一次香肠,每次都灌一两百斤才够卖。家里的平台上都晾满了香肠。

祝花说,经常有顾客反馈:“香肠太好吃,连两岁的宝宝都吃了好多。”“家里还有香肠吗?太好吃了,我还要买。”

“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妈妈没想到自己到六十多岁还能‘创业’,忙碌的她精神面貌都跟以往不一样了。”祝花说,妈妈一再叮嘱她,卖香肠,赚多赚少是一回事,一定要保证原料的卫生、健康,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看到别人吃得开心,夸她的香肠做得好,她就很开心了。


来源: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