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攻坚,决战全面小康,
是党中央发出的庄严号令!
打赢攻坚战,兑现军令状,
是对80万东平人民的庄严承诺!
2016年以来,东平作为全省20个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脱贫攻坚主战场。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奋勇拼搏,强化脱贫责任,创新体制机制,勇于攻坚克难,交出一份亮丽答卷。5年来,累计减贫5.6万人,178个省市贫困村摘帽出列,80个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完成脱贫任务。
尽锐出战
团结一心聚力攻坚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步入全面小康,是贫困群众的最大期盼,更是县委、县政府的奋斗目标!
提高站位抓攻坚。
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集聚最大精力、集成最优资源、集中最强兵力,啃下一块一块“硬骨头”,攻克一个一个“硬堡垒”,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中央、省委、市委各项要求不折不扣在东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扛牢责任抓攻坚。
将党建与脱贫工作一体推进,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包保最薄弱镇村,县级干部坚持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难题。镇村党组织书记尽心尽力、履职尽责,抓实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破解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难题,让党旗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尽锐出战抓攻坚。
践行“一线工作法”,推动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下沉,174名省市县第一书记、3400余名县乡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脱贫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社会各界通过项目帮扶、爱心捐赠等方式扶贫助贫,形成“党政一齐上、社会全参与”的扶贫大格局。坚持问题导向,抓好“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等突出问题整改,以扎实的整改成效让广大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精准施策
不落一户帮扶到位
只有开对“药方”,才能拔掉“穷根”。东平县坚持因人因户因村施策,找准症结把准脉,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5年来,全县共投入专项资金3.05亿元,培育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绳网加工等10大主导产业,建成汉世伟循环农业、科海菌业、青岛制帽、金泰恒盛纸业等226个扶贫项目,贫困群众受益5788余万元。1800余名低收入群众从事公益性岗位,人均年可增收1万余元。
实施搬迁脱贫一批。
总投资75亿元,实施黄河滩区迁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避险解困“三大工程”,新建29个社区,9.2万名群众搬离黄河滩、告别水上漂、挪出穷山沟。所有社区按照“花园式”打造,实行水电气统一限价,物业费财政补贴,最大限度降低群众生活成本;坚持搬迁社区、产业园区“两区共建”,实现“家门口”就业。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以控辍保学为底线,巩固覆盖全学段全方位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孩子因贫辍学。坚持“志智”双扶,整合人社、农业、移民等培训资源,开展实用培训班700余期,培训3万余人次,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至少掌握一项致富本领。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对贫困人口中的特困供养、鳏寡老人、重度残疾人、困境儿童和孤儿四类人员分别采取集中供养、分散照料等方式,提供生活照护、心理慰藉、疾病诊疗、康复保健等服务,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
长效推进
全面巩固脱贫成果
持续夯实基层基础。
突出“攻坚克难完成任务”,全面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全面清零“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全面落实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坚决夺取战疫战贫“双胜利”。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干干净净迎小康。
加大后续扶持力度。
坚持因地制宜,加大产业培育、社区治理等方面的后续帮扶力度,不断拓宽致富增收渠道,提高基层治理水平,让广大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建立“1+5”稳定脱贫工作体系,加强监测预警、做好救助帮扶,坚决织密防止返贫“保障网”。突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推动减贫战略“稳步转型”,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东平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