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奇葩说》最大的感悟来自罗振宇的一句话:如果现在不按照你想的去活,那么你就有可能按照你活的去想。
这句话太震撼了。
之前在《奇葩说》看到罗振宇时,他的观点非常受用,包括也听过很多他的其他演讲,但是这一季,说实话,刚开始几期觉得他变油腻了,而直到昨晚的一期,当他开始走心的时候,那个他又回来了。
是啊,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高品质,积极向上,健康,英语好,财务健康。而我是怎么做的?买一件衣服都纠结半天,觉得太贵,觉得自己的住处太小了,而很多衣服明明不喜欢了,穿不了了,仍然不舍得断舍离。
是啊,当你没有按照你想的去活的时候,确实就会按照你活的去想。
如果现在不按照你想的去活,那么你就有可能按照你活的去想。我深深觉得这句话背后的哲学意义是,要活得有眼界。
我生长在河北的农村,上小学的时候,能想象到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甚至上了初中,老师上课时讲其城市这个词时,都有同学说我们县城的名字。
那时候资源有限,眼界是什么东西没人知道。
我很感激六年级那年,来我们学校实习的老师,他师范毕业,只比我们大6岁,他邀请我们到他的办公室去玩,他的办公室里都是宝藏,我们翻着他订阅的《读者》,翻着他的毕业相册,有秦皇岛的海,有荷兰的郁金香,有他参加跑步比赛的奖牌,牛是我第一次在脑子里种下了想去看海的种子,第一次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终于上了大学,我非常庆幸自己读的是新闻传媒,大学四年,我学会了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所以当很多和我一起长大的发小选择留在家乡,在县城买车买房,过起与世无争的小日子的时候,我选择独身来到大城市。
他们在老家确实衣食无忧,没有租房的压力,不用忍受孤独,亲戚朋友都在身边。
而大城市的我,可以周末看展,看戏,出租屋走20分钟就是电影院,可以city walks,各种插花,品茶,饮酒,舞蹈唱歌,只要我想,总有丰富的活动。
周末就可以到江南的某个小城来个短途旅行,请个年假,还可以错峰出国旅行。
这就是大城市带给我的眼界。
衣食无忧叫活着,活得精彩才叫生活。
我曾经想象过这样的生活,于是一直努力,所以实现了。
也有很多人想象过去旅行,去看偶像的演唱会,甚至只是到大城市看看,但他们只是想想而已。
不停地给自己找借口,我没钱,孩子需要照顾,我没时间,最终,生活里就只剩下柴米油盐。
因为他们没有像想的那样活,所以只能像活得那样想。
让我想起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电影,曾经写过很多次《美食 祈祷 恋爱》。女主角在旁人看来是如此成功和完美,在美国嫁了一个中产,自己是个作家。衣食无忧。可是她却说,感觉不到生活的激情,感觉不到生活的意义。
如若她向此时的自己妥协,不再寻找激情,不再追求意义,而是选择安于当下,按部就班,过着写书、和老公相对无言的生活,她的人生也不过会和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平平淡淡。
然而她没有。她选择在30多岁或许快40的年纪打破了程式化的生活,离婚,甚至直接离开了那座城市。到巴厘岛,到印度,到意大利,寻找想要找到的那个自己。
这是一部非常美的电影,优美的风景,让人隔着屏幕都心动的美食,还有冷不丁就给你带来人生的启发的金句。
结局非常动人,女主角不仅找到了人生的自己,激情,甚至遇到了新的爱情。
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
有时候我会想,平平凡凡,平平淡淡,并没有什么不好,蔡康永也曾讲到,人生要追求的不是快乐,而是平静。
只要你的内心是平静的,接受此时的自己的,那么大可以安然地活在当下。
同时,如果当你没有办法说服自己“一辈子就这样了”的时候,不妨尝试着问问自己,
我是怎么想的?
然后按照你想的那样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