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葡萄丰收,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杨长波 摄
桂林市兴安县按照中央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强化绩效管理,坚持推行“两不变三提升”工作思路,顺利推进脱贫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落地,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83%,共实现3507户12299名贫困人口脱贫、22个贫困村摘帽;2019年将完成1578户5217人脱贫、3个贫困村摘帽。
对标准,重保障,帮扶政策保持不变。兴安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十一有一低于”脱贫攻坚绩效目标,先后出台《2019年度兴安县乡镇脱贫攻坚绩效考评实施方案》《兴安县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为顺利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标准和保障,进一步细化、完善和明确脱贫攻坚政策和标准,确保政策执行不打折扣、不走样。截至2019年11月,兴安共整合扶贫资金11321万元,已完成支付11147万元,支出进度超98.8%;累计为贫困户发放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困难补助金5083万元。
明目标,严要求,帮扶机制保持不变。兴安县坚持以构建“党政主导、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扶贫工作机制,相继建立完善了县乡村“三级联动”抓脱贫攻坚、绩效考评、驻村队员管理等“三大”工作机制,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有人管、有人抓,责任有人担、有人扛,任务落实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严格兑现绩效奖惩,并择优选派54名同志担任驻村工作队员。
强集体,重实效,提升经济发展动力。兴安县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目标,成立葡萄、柑橘、银杏、百香果、猕猴桃、食用菌等10个产业技术攻关组,走“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新模式,初步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充分发挥县内光伏、风电等绿色新能源优势,与大型国企合作,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全县累计投入扶贫产业发展资金923.7万元,为28个贫困村建起“太阳能光伏电站”,每村每年实现增收3万元以上;崔家乡高泽村委和三义村委充分利用好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兴全农业机械合作社”发展,以村委部分资金和服务入股,村集体每年收益达3万元以上,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抓特色,兴产业,提升脱贫致富实力。兴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主体作用,创新利益联盟机制,激活特色产业发展动力。在选准和培育县“5+2”、村“3+1”特色产业基础上,推动农业+旅游扶贫、电商扶贫。今年以来,兴安县的贫困户新扩种水果0.5万亩,完成经济作物种植13.4万亩。溶江镇以葡萄、罗汉果产业为依托,全镇4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和730户贫困户收入实现“双增”,绩效目标持续推进。
夯基础,提效能,提升基层组织活力。紧紧围绕“抓党建促扶贫”绩效目标要求,兴安创新思路,大胆探索,以深化“结对共建”和开展“星级化”管理为抓手,农村基层组织力进一步提升。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弘扬湘江战役精神,坚决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战”为主题,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新“三同”(与党员群众“一同过、一同苦、一同干”)活动,访贫问苦、问需于民,助力脱贫攻坚。截至11月底,全县近3860名党员干部深入走访党员群众1.3万人次,征集意见建议3672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600余件。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实际,持续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和深入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工作,累计培育推出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星级村”44个,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