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2020-04-24   不执著财经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居民存款一共增加了6.47万亿元(去年同期为6.07万亿),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我国居民存款余额达87.8万亿元,人均存款6.27万元,户均存款16.93万元。这意味着,我国仍旧是全球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过去一直以来,中国就是高储蓄率国家,尽管我国的年轻一代(90后、00后)已经不怎么爱存钱了,甚至比较喜欢透支消费。但是总体上来说,中国居民都喜欢把钱存银行习俗没有改变。那么大家把这么多钱都存入银行又说明了什么呢?

第一,储蓄率高说明中国老百姓抗风险能力要比欧美国家要强一些。资料显示,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每年为3万元,现在人均储蓄存款为6.27万元,也就是说老百姓手里的存款相当于两年的收入。这意味着,即使两年不工作,银行的存款也足够生存。而欧美国家人士,喜欢透支消费,真到突发事件,连一二个月在家休息都不可以。最近虽然美国疫情比较严重,还有很多人上街游行,想要复工,想要充分就业。

第二,中国储蓄率高,也说明老百姓的投资意识不强,以及国内安全投资渠道不多。因为银行存款都能保本保息,尽管可能存款会跑不赢通胀而缩水,但是如果投资那些高收益高风险产品,弄不好就会血本无归。与此同时,我国的理财产品都逐步打破了刚性兑付,以及社会投资收益率下降,使得厌恶投资风险的人群,觉得还是把钱存银行更加安全一些。

第三,中国储蓄率高说明社会保障相对贫弱。中国人不存点钱是不可能的,比如养老问题、子女教育问题、买房问题、医疗问题。由于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广,保障水平偏低,因此,多数老百姓只能靠储蓄作为补充。还有很大一部分老百姓都是通过储蓄存款,来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

第四,储蓄率高也说明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偏低。现在中国普通家庭收入在3-5000元人民币/月,收入不高,在维持基本日常开销的情况下,如果有剩余的钱就存入银行。而欧美国家收入比较高,能够在温饱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消费需求。我国消费主要一定要停留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上面,欧美国家主要是在吃喝玩乐,追求享受人生方面。

第五,储蓄率高有利于银行提高利润率。众所周知,银行融资成本最低的是储蓄存款,而从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或银行间拆借市场融来的资金成本都很高。储蓄的人越来越多,流动性就越多,银行的利率空间就会越大。所以,近期央行降低LPR利率,就是看到了银行利率空间太高,把这部分利润体现在贷款端,用来降低消费贷款、房贷利率、企业贷款利率等。

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存款达到6.27万元,这既说明了我国老百姓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同时也说明了国内社会保障还有提高的空间。更说明了国内多数居民更喜欢存钱,而不是扩大消费,还有就是我国无风险投资渠道还太少。储蓄率高对于银行是好事,银行融资成本下降,利润会有所提高,在贷款端可以给出更多的利率优惠。总之,储蓄率高对国家是有利有弊,从目前要启动内需情况来看,储蓄率过高会导致消费无法拉动经济增长,并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