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老兵的平凡之路

2019-07-28     云南武警

“嘟——”,一声哨响,老兵魏云科在军容镜前整了整自己的军装,伴随着身后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第一个站在集合区域,像一棵笔挺的松柏,军旅生涯的第5290天,就这样开始了。

回顾14年的军旅生涯,魏云科也曾辉煌过,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先后10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去年被总队评为“百名优秀士官”。2015年的他,带领中队应急班参加总队应急班大比武,获得团体第二名。就像是石林万千石头中的一个,14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集合站队“第一人”

时间如白驹过隙,14年,魏云科已经成长为一名四级警士长,仍然保持着14年如一日的初心,每天早上都是伴随着集合哨音,第一个下楼集合,是名副其实的中队集合“第一人”。“从我当兵的第一天起,就养成了集合站队第一个的习惯,每天六点准时醒来,整理内务洗漱,就算休假也不例外。”魏云科一边解释他这“第一人”的称谓,一边举起右手做着手势。从当兵第一年到现在,他也曾想过要不要偷懒,多睡半小时对于勤务繁重的基层官兵来说很是诱人。“开始年轻,自尊心强,自己每天跟自己较劲,也就慢慢坚持下来了,现在兵龄越来越长,成了中队最年长的老兵,怎么也要给这些小战士们树好榜样吧!”就是这么单纯朴实的理由,14年间,他的背影成了所有中队战士的榜样。

执勤哨位“定海针”

“一号哨,现在的情况是,一名监管羁押对象在监墙警戒线内对你进行挑衅,请口述你的处置过程。”作战勤务值班室内,网络查勤员魏云科正利用可视化语音对讲系统抽查哨兵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我以前也是手握钢枪站监墙哨的,看着诺大的监区有时会觉得枯燥甚至瞌睡,现在我作为网络查勤员,利用抽问执勤理论和处置情况等方式让哨兵的大脑动起来,既提高了情况处置能力,又防止了哨兵打瞌睡,为执勤打下坚实基础。”魏云科是中队执勤的“定海针”,一双眼睛监控所有哨位和关键部位,他带出来的哨兵,个个都是执勤好手。

训练场上“老黄忠”

31岁的魏云科,搞起训练来依旧生龙活虎,五公里武装越野、爬绳、器械、400米障碍,在哪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什么科目难度大,他就冲得越靠前,带着一群小战士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是训练场上宝刀未老的“老黄忠”。去年支队开展首届军事体育运动会,让“老黄忠”魏云科又火了一把。“下面进行400米障碍参赛人员检录,......魏云科!”“到!”一群90后小伙子中间,31岁的魏云科显得如此特别,黝黑的皮肤,精瘦的背影,仿佛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随时准备上阵杀敌。1分49秒!这是魏云科最终的成绩,虽然没有得到前三的名次,但也着实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到惊叹和敬佩。“论400米障碍,我们大队我谁也不怕,就怕和魏云科比,我比不过他”同大队的上士赵延辉如是说道。

铁骨柔情“好父亲”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很想你!”,一天繁重的工作结束后,魏云科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正和他三岁的儿子视频通话。每次休假,他总是第一时间回到孩子身边,尽一个父亲的责任,每个月的工资也全部用来补贴家用。“部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穿住不愁,我工资都给媳妇了,她比我更辛苦!”魏云科笑着说。三月份的一天,中队正在筹备“智慧磐石”现场推进会,儿子高烧不退,他也没能回去,只能在视频里安慰孩子和妻子,“辰辰坚持住,你是最棒的,爸爸给你加油!”。电话挂断后,铁汉魏云科也掉下了一滴柔情泪。这就是军人,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

有人问过他:31岁了,为什么还这么拼?魏云科只是笑笑说,“拼?——并不是拼,我只是把每一天的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最好”。

魏云科,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老兵!

监 制:冯贵富

总 编:陈仕祖 余仕勇 朱 强

主 编:欧阳林 卢文高

编 辑:张 伟 李定干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云南武警

爱边疆爱民族

不怕苦不怕死

敢担当敢作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eUzQ2wB8g2yegNDkKER.html