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材料被恶意使用的处理——万融实验

发生感染性材料恶意使用事件后应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实验室设立单位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应进入应急状态,配合公安部门对突发事件进行侦测、调查,综合评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控制事态恶化。

(一)对感染性材料恶意使用事件进行综合分析

1.流行病学调查

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接触人员的发病情况、引起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

2.标本、样品采集和检验

对污染的物品、区域、感染的人员进行采样和检测,对可疑生物进行样本检查,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以确定事件的性质与危害。

3.污染区域划定

对污染区及其周围的地区进行卫生评估,评估环境受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现场调查和取证人员应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二)现场控制措施

1.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事件的规模、危害的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封闭或封锁相关实验室和实验区。

2.对于受到事件影响的现症患者实行就地报告,通过“绿色通道”送至实验室人员感染救治的定点医院,疑似患者和接触者进行入院观察。事件中的高暴露人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防性服药、留检、医学观察或隔离。在可能波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的搜索,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的调查。

3.对于被污染的场所、物品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置,必要时进行封存和销毁。

4.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紧急接种、预防性服药、群体防护等。

5.针对事件性质,开展针对性的卫生知识宣教和心理咨询,消除区域民众心理障碍和精神应激。

(三)追踪监测

追踪事件可能波及地区的高暴露人群,开展主动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报告与部门协调

对于感染性材料被恶意使用事件,应立即上报单位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和公安部门,并配合其尽快控制事件形势。相关当事人如违反法律法规的,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